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独立空腔内的线缆所占空间极小时,造成桥架空间使用率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线缆桥架,所述线缆桥架包括底盖、上盖以及至少两个隔板,所述底盖的底板和隔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底盖活动连接的立柱以及用于支撑隔板的支撑座,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供立柱穿设的穿孔,所述支撑座套设于立柱的外侧可沿立柱的轴向运动,且所述支撑座具有使其定位在立柱上的定位结构。达到了可根据每层线缆占用空间的大小,通过调节支撑座的高度以调节隔板的高度,从而提高线缆桥架空间使用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
本技术涉及综合布线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智能化建筑内,各种线缆种类规格繁多,数量庞大,有输送电力的强电线缆,也有组建宽带网络的弱电线缆,这些线缆像人体的血管及神经元一样密集分布在建筑内的各个部位。为此,PDS(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已经是智能建筑必须配备的系统,该系统以成千上万的节点和线缆密集平均式分布在智能建筑的各个需要的位置上。在PDS的五个基本子系统中,有一个管理间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管理部位。对下连接管理垂直子系统,对上管理链接水平子系统,从而把主设备间和所有的工作区子系统的成千上万的信息点汇集成宽带高速的信息网络。智能化建筑内的各种线缆大多安装U型水平和竖直布线桥架内,例如专利公布号为CN102661446A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及其线缆桥架,线缆桥架包括两根U形轨道、高度依次增加的多层绑线跨接板和上盖、底盖,所述两根U形轨道相互平行设置,每层所述绑线跨接板至少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跨接板,所述跨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轨道的U形槽内,所述上盖和底盖分别呈U形,所述上盖和底盖的开口端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盖的两个自由端分别插装固定在两根所述轨道的U形槽内上,所述底盖的两个自由端插装在两个所述轨道之间,所述上盖和底盖将所述多层绑线跨接板封装。利用绑线跨接板帮助线缆的便捷敷设、分类排列、分层绑扎以及有序管理,但是每层线缆大小且数量会有不同,而该专利中使得每层的空腔大小恒定,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独立空腔内的线缆所占空间极小时,则会造成桥架空间使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使得线缆桥架中用于分隔线缆桥架空间的板可根据需求调整高度,从而提高线缆桥架空间的使用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包括线缆桥架,所述线缆桥架包括底盖、上盖以及至少两个隔板,所述底盖的底板和隔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底盖活动连接的立柱以及用于支撑隔板的支撑座,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供立柱穿设的穿孔,所述支撑座套设于立柱的外侧可沿立柱的轴向运动,且所述支撑座具有使其定位在立柱上的定位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线缆桥架中设置隔板,从而可将由上盖和底盖配合形成的通腔分隔为不同高度的小通腔,且每层小通腔内可放置一类线缆,从而便于线缆分类排列和分层绑扎,有序管理,在底盖和隔板之间设置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立柱和支撑座,经支撑座套设在立柱上,且具有可使支撑座定位在立柱某一高度处的定位结构,当隔板置于支撑座的上方,可随支撑座定位在任意高度处,使得隔板可根据每层线缆所需占用的空间调整高度,从而提高线缆桥架空间的使用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内螺纹,所述立柱包括具有外螺纹的螺纹柱以及与底盖连接的固定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结构和立柱通过螺纹连接,则使得旋转即可驱动支撑座沿立柱轴向移动,且因螺纹连接具有自锁功能,使得当撤去对支撑座的旋转力后,即可使支撑座直接定位在螺纹柱上,且当隔板对支撑座施加向下的压力时,也不会发生纵向的滑动,结构简单且便于调节高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支撑座具有供定位结构枢接的平台,所述定位结构主要由两个枢接于平台的夹片构成,所述立柱包括供定位结构固定的连接柱以及与底盖连接的固定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结构由夹片构成,从而使得定位结构形成类似抱箍状,当确定支撑座的高度时,通过夹紧夹片的自由端,使得夹片夹持连接柱,此时支撑座的平台上可承受隔板施加的压力,且相对螺纹连接固定更为牢固,避免意外驱动支撑座转动,从而改变支撑座的定位高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底盖开设有供固定座沿底盖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且限制固定座转动的第一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每层线缆放置较多时,此时若同一高度的隔板距离较远,极易使同一高度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的线缆受重力驱使下落至下层线缆安置的小通腔内,从而会造成相邻通腔内的线缆混乱无序,设置第一滑槽以供固定座滑移,从而可调节同一高度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固定座具有拨片,且所述第一滑槽底板开设有供拨片穿出的第一长槽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拨片和第一长槽孔,使得可在线缆桥架的外侧调节同一高度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的距离,因线缆桥架内布设较多的线缆,线缆通电会产生一定的磁场,避免手伸入底盖内调整距离时,造成安全隐患。