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污泥池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6709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污泥池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调节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太阳能供电设备,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微动力一体化池和人工湿地,所述微动力一体化池两侧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污水从进水口流入一体化池中,经过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池和消毒池,从出水口流出一体化池;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污泥提升泵;所述污泥池与沉淀池的污泥提升泵连通;所述污泥池内设有清水管,所述清水管一端与沉淀池连通,另一端连接消毒池底部。其特点是设置污泥池,用于收集沉淀的污泥,避免污泥对处理中的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A solar powered micro powe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with sludge tan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in particular to a solar powered micro powe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with sludge pool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are as follows: including the regulating pool, the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 and the solar power supply equipment, the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 along the flow direction, includes the micro power integrated pool and the artificial wetl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micro power integrated pool are provided with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water, and the sewage flows into the integrated pool from the intake port. An anaerobic pond, an aerobic pool, a sedimentation tank, a sludge pool and a sterilizing pool outflow an integrated pool from the outlet, and the bottom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 is equipped with a sludge lifting pump; the sludge pool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udge lifting pump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 the sludge pool is provided with a clear water pipe, one end of the water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dimentation tank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he bottom of the sterilizing pool. Its characteristic is to set up the sludge tank, which is used to collect the precipitated sludge and prevent the sludge from causing two pollution to the treated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污泥池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污泥池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中国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制约我国总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治理俨然成为了我国过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生活污水中的无机盐类主要有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钾、钙、钠等。传统的废水处理装置能耗大,且需要专门的场地进行污水处理。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现有如下专利:专利公开号:CN105152328A,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微动力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包括地上装置和地下装置,所述地上装置包括太阳能板和太阳能设备箱,所述地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侧设置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污水从入水口进入壳体,依次经过折流调节区、兼性厌氧沉淀区、缓冲区、好氧区、二沉区、出水池,最后从出水口流出,所述好氧区内悬挂有好氧区填料,所述好氧区底部设置有太阳能微动力曝气系统,所述太阳能微动力曝气系统运行动力由太阳能板提供。然而,该污水处理装置的二沉区内的污泥通过管道进入兼性厌氧沉淀区,将硝化氮转变为氨气;然而氨气又极易溶于水,又会导致兼性厌氧沉淀区中的水中含氮量提升,造成二次污染,水中含氮量容易超出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污泥池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点是设置污泥池,用于收集沉淀的污泥,避免污泥对处理中的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污泥池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太阳能供电设备,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微动力一体化池和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微动力一体化池两侧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污水从入水口流入一体化池中,经过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池和消毒池,从出水口流出一体化池;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污泥提升泵;所述污泥池与沉淀池的污泥提升泵连通;所述污泥池内设有清水管,所述清水管一端与沉淀池连通,另一端连接消毒池底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污泥池,将沉淀池中沉积的污泥经由污泥提升泵驱动,进入污泥池,沉淀池内的液体从清水管直接进入消毒池中;液体不会进入污泥池,避免了污泥混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优选的,所述沉淀池顶部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包括挡板和溢流槽,所述清水管与沉淀池的连接端设置于溢流槽侧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溢流堰,一方面能够维持沉淀池的上液层稳定,另一方面能够使沉淀池中的液体均匀溢出。