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斑紫菜丝状体培育附着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7887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8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条斑紫菜丝状体培育附着基,包括水泥基座、牡蛎壳、辅助把手三部分;其中水泥基座主体为水泥材质;附着基上牡蛎壳紧密连接排布,牡蛎壳有珍珠层一面向上,贝壳粗糙面嵌入水泥基座内;辅助把手嵌入水泥基座中,在水泥基座两端各有辅助把手1个。本申请采用贝壳集成固定的方式,突破了对附着基原材料的大小规格限制,提高了贝壳的使用率;采用水泥基座的附着基避免了附着基清洗时易出现的移位,提高了清洗效率;与传统附着基相比,本申请单片附着基的利用面积增加了15‑30倍,显著提高了育苗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A kind of filamentous culture of Porphyra yezoensi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three parts of the filamentous body of Porphyra yezoensis, including cement base, oyster shell and auxiliary handle. The main body of the cement base is cement; the oyster shell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arrangement, the oyster shell has a pearl layer upward, and the shellfish rough surface is embedded in the cement base; the auxiliary handle is auxiliary handle. In the cement base, there are 1 auxiliary handles at each end of the cement ba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is integrated and fixed by shell, which breaks through the size and size limit of the attached base material and improves the use rate of the shell. The adhesion base of the cement base avoids the easy displacement of the attachment base cleaning and improves the cleaning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ttachment, the application area of the single attachment base is applied. It increased by 15 to 30 times, 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seedling raising and reduced production management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条斑紫菜丝状体培育附着基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条斑紫菜丝状体培育的附着基,属于海藻养殖领域。
技术介绍
条斑紫菜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红藻,其产值约占紫菜总产值的一半,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养殖。条斑紫菜人工养殖历史悠久,自1970年以来,条斑紫菜在北方沿海地区获得养殖成功,条斑紫菜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条斑紫菜一般可分为叶状体和丝状体两个不同世代,其丝状体时期人工养殖的附着基主要采用牡蛎壳等贝类壳体,如专利申请201510244911.3公开了一种条斑紫菜种苗规模化繁育方法,其采用的附着基即为文蛤壳。尽管采用牡蛎壳等对我国条斑紫菜的规模化育种及养殖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这种采用传统的牡蛎壳等壳体附着基在生产中仍存在诸多弊端,制约着条斑紫菜养殖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对牡蛎壳大小要求较高,一般选用大规格的贝壳,壳宽需在6cm以上,因此牡蛎壳需要人工筛选。而目前批量获取合适规格的附着基需要花费的成本较高。(2)传统培育方法中平铺于池底的单体贝壳缺乏高效的洗刷管理方式。贝壳附着基在丝状体培育阶段需要定期冲刷管理以祛除附着基表面杂藻,因单体贝壳面积有限,为满足生产需要,单体贝壳用量庞大,目前的清洗方式很难彻底去除附着基表面的杂藻,容易造成藻类交叉污染。(3)贝壳附着基的布放存在人力成本消耗较高的问题。在传统培育方法中贝壳附着基清洗完成后,需要将清洗后的贝壳均匀整齐的布放于池底,而贝壳上的丝状体不耐干出的特点使得贝壳附着基布放工作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需要多名熟练工人配合工作才能完成,而且贝壳的清洗主要依靠人力手工完成,需占用大量人力成本。此外在培育过程中,培育池各角落由于光照不均会导致贝壳上丝状体的生长不同步,此时需要及时调整培育池中的贝壳附着基的布放位置,对于大量贝壳附着基布放位置的调整同样依赖人力完成。因此提高贝壳附着基布放效率,降低该环节的人力成本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条斑紫菜丝状体培育附着基,以解决目前贝壳类附着基在调班紫菜育苗中存在的技术弊端,提高紫菜育苗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紫菜育苗的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条斑紫菜丝状体培育附着基,其特征在于附着基包括水泥基座、牡蛎壳、辅助把手三部分;其中水泥基座长度60cm,宽度30cm,厚度2.5~3cm;附着基上牡蛎壳紧密连接排布,牡蛎壳有珍珠层一面向上,粗糙面嵌入水泥基座内;辅助把手嵌入水泥基座中,在水泥基座两端各有辅助把手1个,主要功能为辅助附着基的移动和布放。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的技术优点在于:(1)采用贝壳集成固定的方式,突破了对附着基原材料的大小规格限制。传统方法采用较大的贝壳,主要是为了在有限面积的培育池中降低单片附着基的数量,有利于后续管理操作。牡蛎壳是条斑紫菜丝状体附着生长的理想附着基,目前尚未有其他贝类壳体能有效替代。由于受限于牡蛎贝壳规格大小,很多相对较小的贝壳无法有效使用。采用本技术附着基,可将规格较小的贝壳集成固定使用,降低了材料筛选成本,是提高附着基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2)采用水泥基座的附着基可配合高压冲洗以方便完成附着基的清洗管理。传统单片牡蛎壳由于分量轻,高压水流下贝壳会被冲走,无法有效冲洗壳面。此外,传统手工清洗贝壳的方法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对工人的技能熟练度要求较高,从而制约了生产的规模。采用本申请附着基相比于传统附着基可提高清洗效率5-8倍,同时可节约人力成本,有利于促进规模化生产。(3)有效增加了单片附着基的面积,降低了育苗过程中附着基管理的工作量。由于本技术单片附着基相比于传统方法的附着基面积增加了15-30倍,同等育苗面积下,附着基使用量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附着基的管理效率。采用本申请附着基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强度,提高了附着基的冲洗、布放等管理环节的效率,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附着基顶面示意图;图2为附着基截面示意图;图3为附着基平养布放示意图;图4为附着基垂养布放示意图;图中:1、牡蛎壳,2、水泥基座,3、固定把手,4、附着基,5、养殖池,6、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条斑紫菜丝状体培育附着基,其特征在于附着基包括水泥基座(2)、牡蛎壳(1)、辅助把手(3)三部分;其中水泥基座(2)的长度60cm,宽度30cm,厚度2.5~3cm;附着基(4)上牡蛎壳紧密连接排布,牡蛎壳(1)有珍珠层一面向上,粗糙面嵌入水泥基座内;辅助把手嵌入水泥基座中,在水泥基座(2)两端各有辅助把手(3)1个。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条斑紫菜丝状体培育附着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条斑紫菜丝状体培育附着基,其特征在于附着基包括水泥基座(2)、牡蛎壳(1)、辅助把手(3)三部分;其中附着基(4)上牡蛎壳紧密连接排布,牡蛎壳(1)有珍珠层一面向上,粗糙面嵌入水泥基座内;辅助把手嵌入水泥基座中,在水泥基座(2)两端各有辅助把手(3)1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斑紫菜丝状体培育附着基,其特征在于附着基包括水泥基座(2)、牡蛎壳(1)、辅助把手(3)三部分;其中附着基(4)上牡蛎壳紧密连接排布,牡蛎壳(1)有珍珠层一面向上,粗糙面嵌入水泥基座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玮詹冬梅盖春蕾丁刚吴海一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