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51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混凝土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钢筋混凝土梁主体,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的左侧嵌入有弯起钢筋,且所述弯起钢筋一侧设有弯起钢筋二相匹配的在右侧设有弯起钢筋三,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的内侧一周嵌入有箍筋,所述箍筋延伸至最上端设有架立筋,所述箍筋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架立筋二,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同钢筋混凝土梁相比,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减小截面尺寸,增加有效使用空间,节省支模工序和模板,缩短施工周期,增加梁的延性等。同钢梁相比,可以减小用钢量,增大刚度,增加稳定性和整体性,增强结构抗火性和耐久性等。

A composit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osit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including the concrete bod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inside of the concrete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is embedded with a bent steel bar, and the one side of the bent steel bar is provided with a two phase matching of the bent steel bar in the right. The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bent steel bar three,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is embedded with a stirrup for a week. The stirrup is extended to the top end with a stand ribs,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stirrup are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stand ribs two. Reduce section size, increase effective use space, save formwork and formwork, shorten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increase ductility of beam. Compared with steel beam, it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steel, increase stiffness, increase stability and integrity, and enhance the fire resistance and durability of structu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梁
,具体为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
技术介绍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梁在我国城市立交桥梁及建筑结构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正朝着大跨方向发展。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应用实践表明,它兼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我国基本建设的国情,是未来结构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然而,根据国家的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间距均有规定,当梁的截面较高,配筋层数较多时,梁的混凝土浇注经常出现不密实的现象,成梁后的梁的下部出现蜂窝麻面难以处理,即使处理效果也不佳。为保证梁内钢筋在梁端部的锚固长度,纵向配筋2、3两端的弯钩在梁的端部形成钢筋堆,不但满足不了构造要求,而且使混凝土无法浇注,梁的端部质量难以保证,形式比较单一,施工量大,且钢性过强,施工与养护周期长,造价昂贵,且受自然条件影响。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满足不了构造要求,而且使混凝土无法浇注,梁的端部质量难以保证,形式比较单一,施工量大,且钢性过强,施工与养护周期长,造价昂贵,且受自然条件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混凝土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钢筋混凝土梁主体,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的左侧嵌入有弯起钢筋,且所述弯起钢筋一侧设有弯起钢筋二相匹配的在右侧设有弯起钢筋三,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的内侧一周嵌入有箍筋,所述箍筋延伸至最上端设有架立筋,所述箍筋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架立筋二,且所述纵向受拉筋的一侧锚固有纵向受拉筋二,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的下部内侧两端设有下部受力筋,相匹配的在中部设有下部受拉筋,所述下部受力筋的外侧锚固有箍筋二,所述箍筋二的内侧中部右端锚固有抗扭筋相匹配的在箍筋二的内侧中部左端锚固有腰筋,所述箍筋二延伸至顶端设有上部架立筋,且所述上部架立筋与箍筋二紧密焊接。进一步的,所述架立筋的中部设有受拉筋,且所述受拉筋与架立筋锚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箍筋二的两侧均匀设有若干个箍筋三,且所述箍筋三与箍筋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部受拉筋的左端设有下部受拉筋二,且所述下部受拉筋二与下部受拉筋紧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的底端内侧嵌入有纵向受拉筋,且所述纵向受拉筋与钢筋混凝土梁主体锚固链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此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提供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钝化保护膜,使钢筋相对于中性与酸性环境下更不易腐蚀。