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575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4:27
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属于船舶设计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隐蔽性差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船体;设置在船体内的双舵机结构;设置在所述船体尾部和水平面平行的尾部螺旋桨;设置在所述船体两侧的和水平面平行的两组侧边螺旋桨,每组所述侧边螺旋桨包括两个螺旋桨体以及带动所述螺旋桨体收回船体内或伸出船体的侧边动力单元;设置在所述船体尾部和水平面及行进方向垂直的尾部推进器,所述尾部推进器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推进单元;以及固定设置在船体内部的主控制器、电源调节器和电池组,电池组和电源调节器相连接,电池组分别和每个供电元件相连,主控制器与电池组和电源调节器连接并控制整机运行。

A new type of sea air amphibious flying ship

A new type of amphibious flying ship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ship design technology. The purpose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concealment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includes: the hull of a ship; a double rudder structure set in the hull of the ship; a tail propeller arranged in parallel to the rear of the hull of the hull of the hull and two side propellers parallel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on both sides of the hull, each side of the side propeller of each side including two propellers and the retracting of the propeller. A side power unit that is in or out of the hull; a tail propeller set at the end of the hull and the horizontal plane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moving direction. The tail propelle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set of parallel propulsion units; and a main controller, a power regulator and a battery set fixed inside the hull, a battery pack and a power regulator. The battery pack is connected with each power supply element separately, and the main cont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ttery pack and the power regulator, and controls the whole machine to ru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
技术介绍
由于地形和交通状况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功能单一的交通工具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功能单一的交通工具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目前水陆两栖船及海空两栖船的应用优势很大,它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在各种复杂的水面地形行驶,在交通运输、军事应用、无人探测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两栖行进的功能可以穿越大部分地形,而且隐蔽性良好。现有技术中的海空两栖船主要是通过在类似船体的结构上加装旋翼实现飞行的功能。但是在技术还不成熟的现在还在很多问题,比如:船身过大导致隐蔽性不好,在军事侦查中容易被发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隐蔽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包括:船体;设置在船体内的双舵机结构,所述双舵机机构包括舵Ⅰ、舵Ⅱ以及用于舵Ⅰ和舵Ⅱ角度调整的舵机角度调整单元;设置在所述船体尾部和水平面平行的尾部螺旋桨;设置在所述船体两侧的和水平面平行的两组侧边螺旋桨,每组所述侧边螺旋桨包括两个螺旋桨体以及带动所述螺旋桨体收回船体内或伸出船体的侧边动力单元;设置在所述船体尾部和水平面及行进方向垂直的尾部推进器,所述尾部推进器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推进单元;以及固定设置在船体内部的主控制器、电源调节器和电池组,电池组和电源调节器相连接,电池组分别和每个供电元件相连,主控制器与电池组和电源调节器连接并控制整机运行。