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穿孔顶头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18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Cr-Ni-Mo系钢管穿孔顶头材料,成分(wt%)为:C0. 1~0. 4,Si0. 5~1. 5,Mn0. 3~1. 0,Cr1. 0~4. 0,Ni0. 5~2. 5,Mo0. 1~0. 5,以及Ti0. 05~1. 0,V0. 05~1. 0,W0. 1~0. 5中的一至三种,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材料既保持合金结构钢的韧性,又具有合金工具钢的优良抗高温回火性能、高温强度,又具有相当好的回火稳定性适宜在500~1100℃进行热处理,经氮化加氧化处理后,其顶头寿命可达到300~450次/只,且材料价格比较便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基合金,为一种含Cr-Ni-Mo的用于制造钢管穿孔顶头的材料。目前,用于碳钢及合金钢管的穿孔顶头材料,可分为合金工具钢和合金结构钢两类,合金工具钢类有如3Cr2W3V,H13,5CrNiMo等,这类合金工具钢的高温强度高,耐磨性好,一直作为传统的穿孔顶头被大量使用,合金工具钢顶头有镶钼及不镶钼两种,该顶头经普通热处理后便可直接使用,但这类高合金钢韧性较差,抗冷热疲劳性能不好,在急冷急热的穿孔条件下,极易造成顶头表面开裂而缩短其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合金成份含量很高,价格很昂贵。为了弥补合金工具钢顶头韧性差的不足,许多厂家使用了韧性较好的碳素钢以及合金结构钢材料制造顶头,如20#钢,45#钢,30CrNi3,20CrNiSiW,35CrMo等,这类材料经热处理后虽然高温强度低于高合金工具钢,但由于其韧性较好,在一些穿孔条件较好的环境下,使用效果及成本优于合金工具钢,因此也得到了大量使用。这类材料一般都需经过特殊的氧化处理,使顶头表面能够生成致密、粘附性好,有一定厚度的氧化铁皮,起到润滑及隔热的作用,使顶头可在高温下使用。但由于其高温强度低于高合金工具钢,在穿孔时间长,轧制力大的环境下,顶头表面易于软化,产生塑性变形,缩短了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在顶头表面进行氮化加氧化处理的技术,利用氮化处理提高顶头表面的硬度,以弥补合金结构钢顶头表面硬度的不足,例如日本专利申请昭59-143079公开了一种“轧管用工具材料的制造方法”,其材料成份(wt%)为C0.20-0.60,Si0.10-0.20,Mn0.30-2.0,Cr1.0-6.0,Ni0.50-6.0,此外,含有0.02-2.0Nb或0.02-2.0的V,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冶炼铸造后,按给定的形状加工,然后在500-1100℃进行氮化处理,氮化层浓度在10μm以上,接着在900-1250℃进行氧化处理,但该材料的室温力原性能和高温硬度未见报道。对顶头进行上述处理时,高温氧化处理时氮在铁中溶解度降低,氮离子从顶头表面逸出,失去了氮化的作用;如果先进行氧化处理,再进行氮化处理,虽然表面硬度因氮化而提高,但是氮化层以外整个顶头的硬度却会降低,影响顶头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得到一种新型Cr-Ni-Mo顶头材料,它在既保持了合金结构钢种种优点的同时,又具有合金工具钢优良的抗高温回火性能,较好的高温强度,韧性和回火稳定性,并适宜在500-1100℃温度范围内进行各种热处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材料的成份(wt%)为C 0.1~0.4,Si0.5~1.5,Mn0.3~1.0,Cr1.0~4.0,Ni0.5~2.5,Mo0.1~0.5,以及Ti0.05~1.0,V0.05~1.0,W0.1~0.5中的一至三种,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为了使该材料既具有高合金工具钢的红硬性,又具有结构钢的韧性,并适于进行氧化、氮化处理,本专利技术将材料中合理配比及组合,使其更有利于用做穿孔顶头,下面分别介绍各个合金元素的作用C0.1-0.4(wt%,以下各元素相同),C为碳化物形成元素,可提高钢的硬度,太低时效果不明显,太高时不利于进行氧化、氮化热处理,这是因为在氧化处理时,氧首先与碳反应然后才能与铁反应生成氧化铁,因此不利于氧化皮的形成。Si0.5~1.5,有利于在金属表面形成粘附性好的氧化皮,但含量过高会使高温强度下降。Mn0.3~1.0,可提高热强性,但含量过高导热性降低,容易开裂。Ni0.5~2.5,有利于形成粘附性好的氧化皮,过高时导热性下降,氧化能力变差。Cr1.0~4.0,有利于在金属表面表成粘附性好的氧化皮,同时能形成碳化物,提高高温强度,但含量过高会使材料导热性下降,氧化能力变差。