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9610 阅读:6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该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包括:支脚,其上设置有双耳板;下支撑杆,包括:下支撑外管、第一调整节、下支撑微调整托和第二调整节,所述下支撑外管的下端与支脚的一个耳板铰接,上端与第一调整节的一端插接形成伸缩管接管,并通过第一固定销进行固定;斜支撑杆,包括:斜支撑外管、第三调整节、斜支撑微调整托和第四调整节,所述斜支撑外管的下端与支脚的另一个耳板铰接,上端与第三调整节的一端插接形成伸缩管接管,并通过第二固定销进行固定;以及支撑头。该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能够同时具有模板定位后的支撑固定和防止浇筑时模板上浮的功能,安装、拆除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
技术介绍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墙体模板体系质量控制环节中一个重点就是墙体模板定位后的固定及防止浇筑时模板上浮的措施,尤其是地下室墙体,通常做法为在浇筑底板(或楼板)混凝土时预埋钢筋锚环作为墙体模板支设时防上浮拉带及设置钢管斜撑的支点,用钢管配合油托作为支顶措施,用拉带作为拉结措施。锚环使用完成后需切除。对于墙体单侧支模或者如地下室外墙等另一侧不易支顶的情况,拉带布置较为困难,通常只用钢管或者裁切木方进行支顶,控制效果不理想。现有技术缺点主要为:1、锚环为预埋,支设墙体时会发生预埋不合适的情况,墙体纵横交错较为复杂则锚环埋设容易出现错误,且后期锚环需进行切除,工作量较大。2、拉带和钢管支撑分别用来防止模板上浮和固定定位,需分别安装且拉带固定较为繁琐,施工队往往省略拉带安装这个步骤或者减少拉带数量造成质量隐患。3、钢管支撑长度不可调,支撑起来无法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现场显得杂乱无章。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该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固定于混凝土底板上,能够同时具有模板定位后的支撑固定和防止浇筑时模板上浮的功能,安装、拆除简单方便,斜撑支设位置可以在墙体主次龙骨设置后进行确定,不需预留预埋。而且只需在墙体一侧设置即可起到固定墙体模板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包括:支脚,其上设置有双耳板,采用内爆胀栓与混凝土底板进行连接;下支撑杆,包括:下支撑外管、第一调整节、下支撑微调整托和第二调整节,所述下支撑外管的下端与支脚的一个耳板铰接,上端与第一调整节的一端插接形成伸缩管接管,并通过第一固定销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调整节的另一端与第二调整节的一端分别具有与下支撑微调整托两端适配螺接的正、反丝;斜支撑杆,包括:斜支撑外管、第三调整节、斜支撑微调整托和第四调整节,所述斜支撑外管的下端与支脚的另一个耳板铰接,上端与第三调整节的一端插接形成伸缩管接管,并通过第二固定销进行固定;第三调整节的另一端与第四调整节的一端分别具有与斜支撑微调整托两端适配螺接的正、反丝;以及支撑头,其为两个,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二调整节和第四调整节上。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支脚为板状。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头上设有供穿墙螺栓通过的螺栓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固定于混凝土底板上,能够同时具有模板定位后的支撑固定和防止浇筑时模板上浮的功能,安装、拆除简单方便,斜撑支设位置可以在墙体主次龙骨设置后进行确定,不需预留预埋。而且只需在墙体一侧设置即可起到固定墙体模板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具体包括:支脚1、下支撑杆2、斜支撑杆3和支撑头4,使用时配合墙体方钢主次龙骨体系进行工作。其中,下支撑杆和斜支撑杆均可以进行粗调和微调。如果只是用螺旋的方式调整,旋转螺旋的时间较长,本技术长度调整机构分为粗调和微调两部分,粗调通过插孔将支撑杆长度调整至接近所需长度,节省时间,再旋转微调调整托精确调整长度至满足要求为止。具体来讲,支脚1为板状,上面设置有双耳板,采用内爆胀栓与混凝土底板进行连接,无需预埋锚环,调整位置及拆除均更为方便。