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027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包括进料机构、烘干室、除湿室以及热风循环系统;烘干室设有成型机构以及网带结构,热风循环系统连通于所述烘干室和所述除湿室,除湿室设有降温除湿模块以及与所述降温除湿模块循环连接的加热模块;除湿室包括若干个对称设置的除湿干燥通道,加热模块设于降温除湿模块的两侧;所述成型机构可对成块的污泥进行挤压成型处理,使得污泥成型为更易干燥的条形状,所述网带结构带动成型污泥经过具有热风空气流动的区域对其进行干燥,热风循环系统带动热风在所述烘干室以及除湿室循环流动,除湿干燥通道的对称设置使得热风干燥效率高且能源利用率高,实现对污泥进行充分的干燥。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of sludge dry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of sludge drying, which comprises a feeding mechanism, a drying chamber, a dehumidification chamber and a hot air circulation system. The dry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molding mechanism and a mesh belt structure, the hot air circulation system is connected to the drying chamber and the desiccant chamber, and the dehumidifier unit has a temperature reducing and dehumidifying module and the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The dehumidification chamber consists of a number of symmetrical dehumidification and drying channels, which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oling and dehumidifying module, and the forming mechanism can be used to squeeze and form the lump of sludge to make the sludge form a more dry shape. The structure of the mesh belt drives the formed sludge through the form. The hot air circulation system makes it dry, the hot air circulation system drives the hot air to circulate in the drying chamber and the dehumidification chamber, and the symmetrical setting of the dehumidification and drying channel makes the hot air drying efficiency high and the energy utilization high, so that the sludge is fully dri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城市污泥的产量与日俱增,污泥的处置和开发利用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污泥的干化处理,使得污泥作为农用堆肥,作为燃料使用,作为焚烧发电等处理方式成为可能。目前,市场上的污泥干燥设备采用的滚筒式或者浆叶式的,此类结构在空间体积上占有优势,但是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为污泥进行干燥路程比较短,往往会发生干燥不到位的污泥,导致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现有的污泥干燥设备存在能源利用低以及干燥不彻底等问题,导致加工成本高以及污泥的干燥质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源利用率高以及干燥彻底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包括上料机构、烘干室、除湿室以及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设在所述烘干室顶部的排湿单元以及设在所述烘干室底部的导风单元,所述排湿单元和导风单元分别连通所述烘干室和所述除湿室;所述烘干室包括成型机构以及网带结构,所述成型机构对应所述网带结构的运输方向的开始端的上方设置,所述成型机构的上方设置所述进料机构;所述除湿室包括至少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除湿干燥通道,所述除湿干燥通道包括降温除湿模块、加热模块、沿竖向设置的进风通道以及沿水平向设置的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相交且交点处设有空气交换器,所述空气交换器内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进风通道相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相通;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排湿单元相通,所述进风通道的出风端及所述出风通道的进风端分别连接所述降温除湿模块,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导风单元相通,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所述出风通道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所述降温除湿模块的两侧,所述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除湿干燥通道共用所述降温除湿模块。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进风通道上、所述空气交换器与所述降温除湿模块之间设有空气压缩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排湿单元之间设有过滤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湿单元包括若干个用于将烘干室内的空气排向所述除湿室的排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风单元包括进风装置以及设于所述进风装置两侧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呈倒V字形结构;所述进风装置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导风板的倾斜面且靠近所述导风板的底部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网带结构包括网带、第一驱动件、传动机构、主动轴以及从动轴;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主动轴的一端相连;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主动轴以及与所述主动轴平行设置的所述从动轴之间;所述网带设置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上,所述网带包括若干个呈上下平行设置的网带层,每一网带层位于运输方向的结束端与下一网带层位于运输方向的开始端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倾斜呈倾斜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每一网带层上方的两侧设