所述尾部推进器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推进单元,每组推进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船体上的外壳;和所述外壳通过轴承连接的推进输出轴,所述推进输出轴和所述行进方向平行,一端从所述外壳伸出;通过推进桨毂和所述推进输出轴伸出一端的端部连接的推进桨叶;以及通过动力传输单元带动输出轴转动的推进电机Ⅱ。所述动力传输单元包括输入轴、主动轮、棘轮离合器、行星架Ⅰ、行星架Ⅱ、轴Ⅰ、行星轮Ⅰ、行星轮Ⅱ、离合器、外齿圈、轴Ⅱ、超越离合器、轴Ⅲ、轴Ⅳ、轴Ⅴ、轴Ⅵ、锥齿轮Ⅰ、锥齿轮Ⅱ、锥齿轮Ⅲ和锥齿轮Ⅳ;所述输入轴一端和所述推进电机Ⅱ连接,另一端通过棘轮离合器和所述轴Ⅰ的一端连接,所述轴Ⅰ的另一端穿过行星架Ⅰ和主动轮键连接,所述棘轮离合器和行星架Ⅰ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分别与行星轮Ⅰ和行星轮Ⅱ啮合,行星轮Ⅰ和行星轮Ⅱ分别与外齿圈啮合,所述外齿圈一端和离合器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轴Ⅳ和轴Ⅴ中部分别与行星轮Ⅰ和行星轮Ⅱ通过键过盈连接,两端分别与行星架Ⅰ和行星架Ⅱ连接,所述轴Ⅱ一端和所述行星架Ⅱ中心固定连接,中部和所述外齿圈靠近外壳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另一端通过超越离合器和所述轴Ⅲ的一端连接,所述轴Ⅲ的另一端和所述锥齿轮Ⅰ键连接,所述锥齿轮Ⅰ和锥齿轮Ⅱ啮合,所述锥齿轮Ⅱ和锥齿轮Ⅲ分别固定在轴Ⅵ的两端,所述锥齿轮Ⅲ和锥齿轮Ⅳ啮合,所述锥齿轮Ⅳ和推进输出轴一端部键连接;所述轴Ⅲ和所述锥齿轮Ⅰ连接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卡圈,所述轴Ⅵ和所述锥齿轮Ⅱ、锥齿轮Ⅲ连接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卡圈,所述推进输出轴与锥齿轮Ⅳ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卡圈。所述船体包括:船身;固定设置在船身上方的外机壳;固定在船身下部的船底;以及设置在船身两侧的围壁,所述船底和围壁形成双M型结构。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包括:固定在船体中层的角度调整电机,所述角度调整电机输出轴朝上;中部和所述角度调整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连杆Ⅳ;一端和所述连杆Ⅳ一端通过滑动轴承连接的连杆Ⅴ;一端和所述连杆Ⅴ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承连接的连杆Ⅶ,所述连杆Ⅶ的另一端和所述舵机Ⅰ固定连接;一端和所述连杆Ⅳ另一端连接的连杆Ⅵ;以及一端和所述连杆Ⅵ通过滑动轴承连接的连杆Ⅷ,所述连杆Ⅷ的另一端和所述舵机Ⅱ固定连接。所述尾部螺旋桨包括:固定在船体内的推进电机Ⅰ;通过联轴器和推进电机Ⅰ的输出轴连接的尾桨输出轴,所述尾桨输出轴通过轴承和所述船体连接;以及通过尾桨毂和尾桨输出轴连接的尾桨。所述侧边动力单元包括:固定在船体上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两组动力驱动机构,两组动力驱动机构分别带动两个螺旋桨体运动。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尾部通过滑动轴承连接在支架上的液压缸;一端和所述液压缸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承连接的连杆Ⅰ和连杆Ⅱ,所述连杆Ⅰ的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承连接在支架的中部;以及中部和所述连杆Ⅱ的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承连接的连杆Ⅲ,所述连杆Ⅲ的一端和通过滑动轴承和支架连接,另一端好所述螺旋桨体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桨体包括侧桨,所述侧桨通过侧桨毂连接在侧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侧桨电机和所述电池组通过导线连接。所述飞行船外漏部件表面涂有雷达吸波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可以实现水上空中的行进,在水下行驶时,侧边螺旋桨收回,依靠尾部推进器提供前进动力,控制舵机和尾部螺旋桨左右转速差来控制方向,可折叠尾部推进器可选择为折叠和不折叠,对应的推进速度会有所不同。在低空行驶时侧边螺旋桨打开,提供升力,尾部螺旋桨提供推进力,飞行方向可由改变尾部螺旋桨的转速来实现。在飞行器运行过程中由电源调节器调节电池组的使用情况,由主控制器控制整机运行状况,本专利技术采取的船体结构为质量很轻的气垫船型,结构小,在本专利技术中所有加装的旋翼都能实现折叠达到隐藏的目的,更好的提高的隐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结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结构仰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结构后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中尾部推进器原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中双舵机结构原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中尾部螺旋桨结构原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中侧边螺旋桨结构原理图;其中:1、船体,101、船身,102、外机壳,103、船底,104、围壁,2、双舵机结构,201、舵Ⅰ,202、舵Ⅱ,203、