【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特别是一种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
技术介绍
天馈线指天线的馈线,也称馈线,是连接天线与收、发信机之间的电磁传输线,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是微波中继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线起着将馈线中传输的电磁波转换为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或将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转换为馈线中传输的电磁波的作用,而馈线则是电磁波的传输通道。在多波道共用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的微波中继通信电路中,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的技术性能、质量指标直接影响到共用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的各微波波道的通信质量。因此,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正常运行不仅可以提高覆盖率,减少盲区,而且能够减少干扰、串话等,降低掉话率。然而,由于天馈线安装在室外环境,极易受到人为碰撞以及雨水、风吹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接头松动,进水,腐蚀等致使传输损耗增加,严重影响通信质量。目前,较为常用的接头保护方法就是使用防水的胶泥和胶带,将接头分层缠绕进行密封。但这种方式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高,费时费力,可靠性差,且均为一次性,不可重复利用,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近来,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天馈线接头的保护盒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模块(M‑10),设置于所述天馈线系统的终端,并通过调节件(M‑11)固定在基础件(M‑12)上;所述转换模块(M‑10)将所述天馈线系统内传输的下行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发射到空间,建立基站到MS的下行链路,同时对来自MS的上行信号进行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建立MS到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模块(M‑20),包括第一传输段(M‑21)、第二传输段(M‑22)和第三传输段(M‑23),所述第一传输段(M‑21)和第二传输段(M‑2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传输段(M‑23)的两端,且所述第一传输段(M‑21)与所述转换模块(M‑10)相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模块(M-10),设置于所述天馈线系统的终端,并通过调节件(M-11)固定在基础件(M-12)上;所述转换模块(M-10)将所述天馈线系统内传输的下行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发射到空间,建立基站到MS的下行链路,同时对来自MS的上行信号进行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建立MS到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模块(M-20),包括第一传输段(M-21)、第二传输段(M-22)和第三传输段(M-23),所述第一传输段(M-21)和第二传输段(M-2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传输段(M-23)的两端,且所述第一传输段(M-21)与所述转换模块(M-10)相连接;所述第一传输段(M-21)与转换模块(M-10)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传输段(M-21)和第二传输段(M-2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天馈线接头保护装置;控制模块(M-30),与所述第三传输段(M-23)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M-30)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射频调制、功放、合路后经过所述传输模块(M-20)传输到所述转换模块(M-10),同时通过所述转换模块(M-10)接收MS发射的反向信号;以及,防护模块(M-40),包括第一防护件(M-41)和第二防护件(M-42),所述第一防护件(M-41)设置于所述第二传输段(M-22)上,且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第二防护件(M-42)设置于所述第二传输段(M-22)和第三传输段(M-23)的对接处;所述天馈线接头保护装置包括外壳主体(100),设置于所述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的外围,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所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在一侧通过连接件(L)进行铰接,另一侧盖合对接之后通过滑动件(H)进行锁定,且盖合之后在内部形成容置空间(M);密封件(200),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100)的内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具有第一密封件(201)和第二密封件(202),所述第一密封件(201)上具有分支(F),并延伸出所述第一壳体(101)的外侧;以及,防渗件(500),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100)的两端,所述外壳主体(100)上具有配合所述防渗件(500)的第一对接口(P-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段(M-22)通过固定件(E)进行固定,并铺设于导向件(I)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件(M-41)和第二防护件(M-42)均通过连接线(J-1)汇集到汇流件(J-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防渗的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段(M-22)穿过馈线窗(O)引入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英扬,祁伯超,李怡,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晟信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