优选的,所述清水管内设有紫外线消毒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紫外线消毒管能够杀灭流经清水管的液体中的病原体、病毒和寄生虫卵。优选的,所述厌氧池和好氧池内设有悬浮生物载体,所述悬浮生物载体上接种有生化菌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厌氧池中的厌氧细菌分解水中大分子复合链的有机物,使大分子复合链的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单链的有机物,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利用好氧池中的好氧微生物在大量氧的存在下生长繁殖,并进一步将小分子单链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优选的,还包括格栅井,所述格栅井与调节池连通,格栅井远离调节池的一侧设有入水口;所述格栅井内设有格栅,所述格栅倾斜并设置于格栅井的入水口下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格栅井,并在格栅井中设置过滤格栅,对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处理,去除粗粒、不溶性COD和SS。优选的,所述调节池内设有污水提升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污水提升泵驱动,将调节池内的液体泵入一体化池。优选的,所述好氧池内设有布气管,所述布气管上均匀设有旋混式曝气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好氧池中设置布气管,增加好氧池中的氧气溶解量,保证好养细菌的繁殖;设置旋混式曝气器,当气流进入旋混式曝气器时,气流首先通过二道螺旋切割系统,切割后进入下层的的多层锯齿型布气头,进行多层切割,使气泡切割成微气泡,提高了氧的利用率,布气均匀,充氧效率高。优选的,所述太阳能供电设备包括太阳能电板以及蓄电池组,所述太阳能电板与蓄电池组电连接,所述污水提升泵、污泥提升泵、风机和紫外线消毒管分别与蓄电池组电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太阳能电板给污水提升泵、污泥提升泵、风机和紫外线消毒管提供电能,解决了农村地区电力网络不完善的问题,节省能源,清洁环保。优选的,所述好氧池内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上连接污泥回流管道,所述污泥回流管道连接厌氧池。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污泥回流泵和污泥回流管道,使污泥回流到厌氧池,在厌氧池中对污泥中的硝态氮发生反硝化,起到脱氮的作用;同时,可以保持厌氧池中微生物的浓度。优选的,所述污泥池和调节池之间设有上清液回流管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泥池中上清液能够通过上清液回流管道自动回流到调节池中,与未经处理的污水混流,稀释调节池内的原水,使原水浓度降低,避免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负荷过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设置污泥池,沉淀池内的液体从清水管直接进入消毒池中;液体不会进入污泥池,避免了污泥混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2)设置溢流堰,一方面能够维持沉淀池的上液层稳定,另一方面能够使沉淀池中的液体均匀溢出;3)设置紫外线消毒管,利用紫外线消毒管能够杀灭流经清水管的液体中的病原体、病毒和寄生虫卵;4)利用太阳能电板供电能,解决了农村地区电力网络不完善的问题,节省能源,清洁环保;5)通过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装置设计,能够预制后直接投入使用,与单个污水排放端口直接连接,解决了污水不集中的问题,污水处理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格栅井和调节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的一体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的人工湿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的电气结构图。附图标记:1、太阳能电控装置;2、调节池;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4、一体化池;5、人工湿地;6、格栅井;7、格栅;8、入水口;9、出水口;10、污水提升泵;11、自耦底座;12、提升井井口;14、井盖;15、铁链;16、厌氧池;17、好氧池;18、沉淀池;19、污泥池;20、消毒池;21、生物膜;22、隔水板;23、检视口;24、悬浮生物载体;25、布气管;26、曝气器;27、污泥回流泵;28、竖流管;29、污泥提升泵;30、溢流堰;31、挡板;32、溢流槽;33、清水管;34、紫外线消毒管;35、上清液出口;36、布水管;37、过滤层;38、布水孔;39、出水网篮;40、夹层;41、植物层;42、第一过滤层;43、第二过滤层;44、第三过滤层;45、支架;46、太阳能电板;47、电控柜;48、蓄电池组;49、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污泥池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污泥池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调节池(2)、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3)和太阳能供电设备,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3)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微动力一体化池(4)和人工湿地(5),其特征是:所述微动力一体化池(4)两侧设有入水口(8)和出水口(9),污水从入水口(8)流入一体化池(4)中,经过厌氧池(16)、好氧池(17)、沉淀池(18)、污泥池(19)和消毒池(20),从出水口(9)流出一体化池(4);所述沉淀池(18)底部设有污泥提升泵(29);所述污泥池(19)与沉淀池(18)的污泥提升泵(29)连通;所述污泥池(19)内设有清水管(33),所述清水管(33)一端与沉淀池(18)连通,另一端连接消毒池(20)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污泥池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调节池(2)、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3)和太阳能供电设备,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3)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微动力一体化池(4)和人工湿地(5),其特征是:所述微动力一体化池(4)两侧设有入水口(8)和出水口(9),污水从入水口(8)流入一体化池(4)中,经过厌氧池(16)、好氧池(17)、沉淀池(18)、污泥池(19)和消毒池(20),从出水口(9)流出一体化池(4);所述沉淀池(18)底部设有污泥提升泵(29);所述污泥池(19)与沉淀池(18)的污泥提升泵(29)连通;所述污泥池(19)内设有清水管(33),所述清水管(33)一端与沉淀池(18)连通,另一端连接消毒池(20)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污泥池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18)顶部设有溢流堰(30),所述溢流堰(30)包括挡板(31)和溢流槽(32),所述清水管(33)与沉淀池(18)的连接端设置于溢流槽(32)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污泥池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清水管(33)内设有紫外线消毒管(3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污泥池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厌氧池(16)和好氧池(17)内设有悬浮生物载体(24),所述悬浮生物载体(24)上接种有生化菌群。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东刘振舒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浩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