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铝过渡设备线夹闪光焊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242 阅读:3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铜铝过渡设备线夹闪光焊加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色金属闪光焊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铜铝过渡设备线夹的闪光焊加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铜铝过渡设备线夹闪光焊加工工艺,在闪光焊前,对铜件和铝件分别加温处理,铜件加温处理为:加温至710~730℃,保温4小时,水淬;铝件加温处理为:加温至410~430℃,保温3小时,取出,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铜件和铝件分别进行的加温处理,使得铜件和铝件的金相组织在铸造和金加工后均匀化;能克服钎焊加工时加工面局部高温所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加工后的设备线夹,铜铝过渡部位连接牢靠,无应力集中,没有裂纹,材料韧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色金属闪光焊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铜铝过渡设备线夹的闪光焊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电器设备上的导电杆多为铜质,而连接的导线多为铝线,由于铜铝连接需要特别紧密,而且要有一定的连接面积,否则就会出现载流面积不足或铜铝电腐蚀的现象,因此,在导电杆和导线之间,还要有一个由铜铝两种材质构成的线夹。在铝质设备线夹的一端钎焊一段铜排,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现在在制作这样的设备线夹时,主要是利用铜和铝良好的热传导性和塑性直接将两者对接闪光焊。由于在钎焊时,对接面的温度较低,完成加工,冷却后,会导致铝件和铜件因温度不均匀产生应力,导致设备线夹发脆、出现裂纹,加之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腐蚀、露天风震,易造成设备线夹铜片和铝件分裂,严重的会引发电力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材料进行加温处理,使材料的组织结构均匀化,克服钎焊加工时焊接面的局部高温对材料组织的影响的铜铝过渡设备线夹钎焊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铜铝过渡设备线夹闪光焊加工工艺,在闪光焊前,对铜件和铝件分别加温处理,铜件加温处理为加温至710~730℃,保温4小时,水淬;铝件加温处理为加温至410~430℃,保温3小时,取出,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本专利技术对铜件和铝件分别进行的加温处理,使得铜件和铝件的金相组织在铸造和金加工后均匀化;能克服钎焊加工时加工面局部高温所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本专利技术工艺加工后的设备线夹,铜铝过渡部位连接牢靠,无应力集中,没有裂纹,材料韧性好。具体实施例方式铜件金加工后,置入加热炉内加热,加热至温度为720℃,允许有正负10℃的误差,在炉中保温4小时,出炉后投入40℃以下的水中;闪光焊前再对铜件表面进行清理。铝件金加工后,置入加热炉内加热,加热至温度为420℃,允许有正负10℃的误差,在炉中保温3小时,取出,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闪光焊前再对铝件表面进行清理。权利要求1.一种铜铝过渡设备线夹闪光焊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闪光焊前,对铜件和铝件分别加温处理,铜件加温处理为加温至710~730℃,保温4小时,水淬;铝件加温处理为加温至410~430℃,保温3小时,取出,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全文摘要铜铝过渡设备线夹闪光焊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色金属闪光焊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铜铝过渡设备线夹的闪光焊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铜铝过渡设备线夹闪光焊加工工艺,在闪光焊前,对铜件和铝件分别加温处理,铜件加温处理为加温至710~730℃,保温4小时,水淬;铝件加温处理为加温至410~430℃,保温3小时,取出,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本专利技术对铜件和铝件分别进行的加温处理,使得铜件和铝件的金相组织在铸造和金加工后均匀化;能克服钎焊加工时加工面局部高温所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本专利技术工艺加工后的设备线夹,铜铝过渡部位连接牢靠,无应力集中,没有裂纹,材料韧性好。文档编号C21D1/28GK101045268SQ20061003932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日专利技术者王霖 申请人:扬州市飞鸿电材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铝过渡设备线夹闪光焊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闪光焊前,对铜件和铝件分别加温处理,铜件加温处理为:加温至710~730℃,保温4小时,水淬;铝件加温处理为:加温至410~430℃,保温3小时,取出,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霖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飞鸿电材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