角度调整电机,204、连杆Ⅳ,205、连杆Ⅴ,206、连杆Ⅵ,207、连杆Ⅶ,208、连杆Ⅷ,3、尾部螺旋桨,301、尾桨,302、尾桨毂,303、尾桨输出轴,304、推进电机Ⅰ,305、联轴器,4、侧边螺旋桨,401、螺旋桨体,402、支架,403、液压缸,404、连杆Ⅰ,405、连杆Ⅱ,406、连杆Ⅲ,5、尾部推进器,501、输入轴,502、主动轮,503、棘轮离合器,504、行星架Ⅰ,505、行星架Ⅱ,506、轴Ⅰ,507、行星轮Ⅰ,508、行星轮Ⅱ,509、离合器,510、外齿圈,511、轴Ⅱ,512、超越离合器,513、轴Ⅲ,514、轴Ⅳ,515、轴Ⅴ,516、轴Ⅵ,517、锥齿轮Ⅰ,518、锥齿轮Ⅱ,519、锥齿轮Ⅲ,520、锥齿轮Ⅳ,521、卡圈,522、外壳,523、推进输出轴,524、推进桨叶,525、推进桨毂,6、主控制器,7、电源调节器,8、电池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附图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包括:船体1;设置在船体1内的双舵机结构2,所述双舵机机构包括舵Ⅰ201、舵Ⅱ202以及用于舵Ⅰ201和舵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船体(1)内的双舵机结构(2),所述双舵机机构包括舵Ⅰ(201)、舵Ⅱ(202)以及用于舵Ⅰ(201)和舵Ⅱ(202)角度调整的舵机角度调整单元;设置在所述船体(1)尾部和水平面平行的尾部螺旋桨(3);设置在所述船体(1)两侧的和水平面平行的两组侧边螺旋桨(4),每组所述侧边螺旋桨(4)包括两个螺旋桨体(401)以及带动所述螺旋桨体(401)收回船体(1)内或伸出船体(1)的侧边动力单元;设置在所述船体(1)尾部和水平面及行进方向垂直的尾部推进器(5),所述尾部推进器(5)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推进单元;以及固定设置在船体(1)内部的主控制器(6)、电源调节器(7)和电池组(8),电池组(8)和电源调节器(7)相连接,电池组(8)分别和每个供电元件相连,主控制器(6)与电池组(8)和电源调节器(7)连接并控制整机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船体(1)内的双舵机结构(2),所述双舵机机构包括舵Ⅰ(201)、舵Ⅱ(202)以及用于舵Ⅰ(201)和舵Ⅱ(202)角度调整的舵机角度调整单元;设置在所述船体(1)尾部和水平面平行的尾部螺旋桨(3);设置在所述船体(1)两侧的和水平面平行的两组侧边螺旋桨(4),每组所述侧边螺旋桨(4)包括两个螺旋桨体(401)以及带动所述螺旋桨体(401)收回船体(1)内或伸出船体(1)的侧边动力单元;设置在所述船体(1)尾部和水平面及行进方向垂直的尾部推进器(5),所述尾部推进器(5)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推进单元;以及固定设置在船体(1)内部的主控制器(6)、电源调节器(7)和电池组(8),电池组(8)和电源调节器(7)相连接,电池组(8)分别和每个供电元件相连,主控制器(6)与电池组(8)和电源调节器(7)连接并控制整机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推进器(5)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推进单元,每组推进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船体(1)上的外壳(522);和所述外壳(522)通过轴承连接的推进输出轴(523),所述推进输出轴(523)和所述行进方向平行,一端从所述外壳(522)伸出;通过推进桨毂(525)和所述推进输出轴(523)伸出一端的端部连接的推进桨叶(524);以及通过动力传输单元带动输出轴转动的推进电机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海空两栖飞行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单元包括输入轴(501)、主动轮(502)、棘轮离合器(503)、行星架Ⅰ(504)、行星架Ⅱ(505)、轴Ⅰ(506)、行星轮Ⅰ(507)、行星轮Ⅱ(508)、离合器(509)、外齿圈(510)、轴Ⅱ(511)、超越离合器(512)、轴Ⅲ(513)、轴Ⅳ(514)、轴Ⅴ(515)、轴Ⅵ(516)、锥齿轮Ⅰ(517)、锥齿轮Ⅱ(518)、锥齿轮Ⅲ(519)和锥齿轮Ⅳ(520);所述输入轴(501)一端和所述推进电机Ⅱ连接,另一端通过棘轮离合器(503)和所述轴Ⅰ(506)的一端连接,所述轴Ⅰ(506)的另一端穿过行星架Ⅰ(504)和主动轮(502)键连接,所述棘轮离合器(503)和行星架Ⅰ(504)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502)分别与行星轮Ⅰ(507)和行星轮Ⅱ(508)啮合,行星轮Ⅰ(507)和行星轮Ⅱ(508)分别与外齿圈(510)啮合,所述外齿圈(510)一端和离合器(509)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外壳(522)固定连接;所述轴Ⅳ(514)和轴Ⅴ(515)中部分别与行星轮Ⅰ(507)和行星轮Ⅱ(508)通过键过盈连接,两端分别与行星架Ⅰ(504)和行星架Ⅱ(505)连接,所述轴Ⅱ(511)一端和所述行星架Ⅱ(505)中心固定连接,中部和所述外齿圈(510)靠近外壳(522)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另一端通过超越离合器(512)和所述轴Ⅲ(513)的一端连接,所述轴Ⅲ(513)的另一端和所述锥齿轮Ⅰ(517)键连接,所述锥齿轮Ⅰ(517)和锥齿轮Ⅱ(518)啮合,所述锥齿轮Ⅱ(518)和锥齿轮Ⅲ(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延礼杨春彬赵楠范德鹏孙化朋石陆军杨嵩黄大年罗松松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