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器吸头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231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仪器,具体涉及一种移液器吸头盒,包括圆柱形的盒体,盒体上转动设置有上盖,盒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吸头的放置孔,上盖上设置有用于拿取吸头的第一条形孔,第一条形孔沿上盖径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取出吸头时,吸头盒内不使用的吸头被污染的问题。

Pipette suction box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in particular to a suction head box of a pipette, including a cylindrical box body, an upper cover which is rotated on the box body, a placement hole for placing a suction head in the box, and a first shaped hole for taking the suction head on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first shape hole is arranged along the upper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suction head which is not used in the suction box is polluted when the suction head is removed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液器吸头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仪器,具体涉及一种移液器吸头盒。
技术介绍
移液器又称移液枪,是一种用于定量转移液体的器具,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等领域,是实验室常用的定量吸取液体设备。移液器的吸头通常放置在专用的吸头盒内,传统的移液器吸头盒通常为无锁扣型,由底座和盖组成,这种吸头盒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因为不慎碰到而倒下或者掉落,造成吸头洒出,从而污染吸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5700614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微量移液器吸头盒,包括盒体和盒盖,在盒体内装有吸头放置孔板,在吸头放置孔板上设置有两组以上不同直径的通孔,在盒盖的底部设置有两层以上的台阶,每层台阶对应吸头放置孔板上同一组直径相同的通孔。通过盒盖上的不同高度的台阶压盖在相对应的吸头上,避免吸头盒倒下或者掉落时导致盒体内吸头洒出。上述方案虽然解决了吸头盒到下或掉落造成的吸头洒出被污染的问题,但是由于该方案的盒盖为一个整体,故在取出吸头时,需要打开整个盖合,使得盒体内所有吸头都暴露,容易导致盒体内不使用的吸头被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移液器吸头盒,以解决取出吸头时,吸头盒内不使用的吸头被污染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移液器吸头盒,包括圆柱形的盒体,盒体上转动设置有上盖,所述盒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吸头的放置孔,上盖上设置有用于拿取吸头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沿上盖径向设置。本技术的原理为:盒体用于放置吸头,上盖用于盖住盒体,且保护吸头,防止吸头被空气中的细菌污染;第一条形孔用于拿取吸头,由于盒体为圆柱形的盒体,且上盖转动连接在盒体上,第一条形孔沿上盖径向设置,故通过转动上盖,第一条形孔可在盒体上转动,即可选择需要拿取的吸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转动上盖,从第一条形孔中陆续取出吸头,无需打开整个上盖,避免盒体中其他吸头被污染。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条形孔上设置有滑板。通过滑动滑板,可在第一条形孔中选取需要取出的吸头,同时滑板能遮挡第一条形孔中其他的吸头,防止细菌掉落在第一条形孔中污染吸头。进一步,所述上盖与盒体之间还设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用于防止空气中的细菌掉落到盒体内,对盒体内的吸头造成污染。进一步,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内盖,所述内盖与盒体转动连接,且内盖与上盖转动连接,所述内盖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孔,第二条形孔沿内盖径向设置。第二条形孔用于拿取盒体内的吸头,当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转动至竖向对齐时,即可从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进入从盒体中取出吸头,内盖则用于不使用吸头时,转动上盖,使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交错,从而避免细菌通过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落入盒体中污染吸头。进一步,所述第二条形孔的宽度大于第一条形孔的宽度。移液器仅需要穿过第一条形孔即可穿过第二条形孔,便于移液器从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中拿取吸头。