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637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动车技术领域的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右端通过销轴与弧形钢板连接,所述弧形钢板与底板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弧形钢板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内腔通过螺栓与承压板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防尘立柱,两组防尘立柱之间所形成的内腔中垂直安装有两组缓冲弹簧,所述移动板的顶部通过两组支撑杆与压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设计合理,结构新颖,通过弹性组件与减震柱的配合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震性能,且将减震器内置的弧形钢板的内部,避免外露式减震器容易进入泥沙等杂质,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A double shock absorber for electric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r double damping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s in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 cars,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The right end of the floor is connected with an arc plate through a pin shaft. The arc plate is connected by an elastic component between the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The top of the left end of the arc plate is fixed and installed with a buckle and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uckled plate. The top and right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mounting plate are symmetrical installed with a dustproof column, and two groups of buffer springs are vertically installed in the inner cavity form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ustproof columns. The top of the movabl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essure plate by two groups of support bars.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in operation, reasonable in design and new in structur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lastic component and the shock absorption column, it can maximize the damping performance of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internal of the arc steel plate built in the shock absorber, avoid the exposure type shock absorber easily enter the sediment and other impurities, affect the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of the shock absorber and make the life of the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
,具体为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向闸把等操作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型的交通工具,具有轻便、省事、省力、高效的特点,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无污染物的排放,不污染大气、节能环保。目前,电动车的减震器多采用外露式,这种外露式结构在长期受到风吹雨打容易进入泥沙,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以及使用寿命,同时影响整车的外观,降低使用者对车辆的满意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外露式结构在长期受到风吹雨打容易进入泥沙,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以及使用寿命,同时影响整车的外观,降低使用者对车辆的满意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右端通过销轴与弧形钢板连接,所述弧形钢板与底板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弧形钢板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内腔通过螺栓与承压板连接,且承压板的底部与弧形钢板的顶部之间通过减震柱连接,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防尘立柱,两组防尘立柱之间所形成的内腔中垂直安装有两组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顶部与移动板连接,所述移动板的顶部通过两组支撑杆与压板连接。优选的,所述弧形钢板采用弹簧钢压制剪切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有便于固定的安装孔,所述移动板的长度略小于两组防尘立柱之间的间距。优选的,所述减震柱包括两组上下平行设置的限位板,两组限位板之间通过液压杆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外壁套设有减震弹簧,位于下方的所述限位板的底部还设有便于安装的圆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操作简单,设计合理,结构新颖,通过弹性组件与减震柱的配合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本技术的减震性能,且将减震器内置的弧形钢板的内部,避免外露式减震器容易进入泥沙等杂质,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以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弹性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减震柱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销轴、3弹性组件、31安装板、32防尘立柱、33缓冲弹簧、34移动板、35压板、4弧形钢板、5卡扣、6承压板、7减震柱、71限位板、72液压杆、73减震弹簧、74圆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右端通过销轴2与弧形钢板4连接,所述弧形钢板4与底板1之间通过弹性组件3连接,所述弧形钢板4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卡扣5,所述卡扣5的内腔通过螺栓与承压板6连接,且承压板6的底部与弧形钢板4的顶部之间通过减震柱7连接,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的顶部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防尘立柱32,两组防尘立柱32之间所形成的内腔中垂直安装有两组缓冲弹簧33,且缓冲弹簧33的顶部与移动板34连接,所述移动板34的顶部通过两组支撑杆与压板35连接。其中,所述弧形钢板4采用弹簧钢压制剪切一体成型,所述安装板31的底部设有便于固定的安装孔,所述移动板34的长度略小于两组防尘立柱32之间的间距,所述减震柱7包括两组上下平行设置的限位板71,两组限位板71之间通过液压杆72连接,所述液压杆72的外壁套设有减震弹簧73,位于下方的所述限位板71的底部还设有便于安装的圆环74。工作原理:通过承压板6将本技术固定在电动车的后底盘上,弧形钢板4与底板1连接,并在弧形钢板4与底板1之间设置弹性组件3,提高本技术的减震性能,将缓冲弹簧33安装在两组防尘立柱32所形成的空腔内,能够有效避免外界杂质对缓冲弹簧33的侵蚀,从而保证弹性组件3的减震效果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弧形钢板4与承压板6之间设置减震柱7配合弹性组件3,形成两种不同的减震方式,减震效果强,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右端通过销轴(2)与弧形钢板(4)连接,所述弧形钢板(4)与底板(1)之间通过弹性组件(3)连接,所述弧形钢板(4)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卡扣(5),所述卡扣(5)的内腔通过螺栓与承压板(6)连接,且承压板(6)的底部与弧形钢板(4)的顶部之间通过减震柱(7)连接,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的顶部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防尘立柱(32),两组防尘立柱(32)之间所形成的内腔中垂直安装有两组缓冲弹簧(33),且缓冲弹簧(33)的顶部与移动板(34)连接,所述移动板(34)的顶部通过两组支撑杆与压板(3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右端通过销轴(2)与弧形钢板(4)连接,所述弧形钢板(4)与底板(1)之间通过弹性组件(3)连接,所述弧形钢板(4)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卡扣(5),所述卡扣(5)的内腔通过螺栓与承压板(6)连接,且承压板(6)的底部与弧形钢板(4)的顶部之间通过减震柱(7)连接,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的顶部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防尘立柱(32),两组防尘立柱(32)之间所形成的内腔中垂直安装有两组缓冲弹簧(33),且缓冲弹簧(33)的顶部与移动板(34)连接,所述移动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苏彭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