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低合金含铌高速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59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速钢领域,主要适用于高速切削钻头、丝锥、立铣刀等用钢,也可应用于高载荷的模具、高温条件下服役的耐磨零部件等用钢,特别涉及一种高性能低合金含Nb高速钢。该合金的具体化学成分组成(重量%)为:C0.95~1.15%,Si0.20~0.40%,W3.5~5.5%,Mo2.0~4.0%,Cr3.0~4.5%,V0.80~1.5%,Nb0.5~1.5%,Re0.01~0.02%,N0.04~0.10%,S≤0.030%,P≤0.030%,Mn≤0.4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高成材率、质量易控制、易于大规模生产,同时满足良好的二次硬度和红硬性,冲击韧性及抗弯强度应用需求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速钢领域,主要适用于高速切削钻头、丝锥、立铣刀等用钢,也可应用于高载荷的模具、高温条件下服役的耐磨零部件等用钢,特别涉及一种高性能低合金含Nb高速钢。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高速钢的性能和经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主要的通用型高速钢为M2(W6Mo5Cr4V2),我国主要使用M2和W9(W9Mo3Cr4V)高速钢。高速钢中含有大量的W、Mo、Cr、V等贵重合金元素,并且成材率低。为了节约贵重战略合金元素W、Mo、V等,各国开展了低合金高性能高速钢的研究,最著名的有瑞典的D950、美国的M52、德国的S3-3-2和我国的W4Mo3Cr4VSi。这些钢种虽然节省了合金元素,但其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只能作为低档刀具(主要为机用锯条、轧制钻头、木工刀具等)使用,由于合金元素的含量较低,在较高温度淬火时,晶粒长大的趋势明显,红硬性低,不能在稍高要求的情况下替代M2和W9(W9Mo3Cr4V)高速钢。另外,公布号为W09302818A的PCT公布了一种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的高速钢,其化学成分(重量%)为C0.6-0.9%,Si0-1.0%,Mn0-1.0%,Cr0-5%,Mo0-10%,Mo+W/2至少应是4,V0.7-2%,Co≤14%,Nb0.7-1.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钢用于要求较高韧性和适当硬度和强度的工具,性能良好,尤其是韧性。但是该专利技术化学成分的设计中,碳含量较低,在Nb、V合金元素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尤其是Nb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回火二次硬化不足,从而在高速钢范围内使用,易产生红硬性较差的情况,降低刀具的使用寿命。另外,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的高速钢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非常高,不易于大规模生产;并且粉末冶金方法依然存在必然的缺点氧含量高,同时材料内部存有孔隙,质量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生产成本低、高成材率、质量易控制、易于大规模生产,同时满足良好的二次硬度和红硬性,冲击韧性及抗弯强度应用需求的高性能低合金含Nb高速钢。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在M2(W6Mo5Cr4V2)和W9(W9Mo3Cr4V)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合金元素W、Mo、V的贵重金属含量,加入相对便宜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Nb,使该高速钢的性能达到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W9、M2高速钢的性能,满足复杂刀具的使用性能,同时,可以用于冷作模具,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使用前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整体的技术方案是(1)降低通用型高速钢中的碳化物形成元素W、Mo及V的含量;(2)加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Nb,部分替代V或W,形成大量的一次碳化物,并细化晶粒,以提高高速钢的耐磨性;(3)加入适量的稀土元素(Re),使晶界净化,提高该钢的热塑性,从而提高钢的成材率,并且可以实现热加工时的以轧代锻,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具体技术方案为该合金具体化学成分(重量%)为C0.95~1.15%,Si0.20~0.40%,W3.5~5.5%,Mo2.0~4.0%,Cr3.0~4.5%,V0.80~1.5%,Nb0.5~1.5%,Re0.01~0.02%,N0.04~0.10%,S≤0.030%,P≤0.030%,Mn≤0.4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上述各元素的作用及配比依据如下C碳在高速钢中是碳化物形成元素,其含量根据合金元素及对工艺性能及使用性能的要求而定,一般在0.80~1.5%之间。