进一步,所述放置孔为多组,每组放置孔沿盒体中心环形设置;防护机构包括内盖,内盖与盒体转动连接,内盖与上盖转动连接,且内盖上设置有与多组放置孔竖向对应设置的相同组数的圆孔,且每个圆孔相错设置。放置孔沿盒体中心环形设置,圆孔与其竖向对应的放置孔对应,通过转动上盖,使第一条形孔与其对齐,从而打开通路,通过第一条形孔、圆孔取出与其相对的放置孔中的吸头;由于圆孔相错设置,第一条形孔每次只露出一个圆孔,即每次只取一个吸头,防止细菌落入,污染其他吸头。进一步,所述的盒体内还设有放置板,放置孔设置于放置板上。放置板用于放置吸头,将吸头插入到放置孔中,即可将吸头放置在放置板上。进一步,所述放置孔为外形与吸头相匹配的圆锥形放置孔。将放置孔设置为与吸头外形相匹配的圆锥形放置孔,吸头能够整体放置在放置孔中,使得吸头能够放置地更加稳固。进一步,所述盒体底部设置有限位圈。限位圈能防止吸头摇晃,使得吸头放置更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移液器吸头盒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盒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移液器吸头盒实施例二内盖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移液器吸头盒实施例三内盖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盒体1、放置孔11、上盖2、第一条形孔21、滑板22、内盖3、第二条形孔31、圆孔32。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移液器吸头盒,包括圆柱形的盒体1,盒体1内设置有三组用于放置吸头的放置孔11,每组放置孔11沿盒体1中心呈环形设置,如图2所示,放置孔11为圆锥形放置孔11,且放置孔11与吸头外形相匹配;盒体1上转动连接有上盖2,上盖2上开设有用于拿取吸头的第一条形孔21,第一条形孔21沿上盖2径向开设,上盖2内开设有滑道,滑道内滑动连接有滑板22,滑板22位于第一条形孔21内,且滑板22的宽度大于第一条形孔21的宽度;放置孔11底部设置有限位圈。使用本技术移液器吸头盒时,转动上盖2,使第一条形孔21对齐一组放置孔11,当需要取出最外的一组放置孔11内的吸头时,向下滑动滑板22,使得滑板22在滑道内滑动,露出一个放置孔11,使得该放置孔11与第一条形孔21对齐,然后用移液器取出该放置孔11中的吸头;当需要取出中间和最内侧的放置孔11内的吸头时,只需将滑板22向下滑动到对应的放置孔11的位置,使得对应的吸头与第一条形孔21对齐即可。不需要取出吸头时,向上滑动滑板22,使得滑板22完全挡住第一条形孔21,防止盒体内的吸头被污染。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盒体1和上盖2之间转动连接有内盖3,内盖3上开设有第二条形孔31,第二条形孔31沿内盖3径向开设;使用本技术移液器吸头盒时,转动上盖2和内盖3,使得第一条形孔21和第二条形孔31对齐,滑动滑板22,使得第一条形孔21和第二条形孔31中只露出一个放置孔11,然后将移液器插入到第一条形孔21和第二条形孔31中将该放置孔11中的吸头取出;当不需要取出吸头时,转动上盖2和内盖3,使得第一条形孔21和第二条形孔31相互错开,同时滑动滑板22,使得盒体1密封,防止盒体1内的吸头被污染。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内盖3上开设有三个圆孔32,每个圆孔32与一组放置孔11竖向对齐,且三个圆孔32相互错开。使用本技术移液器吸头盒时,转动内盖3,使得圆孔32和放置孔11中的吸头对齐,转动上盖2,将第一条形孔21和其中一个圆孔32对齐,当需要取出最外侧放置孔11中的吸头时,只需将第一条形孔21与最外侧的圆孔32对齐即可,同理,当需要取出中间和最内侧的放置孔11中的吸头时,只需将第一条形孔21对齐中间和最内侧的放置孔1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液器吸头盒

【技术保护点】
移液器吸头盒,包括圆柱形的盒体,盒体上转动设置有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吸头的放置孔,上盖上设置有用于拿取吸头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沿上盖径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移液器吸头盒,包括圆柱形的盒体,盒体上转动设置有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吸头的放置孔,上盖上设置有用于拿取吸头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沿上盖径向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器吸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条形孔上设置有滑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器吸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盒体之间还设有防护机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液器吸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内盖,所述内盖与盒体转动连接,且内盖与上盖转动连接,所述内盖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孔,第二条形孔沿内盖径向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液器吸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形孔的宽度大于第一条形孔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巧玲汪晓艳方昕陈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