Mo0.1~0.5,主要是通过碳化物及固溶强化形式来增加材料的高温强度,但含量过高时,不利于形成氧化皮,因此本专利技术Mo含量较低,可在氧化皮牢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既降低Mo含量,可有利于材料的韧性,而由于氧化皮的作用,红硬性也不会降低。Ti0.05~1.0,能够细化晶粒,形成碳化物,提高材料高温强度,减少顶头在使用时的变形及开裂。但达到一定量时,效果增加便不明显了,并且会导致价格提高很多。W0.1~0.5,通过固溶强化来提高红硬性,但含量太高会导致碳化物粗大使材料韧性下降,同时尽管基体红硬性有所提高,但氧化皮容易剥落,因此本专利技术中W含量较低以提高氧化皮牢度。V0.05~1.0,细化晶粒,形成碳化物,提高材料高温强度,减少顶头在使用时的变形及开裂,但含量达到一定量时,其效果增加便不明显了,同时因为价格很高,所以要限制作用量。虽然上述元素对顶头材料都有一定的贡献,但使用时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合理配比及组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元素的优越性,例如在现有技术中,为提高淬透性,Cr与Ni的比例一般为12~3,本专利技术中Cr与Ni的比例为1.51,这是因为本专利技术材料不必经过淬火,因此不必考虑淬透性问题,同时降低Ni的含量,可防止使用时对顶头反复受热水冷时产生裂纹,同时降低成本。使本材料成为高温强度高、韧性好、在氧化处理时易于生成良好氧化皮的顶头用钢。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材料的最佳成份(wt%)为C0.1~0.3,Si0.8~1.2,Mn0.3~0.8,Cr1.5~3.0,Ni0.5~2.5,Mo0.1~0.5,以及Ti0.05~0.5,V0.05~0.5,W0.1~0.5中的一至三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材料中增加了Mo,W和Ti元素,Mo和W属于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有利于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同时,Mo和W溶解在Fe的固溶体中,可以提高α相和γ相之间的的转变温度,在C曲线上表现为将珠光体转变曲线向右推移,贝氏体开始转变曲线向上推移。因此,当该材料从低温加热到500-700℃区间时,由于碳化物的稳定,硬度降落较小。当材料从高温冷却到500-700℃区间时,由于只出现贝氏体转变,而不会有珠光体转变,基体也会保持较高的硬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降低了C,W,Mo含量,增加了Ti,与目前常用的顶头材料相比,其室温力学性能和高温硬度对比如表1、2示,本专利技术顶头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好于合金结构钢,虽然其强度比工具钢低,但其冲击韧性却大大高于工具钢,更主要的是在高温性能方面具有优越性,由表2知,本专利技术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硬度下降比较缓慢,在600℃仍保持HV290,而30CrNi3及20CrNiSiW等合金结构钢的高温维氏硬度均不够高,且硬度降低很快,虽然H13工具钢的高温硬度在低温区域比本专利技术材料高,但从500℃以上,硬度降低很快,且在600℃时硬度基本与本专利技术材料相同,顶头在使用时表面温度可达600℃或更高,本专利技术材料的这种高温硬度正好适于做此类工具使用,并可与工具钢比美。下面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该合金按所需成份配料,经冶炼、铸造或锻造后,加工成所需形状,在500℃~600℃温度范围内进行氮化处理,然后在950℃~1050℃范围内进行氧化处理,即可得到所需性能的顶头;具体成份如表3示。表3中最后一项为利用本专利技术后顶头经氧化、氮化热处理后,其使用寿命提高的比例,本专利技术材料制造的顶头与比较例相比,寿命提高了3.0~4.5倍,在穿孔机上使用,其使用寿命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穿孔顶头材料,其特征是:该材料的成份为(wt%)为:C 0. 1~0. 4,Si 0. 5~1. 5,Mn 0. 3~1. 0,Cr 1. 0~4. 0,Ni0. 5~2. 5,Mo 0. 1~0. 5,以及Ti 0. 05~1. 0,V 0. 05~1. 0,W 0. 1~0. 5中的一至三种,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光虹于杰孙焕德孙元宁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