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套设于立柱的外侧且与支撑块配合夹紧隔板的压紧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压紧块,经压紧块与支撑座的配合,用于夹持隔板,从而防止隔板在立柱上松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立柱穿设出上盖处螺纹连接的上锁紧件,所述固定座与拨片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上锁紧件,通过上锁紧与立柱的配合,从而使得连接组件与上盖固定,且经固定座与拨片的连接,从而使得连接组件与底盖固定,增加线缆桥架整体的牢固度,避免内置线缆过多,导致上盖和底盖膨胀。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隔板的两端延伸至底盖的侧板且转动连接有与底盖侧板抵接的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两端延伸至底盖的侧板,从而使得不同层的线缆完全被隔开,且设置滚轮,减小隔板调整高度时与底盖侧板发生的摩擦,延长隔板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线缆桥架的底盖和隔板之间设置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立柱和支撑座,经支撑座套设在立柱上,且具有可使支撑座定位在立柱某一高度处的定位结构,当隔板置于支撑座的上方,可随支撑座定位在任意高度处,使得隔板可根据每层线缆所需占用的空间调整高度,从而提高线缆桥架空间的使用率;2、立柱可将通腔分隔为至少两个水平的腔室,再经隔板两端延伸至底盖的侧板,从而将立柱与底盖侧板之间的通腔分隔为上下分布的多个腔室,可供更多类别的线缆安置,从而增加线缆桥架可分类放置的线缆种类。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连接组件和隔板之间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二中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图中,1、线缆桥架;2、底盖;21、第一滑槽;22、第二滑槽;23、第一长槽孔;3、上盖;31、第三滑槽;32、第二长槽孔;4、隔板;41、滚轮;5、连接组件;51、立柱;52、支撑座;53、压紧块;54、上锁紧件;61、固定座;62、螺纹柱;63、连接柱;71、定位结构;711、夹片;72、平台;8、拨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包括线缆桥架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建筑尺寸以及需要的长度将多个线缆桥架1通过使用连接件或焊接的方式纵横连接。线缆桥架1包括一个底盖2、一个上盖3以及至少两个隔板4,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有三个隔板4。其中,底盖2和上盖3均为铸件且呈U型具有一个底板和两个侧板,两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供线缆安置的通腔。隔板4为平板状的塑件,长度接近底盖2的宽度,且由ABS材料制成。底盖2和每个隔板4之间均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5,从而可调节每个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包括线缆桥架(1),所述线缆桥架(1)包括底盖(2)、上盖(3)以及至少两个隔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的底板和隔板(4)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5),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与底盖(2)活动连接的立柱(51)以及用于支撑隔板(4)的支撑座(52),所述隔板(4)上开设有供立柱(51)穿设的穿孔,所述支撑座(52)套设于立柱(51)的外侧可沿立柱(51)的轴向运动,且所述支撑座(52)具有使其定位在立柱(51)上的定位结构(7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包括线缆桥架(1),所述线缆桥架(1)包括底盖(2)、上盖(3)以及至少两个隔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的底板和隔板(4)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5),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与底盖(2)活动连接的立柱(51)以及用于支撑隔板(4)的支撑座(52),所述隔板(4)上开设有供立柱(51)穿设的穿孔,所述支撑座(52)套设于立柱(51)的外侧可沿立柱(51)的轴向运动,且所述支撑座(52)具有使其定位在立柱(51)上的定位结构(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71)为内螺纹,所述立柱(51)包括具有外螺纹的螺纹柱(62)以及与底盖(2)连接的固定座(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52)具有供定位结构(71)枢接的平台(72),所述定位结构(71)主要由两个枢接于平台(72)的夹片(711)构成,所述立柱(51)包括供定位结构(71)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银法,戴朝晖,黄宝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久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