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20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记录部、连通管、支撑结构和第一墨水吸收体。第一容器包括储墨本体和注墨部,储墨本体用于容纳墨水,注墨部设置于储墨本体并且具有与储墨本体的内部连通的注墨开口。第二容器设置有连通第二容器的内腔与外部的连通口。记录部用于将从第一容器供给的墨水喷出。连通管连通第一容器的储墨本体的内腔和第二容器的内腔。支撑结构设置在连通管下方且构造为沿连通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部。凹部在内侧的至少一部分和/或在外侧的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与第一墨水吸收体接触。该喷墨打印机可降低墨水漏出到喷墨打印机内部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对喷墨打印机内部的零部件起到保护作用。

Ink jet prin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kjet printe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ntainer, a second container, a recording part, a connecting pipe, a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a first ink absorber. The first container includes the ink storage body and the ink injection part, the ink storage body is used for holding the ink, the ink injection section is set on the ink storage body and has an inward opening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ior of the ink storage body. The second container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cavity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container and an external communicating port. The recording part is used for ejecting the ink supplied from the first container. The connecting pipe communicates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ink storage body of the first container and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econd container.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low the connecting pipe and is arranged in a concave part extending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communicating pipe. The concave part is contacted with the first ink absorber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inner part and / or the outer part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The inkjet printer can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ink leaking into the inkjet printer, thereby protecting the parts inside the inkjet pri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墨打印机
本技术涉及打印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
技术介绍
喷墨打印机1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图1至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喷墨打印机1的一个示例。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以使用者使用喷墨打印机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喷墨打印机面向使用者的方向定义为“前”、与此相对的方向定义为“后”,而将使用者的左手侧定义为“左”,使用者的右手侧为“右”。如图1和图2所示,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10、以及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的一侧的墨容纳单元20。打印机本体10在内部可以容纳有记录部29等构件。墨容纳单元20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10的某一侧(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靠右端的前侧位置),并且容纳有待供应至打印机本体10的墨水。墨容纳单元20包括多个墨容纳部21、覆盖多个墨容纳部21的框架部25和覆盖框架部25的顶表面的盖体部26。如图中所示,墨容纳单元20包括容纳具有相同或不同颜色的墨水的五个墨容纳部21并通过相应的连通管28向记录部29提供各种颜色的墨水,以进行打印操作。具体地,参考图2,从墨容纳单元20的前面(从前向后)看时,墨容纳单元20依次设置有容纳有黑色的墨水的墨容纳部21和用于分别容纳四种彩色墨水的四个墨容纳部21。如图3所示,每个墨容纳部21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本体211、以及设置于储墨本体211的顶部并且具有与储墨本体211的内部连通的注墨开口212a的注墨部212。再转回图1和图2,框架部25用于固定多个墨容纳部21并作为其外部包装。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框架部25大致呈立方体,并且在顶表面具有多个开口部252。每个墨容纳部21的注墨部212处于对应的开口部252中并从该开口部252中向上延伸。继续参考图2,框架部25还包括可枢转地连接至框架部25的顶表面的多个塞盖部253。每个塞盖部253用于密封对应的注墨开口212a,以防止墨容纳部21中的墨水蒸发或泄漏。塞盖部253各自在密封相应的注墨开口212a的第一关闭位置(未示出)和露出相应的注墨开口212a的第一打开位置P32(图2)之间绕第一枢转轴线AX3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部25。盖体部26构造为围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枢转轴线AX2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部25。盖体部26能够在第二关闭位置P21(图1)与第二打开位置P22(图2)之间相对于框架部25枢转。当塞盖部253位于第一关闭位置时,位于第二关闭位置P21的盖体部26能够覆盖整个框架部25的顶表面,而当盖体部26位于第二打开位置P22时,位于第一打开位置P32的各个塞盖部253使相应的注墨开口212a露出。如图3和图4所示,喷墨打印机1还包括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中的辅助容器22。