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275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包括上格栅部件、支承架和下格栅部件;所述上格栅部件、支承架和下格栅部件在垂直方向上依序连接;所述上格栅部件包括盖板、上格栅进液面和上格栅出液面;所述上格栅进液面和上格栅出液面设置在盖板的下方;所述下格栅部件包括下格栅进液面和下格栅出液面;所述下格栅进液面和下格栅出液面相对设置;所述下格栅进液面以自上而下与下格栅出液面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该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分别设置上格栅部件和下格栅部件,均分别设置有进液面和出液面,形成立体结构,提高出水率以及防止变形。

A grid structure of Landfill Leacha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ille structure of a landfill leachate, including a grid part, a supporting frame and a lower grid part; the upper grid component,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lower grid part are connected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the upper grid part includes a cover plate, an upper grille inlet and an upper grid out of the liquid surface; the upper grille is entered. The level of the liquid surface and the upper grid is set below the cover plate; the lower grid component includes the lower grid inlet and the lower grid; the lower grid inlet and the lower grid are relatively set; the lower grid inlet is inclined from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to the lower grid. The grille structure of the pond leachate is set up on the grid and the lower grid parts respectively. Both the liquid surface and the liquid surface are set up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effluent rate and prevent the de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
本技术涉及垃圾池部件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含水率一般为30%-40%,采用焚烧无害化处理方式较为普遍。垃圾焚烧厂垃圾池通常要求保证5-7天的垃圾贮存量。生活垃圾在垃圾池内贮存发酵过程中,垃圾中的水分会析出,垃圾的燃烧热值会提高,有利于垃圾的稳定完全燃烧,确保垃圾焚烧厂的达标排放。为了使垃圾池内的垃圾渗沥液能够顺利导排出来,垃圾池下部设置有格栅,垃圾渗沥液经格栅排出,经渗沥液收集沟道,汇集到渗沥液收集池,然后利用渗沥液输送泵输送到渗沥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然而,垃圾焚烧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垃圾里的灰尘、沙砾等杂物逐渐积淀,从而堵塞垃圾池下部的格栅,造成垃圾渗滤液排泄不畅,渗沥液液位上升,形成“渗沥液浸泡垃圾”的现象,影响垃圾焚烧的稳定性和焚烧效率。同时,为了疏通堵塞的垃圾池格栅,工作人员只能下到垃圾池内手工疏通,而垃圾池内有大量沼气、臭气等有害气体,维修工作非常危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垃圾池内垃圾渗沥液排泄不畅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垃圾焚烧厂安全稳定运行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该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分别设置上格栅部件和下格栅部件,均分别设置有进液面和出液面,形成立体结构,提高出水率以及防止变形。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包括上格栅部件、支承架和下格栅部件;所述上格栅部件、支承架和下格栅部件在垂直方向上依序连接;所述上格栅部件包括盖板、上格栅进液面和上格栅出液面;所述上格栅进液面和上格栅出液面设置在盖板的下方;所述下格栅部件包括下格栅进液面和下格栅出液面;所述下格栅进液面和下格栅出液面相对设置;所述下格栅进液面以自上而下与下格栅出液面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向下倾斜。进一步地,所述上格栅进液面和上格栅出液面与底面垂直。进一步地,所述上格栅进液面和上格栅出液面互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上格栅部件、支承架和下格栅部件以螺丝固定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上格栅部件和下格栅部件设置为立体结构,分别设置进液面和出液面,改善了传统结构中,利用扁平格栅一面进液一面排液而容易堵塞的缺陷,本申请的立体结构有效增大出水空间;2、本技术的上格栅部件设置盖板,避免勾住拉爪和容易卸下掉落的垃圾;3、本技术的的下格栅部件的下格栅进液面为倾斜面,有效增大与垃圾的接触面积,提高排液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格栅部件;11、盖板;12、上格栅进液面;13、上格栅出液面;2、支承架;3、下格栅部件;31、下格栅进液面;32、下格栅出液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包括上格栅部件1、支承架2和下格栅部件3;上格栅部件1、支承架2和下格栅部件3在垂直方向上依序连接;上格栅部件1包括盖板11、上格栅进液面12和上格栅出液面13;上格栅进液面12和上格栅出液面13设置在盖板11的下方;下格栅部件3包括下格栅进液面31和下格栅出液面32;下格栅进液面31和下格栅出液面32相对设置;下格栅进液面31以自上而下与下格栅出液面32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盖板11向下倾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格栅进液面12和上格栅出液面13与底面垂直。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格栅进液面12和上格栅出液面13互相平行。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格栅部件1、支承架2和下格栅部件3以螺丝固定连接。使用时将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安装于垃圾堆放坑与渗滤液池之间的流通口,上格栅进液面12和下格栅进液面31面对垃圾堆放坑、上格栅出液面13和下格栅出液面32面对渗滤液池安装。垃圾堆放坑堆放垃圾时,垃圾经过盖板11向下滑落,渗滤液从上格栅进液面12进入,从上格栅出液面13流出至渗滤液池;下格栅进液面31设置为向外倾斜,增大了与垃圾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堵塞的情况,减少人工清理的次数,排液效率更高。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格栅部件、支承架和下格栅部件;所述上格栅部件、支承架和下格栅部件在垂直方向上依序连接;所述上格栅部件包括盖板、上格栅进液面和上格栅出液面;所述上格栅进液面和上格栅出液面设置在盖板的下方;所述下格栅部件包括下格栅进液面和下格栅出液面;所述下格栅进液面和下格栅出液面相对设置;所述下格栅进液面以自上而下与下格栅出液面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池渗滤液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格栅部件、支承架和下格栅部件;所述上格栅部件、支承架和下格栅部件在垂直方向上依序连接;所述上格栅部件包括盖板、上格栅进液面和上格栅出液面;所述上格栅进液面和上格栅出液面设置在盖板的下方;所述下格栅部件包括下格栅进液面和下格栅出液面;所述下格栅进液面和下格栅出液面相对设置;所述下格栅进液面以自上而下与下格栅出液面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加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光召孙剑光郭君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绿电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