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385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弹性件、转轴、推杆及连接件,推杆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以及位于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且沿第一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转轴穿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弹性件套设于转轴上且弹性件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三挡板相抵触;弹性件的一端与转轴相抵触,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相抵触,驱动组件驱动转轴转动使弹性件压缩,以推动推杆带动所述连接件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机构,在推杆的一端设置连接件,连接件在推杆的作用下移动,从而实现连接件可以穿过或脱离固定组件以实现离合操作,功能多样,结构稳固。

A driv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iv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driving component, an elastic piece, a rotating shaft, a push rod and a connecting piece. The push rod includes a first fixed rod, a second fixed rod, and a first baffle, a second baffle and a second baffle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fixed rod and the second fixed ro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irst fixed rod. Three baffle; the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baffle and second baffle, the elastic part is set on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elastic par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baffle and the second baffle; one end of the connector is in touch with the third baffle; one end of the elastic part is in touch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the other end of the elastic part is in conflict with the second baffle, and the driving component drives the rotation axis to turn. The elastic part is compressed to push the push rod to drive the connecting piece to move. The driving mechanis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iece at one end of the push rod, and the connector is move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push rod, thus the connecting parts can be passed through or separated from the fixed components to realize the clutch operation, and the functions are diverse and the structure is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锁具领域使用的驱动机构大多是推杆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移动,从而推动与推杆相抵触的组件移动以实现锁具上的离合操作,功能单一,不能通过穿过或脱离组件以实现离合操作,结构不稳固,使用过程中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机构,以解决现有驱动机构功能单一、结构不稳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弹性件、转轴、推杆及连接件,所述推杆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且沿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挡板相抵触;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相抵触,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相抵触,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使所述弹性件压缩,以推动所述推杆带动所述连接件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转轴包括转轴本体以及沿所述转轴本体的径向穿过所述转轴本体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卡接于所述弹簧上,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挡板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弹簧的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电机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运转,以带动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转轴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还设有第四挡板,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与所述转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与所述转轴相适配的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挡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三通孔。进一步地,还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形成容置槽,所述电机和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容置槽内。进一步地,所述下盖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适配的第四通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金属销钉。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的横截面为方形结构。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推杆的一端设置连接件,连接件由驱动机构直接控制,在推杆的作用下移动,从而实现连接件可以穿过或脱离固定组件以实现离合操作,增加连接强度,且结构简单,稳定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电子锁的示意图;图2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离合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离合组件的部分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部分分解图;图5为图1所示电子锁的分解图;图6为图2所示离合组件的分解图;图7为图4所示驱动机构的分解图。图中:1、第一锁体;11、壳体;111、外壳;112、内壳;113、指纹识别器;114、显示屏;115、前盖板;116、限位盘;12、离合组件;121、驱动机构;1211、驱动组件;12111、电机;12112、第一齿轮;12113、第二齿轮;1212、弹性件;1213、转轴;12131、转轴本体;12132、限位件;1214、推杆;12141、第一固定杆;12142、第二固定杆;12145、第一挡板;12146、第二挡板;12147、第三挡板;12148、第四挡板;1215、连接件;1216、上盖板;1217、下盖板;1218、容置槽;122、传动轴;1221、传动轴本体;1222、第一定位板;1223、第一卡簧;123、传动杆;1231、内孔;1232、传动杆本体;1233、第二定位板;13、控制器;2、第二锁体;21、安装位;22、把手;23、盖体;24、后盖板;25、限位弹簧;26、卡簧盘;27、第二卡簧;3、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7所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电子锁,包括第一锁体1和第二锁体2,第二锁体2位于门内;所述第一锁体1包括壳体11、离合组件12和控制器13,壳体11位于门外,离合组件12包括驱动机构121、传动轴122和传动杆123,控制器13和驱动机构121位于壳体11内;传动杆123用于与防盗锁的锁孔相适配,传动杆123沿传动杆123轴向设有内孔1231,传动轴122一端与壳体11连接,传动轴122另一端穿过内孔1231;控制器13用于接收开锁指令并根据开锁指令控制驱动机构121移动从而将传动杆123与传动轴122的一端固定。由于传动轴122与壳体11固定连接,因此,在接收到正确的开锁指令时,转动壳体11即可转动传动杆123,从而打开防盗锁。驱动机构121、传动轴122和传动杆123的配合即可实现离合的功能,结构简单,降低卡死和失灵的几率。在非开锁状态下,传动轴122只能在传动杆内空转,增加暴力开锁的难度,有效防止暴力开锁。开锁方式可以为指纹、密码、刷卡、蓝牙、WIFI等方式。第二锁体2上设有与传动杆123相适配的安装位21,传动杆123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二锁体2内的安装位21内,可以根据门的厚度,调节传动杆123在安装位21内的安装深度,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门。如图4-7所示,驱动机构121包括驱动组件1211、弹性件1212、转轴1213、推杆1214及连接件1215,弹性件1212的一端与转轴1213相抵触,弹性件1212的另一端与推杆1214的一端相抵触,连接件1215设于推杆1214的另一端,驱动组件1211用于驱动转轴1213转动,弹性件1212用于在转轴1213转动过程中推动推杆1214移动,推杆1214用于推动连接件1215移动从而将传动杆123与传动轴122的一端固定。连接件1215在驱动组件1211和弹性件1212的作用下移动,从而将传动杆123和传动轴122组合和分离以实现离合功能,结构简单,减少弹性件1212的数量,降低卡死和失灵的几率。推杆1214的横截面为方形结构,推杆1214包括第一固定杆12141、第二固定杆12142以及位于第一固定杆12141和第二固定杆12142之间且沿第一固定杆1214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12145、第二挡板12146、第三挡板12147和第四挡板12148;第一挡板12145上设有与转轴1213相适配的第一通孔,第二挡板12146上设有与转轴1213相适配的第二通孔,转轴1213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穿过第一挡板12145和第二挡板12146,弹性件1212套设于转轴1213上且弹性件1212位于第一挡板12145和第二挡板12146之间;转轴1213转动过程中,弹性件1212压缩从而抵触第二挡板12146以推动推杆1214移动,连接件1215的一端与第三挡板12147相抵触,第四挡板12148上设有第三通孔,连接件12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通孔穿过第四挡板12148,推杆1214移动过程中,第三挡板12147推动连接件1215移动,从而将传动轴122与传动杆123固定,第四挡板12148限制连接件1215的位置,防止连接件1215偏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驱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弹性件、转轴、推杆及连接件,所述推杆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且沿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挡板相抵触;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相抵触,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相抵触,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使所述弹性件压缩,以推动所述推杆带动所述连接件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弹性件、转轴、推杆及连接件,所述推杆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且沿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挡板相抵触;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相抵触,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相抵触,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使所述弹性件压缩,以推动所述推杆带动所述连接件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转轴包括转轴本体以及沿所述转轴本体的径向穿过所述转轴本体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卡接于所述弹簧上,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挡板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弹簧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电机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家卫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