辅助容器22通过设置在顶部的连通口227使辅助容器22的内腔与外界大气连通,同时,辅助容器22通过连通管23与墨容纳部21连通,如此,辅助容器22可以用作在墨容纳部21中的墨水因为搬运等情况溢出时存储溢出墨水的蓄液容器,以及用作将墨容纳部21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连通容器。墨容纳部21和辅助容器22共同组成喷墨打印机1的储墨系统30。由于在现有的喷墨打印机1中,连通管23的大部分都处于打印机本体10内,如果连通管23在与墨容纳部21和辅助容器22的连接位置处或其他位置出现破损,则储存在墨容纳部21中的墨水很可能会漏出到打印机本体10的内部,污染打印机本体10内部并影响喷墨打印机1的打印质量。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喷墨打印机,其可降低墨水漏出到喷墨打印机内部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对喷墨打印机内部的零部件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记录部、连通管、支撑结构和第一墨水吸收体。第一容器包括储墨本体和注墨部,储墨本体用于容纳墨水,注墨部设置于储墨本体并且具有与储墨本体的内部连通的注墨开口。第二容器设置有连通第二容器的内腔与外部的连通口。记录部用于将从第一容器供给的墨水喷出。连通管连通第一容器的储墨本体的内腔和第二容器的内腔。支撑结构设置在连通管下方且构造为沿连通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部。凹部在内侧的至少一部分和/或在外侧的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与第一墨水吸收体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喷墨打印机通过在连通管下方设置支撑结构,并使支撑结构的凹部内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支撑结构的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与第一墨水吸收体接触,可以使得第一墨水吸收体将可能从连通管泄漏的墨水吸收,从而避免第一容器或连通管中的墨水泄漏到喷墨打印机内部而影响打印质量,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吸墨效果比较显著并且结构简单。可选地,所述第一墨水吸收体设置在所述凹部内并且与所述连通管接触。该方案可以进一步便于凹部内的第一墨水吸收体将可能从连通管泄漏的墨水吸收,从而避免连通管中的墨水泄漏到喷墨打印机内部而影响打印质量。可选地,第二容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墨水吸收体。该方案通过在第二容器的下方设置第二墨水吸收体,可以降低当喷墨打印机的姿态发生改变或气压发生变动时第二容器中的墨水漏出到喷墨打印机内部而损坏喷墨打印机的可能性。可选地,第二容器的外侧底面与第二墨水吸收体接触。该方案通过使第二墨水吸收体与第二容器的外侧底面接触,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墨水吸收体的吸收效果。可选地,支撑结构的靠近第二容器的端部处于第二墨水吸收体的上方。该方案可以使第二墨水吸收体将支撑结构接收的墨水吸收,本方案结构简单、节省成本。可选地,支撑结构的靠近第二容器的端部与第二墨水吸收体接触。该方案可以进一步便于第二墨水吸收体将支撑结构接收的墨水吸收,本方案结构简单、节省成本。可选地,第一墨水吸收体和第二墨水吸收体接触。该方案可以进一步防止墨水泄漏到喷墨打印机内部。可选地,所述第一墨水吸收体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墨水吸收体的两个端部延伸超过所述支撑结构的两个端部。该方案可以使第一墨水吸收体更有效地吸收可能从连通管中泄漏并溢出到支撑结构外部的墨水。可选地,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和连接至打印机本体的墨容纳单元,其中,第一容器设置在墨容纳单元中,第二容器设置在打印机本体中。该方案可使喷墨打印机的结构更紧凑。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视图,其中盖体部位于关闭位置;图2为现有的喷墨打印机的另一立体视图,其中盖体部位于打开位置;图3为图1中的喷墨打印机的储墨系统在安装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为现有的喷墨打印机的俯视状态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容器、第二容器以及记录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储墨系统在安装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的支撑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其中连通管容置在支撑结构中;图8为根据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其中连通管容置在支撑结构中;图9为根据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储墨系统在安装状态下的另一个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喷墨打印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包括:储墨本体,所述储墨本体用于容纳墨水;以及注墨部,所述注墨部设置于所述储墨本体并且具有与所述储墨本体的内部连通的注墨开口;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容器的内腔与外部的连通口;记录部,所述记录部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容器供给的墨水喷出;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容器的储墨本体的内腔和所述第二容器的内腔;以及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下方且构造为沿所述连通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部,其中,所述凹部在内侧的至少一部分和/或在外侧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与第一墨水吸收体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包括:储墨本体,所述储墨本体用于容纳墨水;以及注墨部,所述注墨部设置于所述储墨本体并且具有与所述储墨本体的内部连通的注墨开口;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容器的内腔与外部的连通口;记录部,所述记录部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容器供给的墨水喷出;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容器的储墨本体的内腔和所述第二容器的内腔;以及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下方且构造为沿所述连通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部,其中,所述凹部在内侧的至少一部分和/或在外侧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与第一墨水吸收体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墨水吸收体设置在所述凹部内并且与所述连通管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墨水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刑部吉记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