有沿运输方向铺设的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呈倾斜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链条以及链轮,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链轮,所述链条设于所述链轮上;所述从动轴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网带松紧状态的调节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成型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成型辊以及设在所述成型辊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成型辊的一端连接,所述成型辊上带有均匀分布的成型凹槽,所述成型凹槽呈相互交叉设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成型机构可对成块的污泥进行挤压成型处理,使得污泥成型为更易干燥的条形状,所述网带结构带动成型污泥经过具有热风空气流动的区域对其进行干燥,实现污泥干燥彻底的目的,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带动热风在所述烘干室以及除湿室循环流动,热风除湿后再次进行利用干燥,能源利用高,实现对污泥进行充分的干燥的同时极大降低了加工成本,除湿干燥通道的对称设置使得热风干燥效率高,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相互垂直设置,充分利用所述除湿室的空间,使得所述除湿室结构更加紧凑,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同时,用于干燥热风的所述除湿干燥通道路程较短,减少了热风在干燥过程中能量的损耗,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的除湿室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的导风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的进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的烘干室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的网带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成型机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的上料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除湿室;101.降温除湿模块;102.加热模块;103.空气交换器;104.进风通道;105.出风通道;106.过滤袋;2.导风单元;201.导风板;202.隔热板;203.第三驱动件;204.前板;205.后板;206.风叶;207.抽屉3.排湿单元;4.网带结构;401.网带;402.第一驱动件;403.主动轴;404.从动轴;405.第一导向板;406.第二导向板;407.链条;408.链轮;409.阻挡板;410.调节装置;5.成型机构;501.第二驱动件;502.成型辊;503.齿轮传动;6.上料机构;601.第四驱动件;602.上升机构;603.进料口;604.出口;7.中间隔板;8.出料口;9.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或者“相连”应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包括上料机构6、烘干室、除湿室1以及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设在所述烘干室顶部的排湿单元3以及设在所述烘干室底部的导风单元2,所述排湿单元3和导风单元2分别连通所述烘干室和所述除湿室1;所述烘干室包括成型机构5以及网带结构4,所述成型机构5对应所述网带结构4的运输方向的开始端的上方设置,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烘干室、除湿室以及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设在所述烘干室顶部的排湿单元以及设在所述烘干室底部的导风单元,所述排湿单元和导风单元分别连通所述烘干室和所述除湿室;所述烘干室包括成型机构以及网带结构,所述成型机构对应所述网带结构的运输方向的开始端的上方设置,所述成型机构的上方设置所述进料机构;所述除湿室包括至少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除湿干燥通道,所述除湿干燥通道包括降温除湿模块、加热模块、沿竖向设置的进风通道以及沿水平向设置的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相交且交点处设有空气交换器,所述空气交换器内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进风通道相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相通;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排湿单元相通,所述进风通道的出风端及所述出风通道的进风端分别连接所述降温除湿模块,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导风单元相通,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所述出风通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烘干室、除湿室以及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设在所述烘干室顶部的排湿单元以及设在所述烘干室底部的导风单元,所述排湿单元和导风单元分别连通所述烘干室和所述除湿室;所述烘干室包括成型机构以及网带结构,所述成型机构对应所述网带结构的运输方向的开始端的上方设置,所述成型机构的上方设置所述进料机构;所述除湿室包括至少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除湿干燥通道,所述除湿干燥通道包括降温除湿模块、加热模块、沿竖向设置的进风通道以及沿水平向设置的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相交且交点处设有空气交换器,所述空气交换器内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进风通道相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相通;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排湿单元相通,所述进风通道的出风端及所述出风通道的进风端分别连接所述降温除湿模块,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导风单元相通,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所述出风通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所述降温除湿模块的两侧,所述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除湿干燥通道共用所述降温除湿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通道上、所述空气交换器与所述降温除湿模块之间设有空气压缩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排湿单元之间设有过滤袋。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泥烘干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城吴健旋吴汉城蓝日远吴岸威黄贤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