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洪涛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341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脚手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携式脚手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外支撑腿的内腔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内支撑腿的外侧设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内支撑腿的一侧等距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外支撑腿的外侧上部设有与限位槽相对应的螺杆,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下端远离转轴的一侧通过轴体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相同一侧中部均设有相对应的提手,保证可以调节高度,更加方便使用,且范围更广,对比现有的技术特点,本装置在施工的时候带来了良好的便携性,给现场工作带来了灵活性,且更加便于携带转移,适用范围广,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以后推广使用。

A portable scaffold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caffolding, in particular a portable scaffold, which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 frame and a second support frame.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outer supporting leg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r,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inner support leg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r matching the slots, and one side of the inner support leg is equidistant to open a limited slot, and the outside of the inner support leg is provided with a limited slot.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pport leg is provided with a screw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limit slot.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and the second support frame is connected to the finite bit by the shaft body far away from the axis of the rotating shaft.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same side of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and the second suppor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orresponding handle to ensure that the height can be adjusted so as to make it more convenient to make it more convenient. Using, wider rang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ical features, this device brings good portabi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brings flexibility to the field work, and is more convenient to carry and transfer. It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and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the fu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脚手架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脚手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用以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产品走进了生活,同时也走进了企业之中。我国作为一个建筑大国,各类不同类型的建筑及工程林立于各个城市中,而这些建筑的建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结构工具。脚手架其实就是指在施工现场为工人具体操作时候,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作业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说白了就是在建筑外部搭架子使得工程更好的完成,脚手架在使用的时候或者转移的时候,都不便于携带,并且根据不同的施工高度,还需要临时改变脚手架的高度来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所以这样就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减缓了施工的速度,还耗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脚手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不便于调节和携带,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脚手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便携式脚手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通过铰接片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下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均通过转轴连接有内支撑腿,所述内支撑腿的外侧套接有外支撑腿,所述外支撑腿的内腔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内支撑腿的外侧设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内支撑腿的一侧等距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外支撑腿的外侧上部设有与限位槽相对应的螺杆,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下端远离转轴的一侧通过轴体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相同一侧中部均设有相对应的提手。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端左侧和第二支撑架的下端右侧均设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的垂直高度大于外支撑腿的横向长度。优选的,所述提手的内侧设有保护层,且保护层为橡胶层。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携式脚手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转轴带动内支撑腿,同时在内支撑腿的外侧连接有外支撑腿与凹槽配合,在收缩之后利用轴体上的限位块进行卡位,最后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铰接在一起,利用提手携带,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螺杆和限位槽配合限定,保证可以调节高度,更加方便使用,且范围更广,对比现有的技术特点,本装置在施工的时候带来了良好的便携性,给现场工作带来了灵活性,且更加便于携带转移,适用范围广,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以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携式脚手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携式脚手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携式脚手架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铰接片3、提手4、凹槽5、转轴6、内支撑腿7、滑块8、外支撑腿9、滑槽10、限位槽11、螺杆12、固定块13、轴体14、限位块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便携式脚手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均通过铰接片3铰接,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均开设有凹槽5,凹槽5内均通过转轴6连接有内支撑腿7,内支撑腿7的外侧套接有外支撑腿9,第一支撑架1的下端左侧和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右侧均设有固定块13,且固定块13的垂直高度大于外支撑腿9的横向长度,可以只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且避免轴体14受到撞击,在收缩后更好的放置,且不会导致变形,有利于便携。外支撑腿9的内腔中部开设有滑槽10,内支撑腿7的外侧设有与滑槽10相匹配的滑块8,内支撑腿7的一侧等距开设有限位槽11,外支撑腿9的外侧上部设有与限位槽11相对应的螺杆12,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远离转轴6的一侧通过轴体14连接有限位块15,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相同一侧中部均设有相对应的提手4,提手4的内侧设有保护层,且保护层为橡胶层,便于在携带的时候比较方便,且不会对手部产生较大的压力,同时对手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工作原理:通过转轴6带动内支撑腿7,同时在内支撑腿7的外侧连接有外支撑腿9与凹槽5配合,在收缩之后利用轴体14上的限位块15进行卡位,最后将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铰接在一起,利用提手4携带,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螺杆12和限位槽11配合限定,保证可以调节高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便携式脚手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脚手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均通过铰接片(3)铰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均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均通过转轴(6)连接有内支撑腿(7),所述内支撑腿(7)的外侧套接有外支撑腿(9),所述外支撑腿(9)的内腔中部开设有滑槽(10),所述内支撑腿(7)的外侧设有与滑槽(10)相匹配的滑块(8),所述内支撑腿(7)的一侧等距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外支撑腿(9)的外侧上部设有与限位槽(11)相对应的螺杆(12),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远离转轴(6)的一侧通过轴体(14)连接有限位块(15),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相同一侧中部均设有相对应的提手(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脚手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均通过铰接片(3)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均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均通过转轴(6)连接有内支撑腿(7),所述内支撑腿(7)的外侧套接有外支撑腿(9),所述外支撑腿(9)的内腔中部开设有滑槽(10),所述内支撑腿(7)的外侧设有与滑槽(10)相匹配的滑块(8),所述内支撑腿(7)的一侧等距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外支撑腿(9)的外侧上部设有与限位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王洪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