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一高度弃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9275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一高度弃流装置,包括雨水井、弃流井、雨水过滤系统和设备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弃流井和雨水过滤系统均通过基座埋设于地表以下,所述设备间通过基座设置在地表以上,所述雨水井左端连接汇水管,所述雨水井前端连接溢流管,所述雨水井通过水管与弃流井连接,所述水管延伸至弃流井内部的部分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连接有弃流管,所述弃流井通过导管与雨水过滤系统连接,所述雨水过滤系统通过雨水输送装置与设备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弃流管道口与进水管道口位于同一平面,弃流的雨水可以经雨水的重力流自行流入下浮雨水井,不能借助水泵完成,更节能。

A same height discar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ame height discarding device, including a rain water well, a discarding well, a rainwater filter system and equipment. The features lie in that the rain water well, the discarded well and the rainwater filter system are buried below the surface through the base seat, and the equipment is set above the surface by the base seat,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rain water well is connected. The front end of the rain water well is connected to a overflow pipe. The water well is connected by a water pipe to a discarding well. The water pipe is extended 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drain well, and the open hole is connected with a deserted pipe. The drain well is connected with a rainwater filter system through a conduit, and the rainwater filter system is transported through rain water. The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is located in the same plane as the inlet pipe, and the rainwater of the abandoned flow can flow through the gravity flow of the rainwater to the well, and can not be completed by the pump, and more energy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一高度弃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数码产品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同一高度弃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所有的弃流装置都是弃流管道位于进水管的下方,利用落差来对雨水进行弃流,但按照市政管网的施工规范,小区市政管道的跑水设计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之间,目前的弃流装置弃流管与进水管的落差至少在20-30公分,这个高度要将弃流雨水弃流到下游的雨水口,从标高上没办法实现。国内采用更多的办法是:在弃流管道的出水口设置一个排污坑,将弃流雨水排至排污坑,再利用水泵进行外排,来实现雨水弃流的目的,综上所述,现急需一种同一高度弃流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同一高度弃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系统性高,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一高度弃流装置,包括雨水井、弃流井、雨水过滤系统和设备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弃流井和雨水过滤系统均通过基座埋设于地表以下,所述设备间通过基座设置在地表以上,所述雨水井左端连接汇水管,所述雨水井前端连接溢流管,所述雨水井通过水管与弃流井连接,所述水管延伸至弃流井内部的部分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连接有弃流管,所述弃流井通过导管与雨水过滤系统连接,所述雨水过滤系统通过雨水输送装置与设备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雨水过滤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过滤模块和输送泵,所述雨水收集池通过导管与弃流井连接,所述雨水输送装置为输送泵,所述过滤模块均布于雨水收集池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水管管道口与弃流管道口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水管为不锈钢管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弃流管道口与进水管道口位于同一平面,弃流的雨水可以经雨水的重力流自行流入下游雨水井,不用借助水泵完成,更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溢流管;2.汇水管;3.雨水井;4.水管;5.开孔;6.弃流井;7.弃流管;8.雨水过滤系统;9.设备间;10.地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同一高度弃流装置,包括雨水井3、弃流井6、雨水过滤系统8和设备间9,雨水井3、弃流井6和雨水过滤系统8均通过基座埋设于地表10以下,设备间9通过基座设置在地表10以上,雨水井3左端连接汇水管2,雨水井3前端连接溢流管1,雨水井3通过水管4与弃流井6连接,水管4延伸至弃流井6内部的部分设置有开孔5,开孔5连接有弃流管7,弃流井6通过导管与雨水过滤系统8连接,雨水过滤系统8通过雨水输送装置与设备间9连接。雨水过滤系统8包括雨水收集池、过滤模块和输送泵,雨水收集池通过导管与弃流井6连接,雨水输送装置为输送泵,过滤模块均布于雨水收集池内部,水管4为不锈钢管道,水管4管道口与弃流管7道口在同一水平面上,水管4为不锈钢管道。本技术在工作时:本技术在弃流管7上设置一个类似管道的不锈钢的开孔5设施,不锈钢开孔5设施有下方为不透水部分,上方为透水部分,当下小雨时,小雨流经不透水部分直接流至下游雨水井3,完成初期的雨水弃流。雨量增大,水漫过不透水部分,经开孔5透水部分流入雨水收集池,雨水中的落叶及大的颗粒物,经开孔5部分截留住,经雨水自动落入不透水部分与残留雨水一起流走从而完成雨水弃流动作。弃流管7道口与进水管4道口位于同一平面,弃流的雨水可以经雨水的重力流自行流入下游雨水井3,不用借助水泵完成,更节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同一高度弃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一高度弃流装置,包括雨水井(3)、弃流井(6)、雨水过滤系统(8)和设备间(9),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3)、弃流井(6)和雨水过滤系统(8)均通过基座埋设于地表(10)以下,所述设备间(9)通过基座设置在地表(10)以上,所述雨水井(3)左端连接汇水管(2),所述雨水井(3)前端连接溢流管(1),所述雨水井(3)通过水管(4)与弃流井(6)连接,所述水管(4)延伸至弃流井(6)内部的部分设置有开孔(5),所述开孔(5)连接有弃流管(7),所述弃流井(6)通过导管与雨水过滤系统(8)连接,所述雨水过滤系统(8)通过雨水输送装置与设备间(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一高度弃流装置,包括雨水井(3)、弃流井(6)、雨水过滤系统(8)和设备间(9),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3)、弃流井(6)和雨水过滤系统(8)均通过基座埋设于地表(10)以下,所述设备间(9)通过基座设置在地表(10)以上,所述雨水井(3)左端连接汇水管(2),所述雨水井(3)前端连接溢流管(1),所述雨水井(3)通过水管(4)与弃流井(6)连接,所述水管(4)延伸至弃流井(6)内部的部分设置有开孔(5),所述开孔(5)连接有弃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福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