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换热站的管网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7330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暖换热站的管网及系统,该管网包括:第一换热站和第二换热站;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一供水管路与热源的出水口连接;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二供水管路与热源的出水口连接,且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三供水管路与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口连接,以使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通过一次线回水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采暖换热站的管网中,能够将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中的热量应用到第二换热站的供水中,实现了能源的再利用,大大提高了热源的使用率,降低了供热成本,缓解了现有的多个采暖换热站的管网结构中,热源使用率低,能源浪费严重,供热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暖换热站的管网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能源再利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采暖换热站的管网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对多个不同区域集中供热的系统中,热力站是集中供暖的重要组成部分。热源热水进出热力站称为一次线供回水,热力站供入用户的进出水称为二次线供回水。在间接供热热力站中,热源热水通过管网进入热力站内的换热站,与热力站供入用户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热水返回热源出处(比如分布式地热井),一次线供回水与二次线供回水不接触混合,各自是独立的循环系统,只是通过换热站进行热交换。对于间接供热的热力站来讲,现有的采暖换热站的管网结构中,比如:对于N个区域的采暖换热站,前面M个区域的换热站为暖气片式换热站,后面N-M(M小于N)个区域的换热站为地暖式换热站,换热站管网的连接结构只能通过一次线供水分别为N个区域的换热站提供热源,经过各自区域的换热站后,再将各自的一次线回水传输至热源出处,这样的连接结构无法利用一次线回水中的热量,所以,这样的结构会造成很大程度的能源浪费和损失,供热成本增加,热源的使用效率低。综上,现有的多个采暖换热站的管网结构中,只能通过一次线供水的方式为换热站提供热源,该种管网结构使得热源使用率低,能源浪费严重,供热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暖换热站的管网及系统,以缓解现有的多个采暖换热站的管网结构中,热源使用率低,能源浪费严重,供热成本高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暖换热站的管网,包括:第一换热站和第二换热站,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站为外置散热设备式换热站,所述第二换热站为内置散热设备式换热站;所述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一供水管路与热源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二供水管路与所述热源的出水口连接,且所述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三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口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通过所述一次线回水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供水管路与所述第三供水管路在目标点合并为一个公共管路,其中,所述目标点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站回水口之后的管路的任意位置,且所述目标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供水管路包括:第一主管路和第一旁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电动阀,第一二级泵,第二电动阀和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旁管路的一端与目标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一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动阀与所述第一调节阀之间的管路上,其中,所述第一旁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动阀,所述目标管路为与所述第一电动阀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管路,所述第一电动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级泵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电动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级泵的距离长。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供水管路上设置有一次网总管电动阀,其中,所述一次网总管电动阀设置于所述热源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调节阀之间的管路上。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公共管路包括第二主管路和第二旁管路;所述第二主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四电动阀,第二二级泵和第五电动阀;所述第二旁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阀与所述第四电动阀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电动阀与所述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之间的管路,其中,所述第二旁管路上设置有第六电动阀。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站的数量为多个;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各自的第一供水管路与热源的出水口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站的第三供水管路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换热站的第三供水管路连接,且在多个第三供水管路连接完成之后,再与所述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采暖换热站的管网还包括水源热泵机组;所述水源热泵机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站中,用于降低一次线回水温度。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热源为分布式地热井。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采暖换热站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采暖换热站的管网,还包括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控制所述采暖换热站的管网中的采暖换热站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工作状态包括:所述采暖换热站的开启,所述采暖换热站的关闭,所述采暖换热站的调节,所述采暖换热站获取热源方式的切换。结合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气象仪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气象仪与所述控制设备通信连接,用于检测室外环境参数,并将所述室外环境参数发送至所述控制设备,以使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室外环境参数控制所述采暖换热站的管网中的一次线供水的供给热量,其中,所述室外环境参数至少包括:室外的温度,室外的风力,室外的日照强度;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室外,且与所述控制设备连接,用于检测室外的温度,并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所述温度,以使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温度控制一次线供水的供给热量,其中,当所述气象仪故障或网络故障时,所述控制设备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温度。本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暖换热站的管网及系统,该采暖换热站的管网中包括:第一换热站和第二换热站,其中,第一换热站为外置散热设备式换热站,第二换热站为内置散热设备式换热站;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一供水管路与热源的出水口连接;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二供水管路与热源的出水口连接,且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三供水管路与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口连接,以使第一换热站的回水通过一次线回水口进入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在现有的多个采暖换热站的管网结构中,只能通过一次线供水的方式为换热站提供热源,热源经过换热站后,再将一次线回水传输至热源出处,这样的连接结构无法利用一次线回水中的热量。与现有的多个采暖换热站的管网结构相比,在本技术的采暖换热站的管网中,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一供水管路与热源的出水口连接,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二供水管路与热源的出水口连接,且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三供水管路与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口连接,这样的连接结构能够使得第二换热站中的供水热源来自于热源和/或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本技术的采暖换热站的管网中,能够将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中的热量应用到第二换热站的供水中,实现了能源的再利用,大大提高了热源的使用率,降低了供热成本,缓解了现有的多个采暖换热站的管网结构中,热源使用率低,能源浪费严重,供热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采暖换热站的管网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暖换热站的管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站和第二换热站,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站为外置散热设备式换热站,所述第二换热站为内置散热设备式换热站;所述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一供水管路与热源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二供水管路与所述热源的出水口连接,且所述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三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口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通过所述一次线回水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暖换热站的管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站和第二换热站,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站为外置散热设备式换热站,所述第二换热站为内置散热设备式换热站;所述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一供水管路与热源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二供水管路与所述热源的出水口连接,且所述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通过第三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口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换热站的一次线回水通过所述一次线回水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站的一次线供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水管路与所述第三供水管路在目标点合并为一个公共管路,其中,所述目标点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站回水口之后的管路的任意位置,且所述目标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调节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管路包括:第一主管路和第一旁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电动阀,第一二级泵,第二电动阀和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旁管路的一端与目标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一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动阀与所述第一调节阀之间的管路上,其中,所述第一旁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动阀,所述目标管路为与所述第一电动阀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管路,所述第一电动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级泵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电动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级泵的距离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水管路上设置有一次网总管电动阀,其中,所述一次网总管电动阀设置于所述热源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调节阀之间的管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管路包括第二主管路和第二旁管路;所述第二主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四电动阀,第二二级泵和第五电动阀;所述第二旁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阀与所述第四电动阀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吴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爱默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