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主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38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主轴结构,包括主轴、第一气浮轴承、配合结构及主体,第一气浮轴承固定于主体,主轴配合收容于第一气浮轴承,主轴包括接触部,配合结构包括第一止推轴承及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抵触于第一止推轴承和主体,第一止推轴承垂直于主轴的轴线,主轴转动使接触部抵触于第一止推轴承,第一弹性件处于挤压状态以缓冲作用于主轴的冲击载荷。主轴转动使接触部抵触于第一止推轴承,第一弹性件处于挤压状态以缓冲作用于主轴的轴向冲击载荷,避免主轴和第一止推轴承接触磨伤,可大幅度降低故障率,延长主轴寿命。

Electric spindl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ic spindl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shaft, a first air bearing, a matching structure and a body. The first air bearing is fixed to the main body, the main shaft is accommodated in the first air bearing, and the main shaft includes a contact part, and the matching structure includes the first thrust bearing and the first elastic part, and the first elastic parts are respectively at both ends of the elastic parts. In contact with the first thrust bearing and the main body, the first thrust bearing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spindle. The rotation of the spindle makes the contact part of the first thrust bearing, and the first elastic part is in the state of extrusion to cushion the impact load on the spindle. The rotation of the spindle makes contact with the first thrust bearing, the first elastic part is in the extrusion state to buffer the axial impact load on the spindle, and avoids the contact abrasion between the main shaft and the first thrust bearing, 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the failure rate and prolong the life of the spi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主轴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主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主轴是机床设备的核心功能部件之一,机床设计时会选择高刚性的主轴,主轴与气浮轴承配合用于超精密雕铣加工,实现高刚性加工,获取更好的加工效率和质量。但是,现有的电主轴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市面上的电主轴结构用于超精密雕铣加工时,对轴系有较高的刚度要求,为此要设计小气膜厚度才可以满足加工需求,当有瞬间较大冲击载荷作用在轴端,容易产生转轴和轴承磨伤,主轴故障率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主轴结构,其能解决主轴无法承受过大冲击载荷且故障率高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主轴结构,包括主轴、第一气浮轴承、配合结构及主体,所述第一气浮轴承固定于所述主体,所述主轴配合收容于所述第一气浮轴承,所述主轴包括接触部,所述配合结构包括第一止推轴承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和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垂直于所述主轴的轴线,所述主轴转动使所述接触部抵触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挤压状态以缓冲作用于所述主轴的冲击载荷。进一步地,所述配合结构还包括第二止推轴承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第二止推轴承和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和所述第二止推轴承分别位于所述接触部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止推轴承垂直于所述主轴的轴线,所述主轴转动使所述接触部抵触于所述第二止推轴承,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挤压状态以缓冲作用于所述主轴的冲击载荷。进一步地,所述配合结构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和所述第二止推轴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抵触台,所述抵触台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和所述第二止推轴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和所述第二止推轴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螺丝。进一步地,所述配合结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主体和所述抵触台。进一步地,所述抵触台垂直于所述主轴的轴线。进一步地,所述电主轴结构还包括第二气浮轴承,所述第二气浮轴承固定于所述主体,所述主轴配合收容于所述第二气浮轴承,所述第一气浮轴承和所述第二气浮轴承分别位于所述主轴相对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呈圆盘状。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主轴转动使接触部抵触于第一止推轴承,第一弹性件处于挤压状态以缓冲作用于主轴的轴向冲击载荷,避免主轴和第一止推轴承接触磨伤,可大幅度降低故障率,延长主轴寿命。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主轴结构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主轴结构中一配合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00、电主轴结构;10、主轴;11、接触部;20、第一气浮轴承;30、第二气浮轴承;40、配合结构;41、第一止推轴承;42、第二止推轴承;43、连接结构;431、抵触台;432、固定件;44、第一弹性件;45、第二弹性件;46、第三弹性件;50、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2,一种电主轴结构100包括主轴10、第一气浮轴承20、第二气浮轴承30、配合结构40及主体50。主轴10包括接触部11,接触部11呈圆盘状。第一气浮轴承20、第二气浮轴承30为气浮轴承,提高主轴10的转动精度。配合结构40包括第一止推轴承41、第二止推轴承42、连接结构43、第一弹性件44、第二弹性件45及第三弹性件46,第一止推轴承41平行于第二止推轴承42,第一弹性件44与第二弹性件45平行,第一止推轴承41平行于第二止推轴承42位于第一弹性件44与第二弹性件45之间,第三弹性件46垂直于第一弹性件44与第二弹性件45,第一弹性件44、第二弹性件45和第三弹性件46结合后可以完善地缓冲主轴10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连接结构43包括抵触台431及固定件432,固定件432为螺丝,抵触台431两端分别抵触于第一止推轴承41和第二止推轴承42,抵触台431垂直于第一止推轴承41和第二止推轴承42,第三弹性件46抵触于抵触台431,固定件432穿过抵触台431分别与第一止推轴承41和第二止推轴承42固定连接使两者成为一整体。组装电主轴结构100时,第一气浮轴承20和第二气浮轴承30固定于主体50,主轴10配合收容于第一气浮轴承20和第二气浮轴承30,第一气浮轴承20和第二气浮轴承30分别位于主轴10相对两侧,第一弹性件44两端分别抵触于第一止推轴承41和主体50,第二弹性件45两端分别抵触于第二止推轴承42和主体50,第一止推轴承41和第二止推轴承42分别位于接触部11相对两侧,第一止推轴承41和第二止推轴承42垂直于主轴10的轴线,第三弹性件46抵触于抵触台431和主体50,抵触台431垂直于主轴10的轴线。使用电主轴结构100时,主轴10转动使接触部11抵触于第一止推轴承41或第二止推轴承42,第一弹性件44或第二弹性件45处于挤压状态以缓冲作用于主轴10的轴向冲击载荷;当主轴10受径向载荷时,主轴10抵触于配合结构40使第三弹性件46处于挤压状态以缓冲作用于主轴10的径向冲击载荷,避免主轴10和第一止推轴承41或第二止推轴承42接触磨伤,可大幅度降低故障率,延长主轴寿命。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主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主轴结构,包括主轴、第一气浮轴承、配合结构及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浮轴承固定于所述主体,所述主轴配合收容于所述第一气浮轴承,所述主轴包括接触部,所述配合结构包括第一止推轴承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和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垂直于所述主轴的轴线,所述主轴窜动使所述接触部的端面抵触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挤压状态以缓冲作用于所述主轴的冲击载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主轴结构,包括主轴、第一气浮轴承、配合结构及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浮轴承固定于所述主体,所述主轴配合收容于所述第一气浮轴承,所述主轴包括接触部,所述配合结构包括第一止推轴承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和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垂直于所述主轴的轴线,所述主轴窜动使所述接触部的端面抵触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挤压状态以缓冲作用于所述主轴的冲击载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结构还包括第二止推轴承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第二止推轴承和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和所述第二止推轴承分别位于所述接触部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止推轴承垂直于所述主轴的轴线,所述主轴转动使所述接触部抵触于所述第二止推轴承,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挤压状态以缓冲作用于所述主轴的冲击载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结构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胜利汤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