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同钢筋混凝土梁相比,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减小截面尺寸,增加有效使用空间,节省支模工序和模板,缩短施工周期,增加梁的延性等。同钢梁相比,可以减小用钢量,增大刚度,增加稳定性和整体性,增强结构抗火性和耐久性等。特点钢筋混凝土过梁承载能力强,可用于较宽的门窗和洞口,对房屋不均匀沉降或震动有一定的适应性,应用较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主体;2-钢筋混凝土梁主体;3-弯起钢筋;4-纵向受力筋;5-箍筋;6-架立筋;7-弯起钢筋二;8-弯起钢筋三;9-架立筋二;10-受拉筋;11-纵向受力筋二;12-下部受力筋;13-下部受拉筋;14-下部受拉筋二;15-箍筋二;16-上部架立筋;17-抗扭筋;18-腰筋;19-箍筋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混凝土主体1,所述混凝土主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左侧嵌入有弯起钢筋3,且所述弯起钢筋3一侧设有弯起钢筋二7相匹配的在右侧设有弯起钢筋三8,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内侧一周都嵌入有箍筋5,所述箍筋5延伸至最上端设有架立筋6,所述箍筋5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架立筋二9,且所述纵向受拉筋4的一侧锚固有纵向受拉筋二11,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下部内侧两端设有下部受力筋12,相匹配的在中部设有下部受拉筋13,所述下部受力筋12的外侧锚固有箍筋二15,所述箍筋二15的内侧中部右端锚固有抗扭筋17相匹配的在箍筋二15的内侧中部左端锚固有腰筋18,所述箍筋二15延伸至顶端设有上部架立筋16,且所述上部架立筋16与箍筋二15紧密焊接。满足不了构造要求,而且使混凝土无法浇注,梁的端部质量难以保证,形式比较单一,施工量大,且钢性过强,施工与养护周期长,造价昂贵,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进一步的,所述架立筋二9的中部设有受拉筋10,且所述受拉筋10与架立筋二9锚固连接,利用架立筋二9与受拉筋10使构造要求得到了保障。进一步的,所述箍筋二15的两侧均匀设有若干个箍筋三19,且所述箍筋三19与箍筋二15固定连接,通过多个箍筋三19的使用使钢筋混凝土梁的端部质量得到了保证。进一步的,所述下部受拉筋13的左端设有下部受拉筋二14,且所述下部受拉筋二14与下部受拉筋13紧密连接,通过受拉筋二14与下部受拉筋13的相互作用下使得整个结构的抗拉性能进一步提升。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底端内侧嵌入有纵向受拉筋4,且所述纵向受拉筋4与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锚固链接,纵向受拉筋4的抗拉性能将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整体柔韧度得到更好的发挥。工作原理:该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首先,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按施工方案所给得尺寸做模板模具且要有脚手架支撑,先把纵向受拉筋4和纵向受拉筋二11进行绑扎,且相匹配的将架立筋二9与上部架立筋16进行绑扎,且弯起钢筋3与弯起钢筋二7、弯起钢筋三8与相匹配的箍筋5、箍筋二15、箍筋三19进行绑扎,且其他部位按施工结构配筋图给予尺寸并且相应绑扎,制备混凝土时,首先应根据工程对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其配合比例,以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通常按水灰比法则的要求进行,材料用量的计算主要用假定容重法或绝对体积法,各项完且配好混泥土,向模板模具浇筑。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混凝土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左端设有弯起钢筋(3),且所述弯起钢筋(3)的上端设有弯起钢筋二(7),所述弯起钢筋(3)的右端设有弯起钢筋三(8),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内侧嵌入有箍筋(5),所述箍筋(5)延伸至最上端设有架立筋(6),所述箍筋(5)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架立筋二(9),且所述纵向受拉筋(4)的右端锚固有纵向受拉筋二(11),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下部内侧两端设有下部受力筋(12),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中部设有下部受拉筋(13),所述下部受力筋(12)的外侧锚固有箍筋二(15),所述箍筋二(15)的内侧中部右端锚固有抗扭筋(17)相匹配的在箍筋二(15)的中部左端锚固有腰筋(18),所述箍筋二(15)延伸至顶端设有上部架立筋(16),且所述上部架立筋(16)与箍筋二(15)紧密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型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混凝土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左端设有弯起钢筋(3),且所述弯起钢筋(3)的上端设有弯起钢筋二(7),所述弯起钢筋(3)的右端设有弯起钢筋三(8),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内侧嵌入有箍筋(5),所述箍筋(5)延伸至最上端设有架立筋(6),所述箍筋(5)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架立筋二(9),且所述纵向受拉筋(4)的右端锚固有纵向受拉筋二(11),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下部内侧两端设有下部受力筋(12),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主体(2)的中部设有下部受拉筋(13),所述下部受力筋(12)的外侧锚固有箍筋二(15),所述箍筋二(15)的内侧中部右端锚固有抗扭筋(17)相匹配的在箍筋二(15)的中部左端锚固有腰筋(18),所述箍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春弟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乐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