碳含量是高速钢中最终要的合金元素,对高速钢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较高的强碳化物元素Nb、V含量的低合金高速钢中,由于Nb的加入,形成难以溶解的MC型碳化物。应适当考虑提高碳的含量,以利形成更多的V的碳化物在回火过程中析出,提高二次硬化效果。但碳含量过高,对淬火过热、过烧敏感性及残余奥氏体有负面影响,并且降低韧性。本专利技术中的碳含量根据定比碳规律确定为0.95~1.15%。Mn作为脱氧剂而加入,含量一般控制在≤0.40%。此外,控制钢中Mn/S≥20,利于提高高速钢的锻、轧的热塑性,明显减少坯材裂纹及提高成材率。Si作为脱氧元素而加入,含量一般控制在0.20~0.40%。在低合金高速钢中,公认对二次硬化及高温硬度明显有利,因此,在大多低合金高速钢中均加入0.5~1.3%的Si含量。但在含W较高的高速钢中,Si不但对二次硬化无好处,而且由于促进粗大的一次碳化物MC的形成,对钢的韧性不利,Si的其它负面影响还有,增加钢的脱碳敏感性,略降低二次硬化峰值的温度,促进非共格M6C碳化物在较高回火温度的形成,对600℃以上红硬性不利。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低合金高速钢中严格限制其含量在0.20~0.40%。Re稀土元素在钢中有脱氧、去硫,改变夹杂物形态,使晶界净化,细化铸态组织,提高钢的高温抗氧化不起皮等作用。在高速钢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元素,可以提高热塑性约10~60%以上,从而提高钢的成材率,并且可以实现热加工时的以轧代锻,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稀土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对粗大的碳化物进行变质处理。由于稀土是非常活泼的元素,加入不当或过多,会增加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在该钢中控制在0.01~0.02%。PP在钢液凝固时形成微观偏析,随后在奥氏体化温度加热时偏聚在晶界,使钢的脆性显著增大。控制P的含量在0.030%以下,并且含量越低越好。S会形成FeS,给钢带来热脆性。控制S含量在0.030%以下,并且含量越低越好。Cr高速钢中的碳化物形成元素之一,退火态中主要进入M23C6,在高速钢中一般含量在4.0%左右,对钢的二次硬化也起重要作用。因此控制其含量在3.0~4.5%。W、Mo高速钢中的主加元素,主要作用是形成一定数量的难以溶解的一次碳化物,使钢可进行接近熔点的高温淬火,并提高钢的耐磨性;通过高温固溶淬火获得高W(Mo)的马氏体后,回火时M2C及MC脱溶形成足够数量的二次碳化物,是二次硬化和红硬性的主要因素。在本专利技术钢中,控制W含量在3.5~5.5%,Mo含量在2.0~4.0%。V高速钢中的主加元素,V对形成部分连贯的起着二次硬化作用的MC析出物的弥散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一般铸、锻高速钢中的V含量在1.0~3.0%之间,形成MC型碳化物,提高钢的二次硬度、红硬性及耐磨性。少于1.0%时,钢的二次硬度、红硬性及耐磨性不足,高于3.0%时可磨削性能差。因此,V含量控制在0.80~1.5%。Nb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MC型碳化物,可用来部分替代V或W0,将V含量降至仅保持二次硬化的水平。利用Nb增加钢中MC型碳化物,从而增强高速钢的耐磨性。但Nb含量过高时,则显示了对初生晶粒的粗化,碳化物颗粒较粗大,则高速钢难于磨削。因此,Nb含量控制在0.50~1.5%。NN在高速钢中作为合金元素加入,由于其原子半径小(0.07nm),在钢中是间隙固溶元素,作用与C十分相似,与Al、Ti、Zr、V等元素形成稳定的氮化物,同时能溶解于复杂的M23C6、M6C或MC中,在淬火加热时也有少量氮通过以上碳化物的固溶而进入钢的基体中。少量的N可细化高速钢的铸态组织中的共晶网,细化一次(M6C)碳化物,因而可细化淬火奥氏体晶粒度;允许稍微高的淬火温度,因而可增加二次硬化效果和热稳定性以及硬度与韧性的综合水平,可以显著改善切削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性能低合金含Nb高速钢,其特征在于该高速钢的具体化学成分组成(重量%)为:C0.95~1.15%,Si0.20~0.40%,W3.5~5.5%,Mo2.0~4.0%,Cr3.0~4.5%,V0.80~1.5%,Nb0.5~1.5%,Re0.01~0.02%,S≤0.030%,P≤0.030%,Mn≤0.4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党参刘建华陈再枝张永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