下支撑杆2包括:下支撑外管21、第一调整节22、下支撑微调整托23和第二调整节24。其中,下支撑外管21的下端与支脚1的一个耳板铰接,上端与第一调整节22的一端插接形成伸缩管接管,并通过第一固定销进行固定。第一调整节22的另一端与第二调整节24的一端分别具有与下支撑微调整托23两端适配螺接的正、反丝,旋转下支撑微调整托时,两个调整节同时相靠近和背离,两个调整节整体均不会发生旋转。斜支撑杆3包括:斜支撑外管31、第三调整节32、斜支撑微调整托33和第四调整节34。其中,斜支撑外管31的下端与支脚1的另一个耳板铰接,上端与第三调整节32的一端插接形成伸缩管接管,并通过第二固定销35进行固定。第三调整节32的另一端与第四调整节34的一端分别具有与斜支撑微调整托33两端适配螺接的正、反丝,旋转斜支撑微调整托时,两个调整节同时相靠近和背离,两个调整节整体均不会发生旋转。支撑头4为两个,分别铰接在第二调整节24和第四调整节34上,可以将两根水平方钢主龙骨5均卡住且支撑头上有供穿墙螺栓通过的螺栓孔。如图2所示,此斜撑在墙体模板穿墙螺栓安装完毕,安装龙骨时使用。使用时,首先根据拟设置斜撑位置(基本对齐穿墙螺栓)确定支脚固定位置,然后在混凝土底板上钻孔,孔深为胀栓深度。组装支脚、下支撑杆、斜支撑杆,组装完毕后安装内爆胀栓,将支脚固定于混凝土底板上,然后对下支撑杆、斜支撑杆进行粗调和微调,通过支撑头与墙体穿墙螺栓及龙骨固定,上述步骤完成后,安装已经完成,其后根据墙体模板的调整及校模情况调整下支撑杆及斜支撑杆上的微调调整托进行配合即可。拆除时,首先松开下支撑杆及斜支撑杆上的微调调整托,然后取出支脚上的内爆胀栓,最后脱开下支撑杆及斜支撑杆与龙骨的连接,即完成了拆卸。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安装后可以同时起到支顶模板和拉结模板的作用,不用再单独采取模板抗浮措施,整体性好。2、支脚固定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定,灵活性大。3、支撑杆调整方式先粗后细,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节省时间。4、采用内爆胀栓,拆除简便,无需预埋锚环,避免切除锚环用工。5、单侧安装即可满足模板支设要求,另一侧无需重复安装,非常适用于墙体单侧支模、墙体模板另一侧不易支顶的情况。综上,该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固定于混凝土底板上,能够同时具有模板定位后的支撑固定和防止浇筑时模板上浮的功能,安装、拆除简单方便,斜撑支设位置可以在墙体主次龙骨设置后进行确定,不需预留预埋。而且只需在墙体一侧设置即可起到固定墙体模板的作用。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脚,其上设置有双耳板,采用内爆胀栓与混凝土底板进行连接;下支撑杆,包括:下支撑外管、第一调整节、下支撑微调整托和第二调整节,所述下支撑外管的下端与支脚的一个耳板铰接,上端与第一调整节的一端插接形成伸缩管接管,并通过第一固定销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调整节的另一端与第二调整节的一端分别具有与下支撑微调整托两端适配螺接的正、反丝;斜支撑杆,包括:斜支撑外管、第三调整节、斜支撑微调整托和第四调整节,所述斜支撑外管的下端与支脚的另一个耳板铰接,上端与第三调整节的一端插接形成伸缩管接管,并通过第二固定销进行固定;第三调整节的另一端与第四调整节的一端分别具有与斜支撑微调整托两端适配螺接的正、反丝;以及支撑头,其为两个,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二调整节和第四调整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方钢模板体系墙体模板斜撑,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脚,其上设置有双耳板,采用内爆胀栓与混凝土底板进行连接;下支撑杆,包括:下支撑外管、第一调整节、下支撑微调整托和第二调整节,所述下支撑外管的下端与支脚的一个耳板铰接,上端与第一调整节的一端插接形成伸缩管接管,并通过第一固定销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调整节的另一端与第二调整节的一端分别具有与下支撑微调整托两端适配螺接的正、反丝;斜支撑杆,包括:斜支撑外管、第三调整节、斜支撑微调整托和第四调整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王洪乾李羊赵云威田康辛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北方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