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和/或烟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9791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和/或烟生成装置,其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体,其包括:能够在交变电场和/或磁场中被感应加热的无源发热体,封装体,其具有用于封装所述无源发热体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形状与加热体的形状匹配;感应线圈,用于提供所述交变电场和/或磁场;在所述加热体工作时,用于产生雾和/或烟的源物质与所述封装体直接接触而被加热,同时所述源物质与所述无源发热体无直接接触,并且所述无源发热体的工作温度范围不超出形成所述封装体的封装材料的耐受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雾和/或烟生成装置具有加热效率高、安全节能、可拆卸、易于清洁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和/或烟生成装置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类非接触式电感加热体于制备雾和/或烟生成装置中的用途及雾和/或烟生成装置,属于电子烟或雾化器及其相关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电子烟或其相关领域中,大部分的烟膏、烟油雾化器都是采用电热丝加热雾化的方式,为提高加热效率,其中电热丝与用于产生烟雾、雾、烟的源物质直接紧密接触,因此无论在使用前后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加热效率低,电热丝易被源物质污染,且污染后难以清理,如此又会使源物质被电热丝污染,破会其物质成分,并可能产生有毒成分。近年来,多种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工作的雾化器也被发展出来,但大部分此类的雾化器在工作时,加热体仍是直接与源物质相接触,因而仍存在前述问题。也有本领域人员通过在盛装源物质的容器外壁上通过电镀等方式设置加热体,但其发热效率很低,而且成本高,实用性较差。另外,现有的雾化器还普遍存在加热体难以清洁、结构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类非接触式电感加热体于制备雾和/或烟生成装置中的用途及一种雾和/或烟生成装置。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类非接触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雾和/或烟生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雾和/或烟生成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体,其包括:能够在交变电场和/或磁场中被感应加热的无源发热体,封装体,其具有用于封装所述无源发热体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形状与加热体的形状匹配;感应线圈,用于提供所述交变电场和/或磁场;在所述加热体工作时,用于产生雾和/或烟的源物质与所述封装体直接接触而被加热,同时所述源物质与所述无源发热体无直接接触,并且所述无源发热体的工作温度范围不超出形成所述封装体的封装材料的耐受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和/或烟生成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体,其包括:能够在交变电场和/或磁场中被感应加热的无源发热体,封装体,其具有用于封装所述无源发热体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形状与加热体的形状匹配;感应线圈,用于提供所述交变电场和/或磁场;在所述加热体工作时,用于产生雾和/或烟的源物质与所述封装体直接接触而被加热,同时所述源物质与所述无源发热体无直接接触,并且所述无源发热体的工作温度范围不超出形成所述封装体的封装材料的耐受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和/或烟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容积等于或稍大于所述无源发热体在其工作温度范围内的最大体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和/或烟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还填充有导热填料,所述导热填料的形状和/或体积能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和/或烟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体为具有至少一开口的容器,所述无源发热体被封装于所述容器器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慧章浩伟陆旻孙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