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622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30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端子的连接构造(10)为以下结构,具备:阳端子(40),其具有阳侧连接部(41);阴端子(20),其具有阴侧连接部(21),阳侧连接部(41)能够进入阴侧连接部(21),且进入了的阳侧连接部(41)载置于阴侧连接部(21);可移动片(25),其被设置于阴侧连接部(21)的支承部(26)支承,能够以支承部(26)为支点向下方移位;阴侧接点部(30),其设置于可移动片(25),能够在未按压阳侧连接部(41)的非按压状态、以及朝向下方按压阳侧连接部(41)的按压状态之间移位;以及被按压部(29),其以能够被按压的方式设置于可移动片(25),且被设置于使从支承部(26)到被按压部(29)的距离比支承部(26)与阴侧接点部(30)之间的距离长的位置,通过按压被按压部(29)而以支承部(26)为支点使阴侧接点部(30)从非按压状态移位到按压状态。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erminal and connector device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10) of the open terminal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the following structure: a positive terminal (40), a positive side connection (41), a negative terminal (20), a negative side connection (21), a negative side connection (41) which can enter the negative side connection (21), and the incoming positive side connection (41) is placed in the negative side connection (21); a movable piece (2). 5), which is supported on the supporting part (26) of the negative side connection part (21), and can be shifted to the support part (26) as a fulcrum, and the negative side junction (30) is set on the movable plate (25), and can be shifted between the non press state of the non pressed positive side connection part (41), and the pressing state of the positive side connecting part (41) below the orientation; And the press section (29), which is set to a movable piece (25) that can be pressed, and is set at a distance between the support part (26) to the press part (29)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upporting part (26) and the negative side contact (30), and by pressing the pressure part (29) and the support part (26) as a support (30) from the non - negative side (30). The press state is shifted to the press s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端子的连接构造以及连接器装置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端子的连接构造以及连接器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阴端子与阳端子相连接的端子的连接构造,例如已知有日本特开2013-89421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端子的连接构造。阴端子具有电连接部,设置于阳端子的凸片部插入到该电连接部。在电连接部内设置有端子接触部,该端子接触部与插入到电连接部内的凸片部弹性接触,端子接触部具有从电连接部往外侧伸出的接合片部。其构成为在凸片部插入到阴端子的电连接部内的过程中,端子接触部以较小的弹性弹压力与凸片部接触,在电连接部内,在凸片部即将到达标准的挿入位置之前,接合片部被保持阳端子的壳体按压,由此端子接触部对凸片部的接触负荷变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94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根据上述的端子的连接构造,即使在接合片部被壳体按压之前的状态下,当凸片部插入到电连接部内时,由于凸片部被端子接触部按压并与端子接触部弹性接触,因此在凸片部插入的过程中,阳端子与阴端子的接点部分的镀层可能会剥落。因此,若将耐磨耗性高、低电阻的高价的银镀层等用于两端子的接点部分,则会造成制造成本提高,因此希望有针对此的对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能够抑制两端子的接点部分磨损,且能够确保两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端子的连接构造,其为以下结构,具备:阳端子,其具有阳侧连接部;阴端子,其具有阴侧连接部,所述阳侧连接部能够进入以及退出所述阴侧连接部,且进入了的所述阳侧连接部载置于所述阴侧连接部;可移动部,其在电气连接的状态下被设置于所述阴侧连接部的支承部支承,所述可移动部能够以所述支承部为支点移位;阴侧接点部,其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能够在非按压状态与按压状态之间移位,在所述非按压状态,所述阴侧接点部未按压进入到所述阴侧连接部的所述阳侧连接部,在所述按压状态,所述阴侧接点部将载置于所述阴侧连接部的所述阳侧连接部按压向与所述阳侧连接部的进退方向交叉的方向;以及被按压部,其以能够被按压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且被设置于使从所述支承部到所述被按压部的距离比所述支承部与所述阴侧接点部之间的距离长的位置,通过按压所述被按压部而以所述支承部为支点使所述阴侧接点部从所述非按压状态移位到所述按压状态。根据这种结构的端子的连接构造,在使阳侧连接部进入并载置于阴侧连接部之后,通过按压被按压部,阴侧接点部向与阳侧连接部的进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位,阴侧接点部相对于阳侧连接部从非按压状态移位到按压状态。也就是说,在未对阳侧连接部推压阴侧接点部的非按压状态下,在阳侧连接部配置于阴侧连接部之后,阴侧接点部从交叉的方向按压阳侧连接部,因此能够抑制两端子的接点部分相对滑动而磨损。另外,若被按压部通过按压部而被按压,则以支承部为支点,阴侧接点部利用杠杆原理而从非接触位置朝向接触位置移位并推压阳侧连接部,因此,与例如将阳端子插入到具有弹性接触片的阴端子从而使阳端子与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两端子之间的接触压力。由此,能够不使用高价的镀层,且能够确保两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端子的连接构造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也可以是以下结构:具备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阴侧连接部在初始位置与结束位置之间相对移位,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按压部未按压所述被按压部,在所述结束位置,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被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在所述阴侧连接部以沿着载置有所述阳侧连接部的底板的方式移位。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被按压部被以沿着载置面的方式移位的按压部按压,因此,与例如从与载置面交叉的方向按压被按压部的按压部相比,能够使连接构造小型化。也可以是所述按压部由金属形成的结构。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被按压部来抑制按压部磨损。也可以是在所述阴侧连接部,所述按压部被支承为能够在所述阳侧连接部进入以及退出的方向上移位的结构。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被阴侧连接部支承的按压部在阳侧连接部的进退方向上移位,并且按压被按压部。也可以是以下结构: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具备所述连接构造、以及收纳所述阴端子的壳体,其中,所述按压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被按压部被所述壳体的所述按压部按压。根据这种连接器装置,仅需将收纳于壳体的阴端子例如推压到壳体,就能够通过壳体的按压部来按压被按压部。由此,不需要使用专用的夹具等,就能够通过按压部来按压被按压部。也可以是以下结构: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具备所述端子的连接构造、以及收纳所述阴端子的壳体,其中,所述按压部通过所述壳体而能够进行按压。根据这种连接器装置,仅需将收纳于壳体的阴端子例如推压到壳体,就能够通过壳体来按压按压部,并通过受到按压的按压部来按压被按压部。由此,不需要使用专用的夹具等,就能够按压被按压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抑制两端子的接点部分磨损,且能够确保两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阴端子与阳端子连接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阳侧连接部进入了阴侧连接部内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阴端子与阳端子连接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被按压部通过按压部而被按压,阴侧接点部推压阳侧连接部的状态的沿图5的C-C线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阴端子与阳端子连接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是沿图7的D-D线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阳侧连接部进入了阴侧连接部内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沿图9的E-E线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阴端子与阳端子连接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被按压部通过按压部而被按压,阴侧接点部推压阳侧连接部的状态的沿图11的F-F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参照图1至图6对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10为在安装于车辆的装置等中使用的连接器装置CN中使用的端子的连接构造10,如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例示出收纳于阴侧壳体(“壳体”的一个例子)H的阴端子20与收纳于未予图示的阳侧壳体的阳端子40的连接构造。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以图2中的上下方向为基准。另外,前后方向以图1以及图2中的左右方向为基准,并将阴端子20与阳端子40相互连接的一侧作为前侧进行说明。阳端子40通过对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板材利用冲压等进行加工而形成。如图1至图6所示,阳端子40为在平板狀的阳侧连接部41的后方,隔着连接部42设置有未予图示的阳侧电线连接部的结构,阳侧电线连接部通过公知的连接方法连接于未予图示的电线的末端,由此阳端子40连接到电线的末端。阳侧连接部41在横向上形成的比连接部42宽度窄,在阳侧连接部41与连接部42的交界部分的横向两侧的位置阶段状地形成有朝向并面对前方的一对抵接面43。另一方面,阴端子20通过对比阳端子40薄的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板材利用冲压等进行加工而形成。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阴端子20构成为具备能够与阳端子40连接的阴侧连接部21、以及与阴侧连接部21的后方相连设置的阴侧电线连接部22,将未予图示的电线的芯线载置于阴侧电线连接部22,通过公知的连接方法进行连接,由此阴端子20连接到电线。如图2所示,阴侧连接部21具有平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阳端子,其具有阳侧连接部;阴端子,其具有阴侧连接部,所述阳侧连接部能够进入以及退出所述阴侧连接部,且进入了的所述阳侧连接部载置于所述阴侧连接部;可移动部,其在电气连接的状态下被设置于所述阴侧连接部的支承部支承,所述可移动部能够以所述支承部为支点移位;阴侧接点部,其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能够在非按压状态与按压状态之间移位,在所述非按压状态,所述阴侧接点部未按压进入到所述阴侧连接部的所述阳侧连接部,在所述按压状态,所述阴侧接点部将载置于所述阴侧连接部的所述阳侧连接部按压向与所述阳侧连接部的进退方向交叉的方向;以及被按压部,其以能够被按压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且被设置于使从所述支承部到所述被按压部的距离比所述支承部与所述阴侧接点部之间的距离长的位置,通过按压所述被按压部而以所述支承部为支点使所述阴侧接点部从所述非按压状态移位到所述按压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24 JP 2015-1870111.一种端子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阳端子,其具有阳侧连接部;阴端子,其具有阴侧连接部,所述阳侧连接部能够进入以及退出所述阴侧连接部,且进入了的所述阳侧连接部载置于所述阴侧连接部;可移动部,其在电气连接的状态下被设置于所述阴侧连接部的支承部支承,所述可移动部能够以所述支承部为支点移位;阴侧接点部,其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能够在非按压状态与按压状态之间移位,在所述非按压状态,所述阴侧接点部未按压进入到所述阴侧连接部的所述阳侧连接部,在所述按压状态,所述阴侧接点部将载置于所述阴侧连接部的所述阳侧连接部按压向与所述阳侧连接部的进退方向交叉的方向;以及被按压部,其以能够被按压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可移动部,且被设置于使从所述支承部到所述被按压部的距离比所述支承部与所述阴侧接点部之间的距离长的位置,通过按压所述被按压部而以所述支承部为支点使所述阴侧接点部从所述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口圣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