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欣怡专利>正文

负离子发生器和负离子发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513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和负离子发生系统;其中,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和制冷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与制冷装置固定连接;制冷装置设置于靠近负离子发生装置中的负离子发射头的位置;负离子发生装置用于通过负离子发射头释放负离子;制冷装置用于降低负离子发射头周围的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凝结成水雾,以使负离子发生装置释放的负离子在空气中与水雾产生摩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生成更加水润、更加细小的负离子分子,同时增大了负离子的迁移率,进而可以使负离子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Negative ion generator and negative ion gener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gative ion generator and negative ion generation system, in which a negative ion generator includes a negative ion generator and a refrigeration device; a negative ion generator is connected with a refrigerating device; the refrigeration device is set at the position of the negative ion launchhead near the negative ion generator; the negative ion hair is used. The device is used to release negative ions through the negative ion emission head; the refrigeration device is used to reduce the air temperature around the negative ion emission head, and the water condensate in the air forms a water mist to make the negative ions released by the negative ion generator friction with the water mist in the air. The utility model can generate more hydrated and finer negative ion molecules, and increase the mobility of negative ions, and then make the negative ions more easily absorbed by the huma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离子发生器和负离子发生系统
本技术涉及负离子发生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和负离子发生系统。
技术介绍
负离子发生器是一种生成空气负离子的装置,该装置将输入的直流或交流电经电磁干扰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式电路过压限流;再通过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释放出的电子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经实验研究表明,生态级小粒径负氧离子更易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然而,现有的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分子较大,即使接触到人体,也难以被人体吸收;而且现有的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迁移率低,在空气中扩散速度慢,扩散面积小,进一步增加了被人体吸收的难度。针对上述现有的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分子大且迁移率低,导致不易被人体吸收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和负离子发生系统,以生成更加水润、更加细小的负离子分子,同时增大负离子的迁移率,进而可以使负离子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和制冷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与制冷装置固定连接;制冷装置设置于靠近负离子发生装置中的负离子发射头的位置;负离子发生装置用于通过负离子发射头释放负离子;制冷装置用于降低负离子发射头周围的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凝结成水雾,以使负离子发生装置释放的负离子在空气中与水雾产生摩擦。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制冷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靠近负离子发射头。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半导体制冷片上设置有凹形结构;凹形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孔洞;负离子发射头从孔洞中穿过,设置于凹形结构中。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半导体制冷片为平面结构;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负离子发射头的末端,与负离子发射头垂直。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通过导线连接的负离子生成电路和负离子转换电路。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负离子转换电路包括纳米碳纤维头、轻石、电子收集器和负离子发射头;纳米碳纤维头与负离子生成电路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负离子发射头包括纳米碳纤维头、钢针、钨钢针、富勒烯或石墨烯。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冷端和热端;冷端和热端均为绝缘陶瓷片;冷端和热端之间设置有金属导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与热端固定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负离子发生系统,包括上述负离子发生器,还包括绝缘外壳。本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和负离子发生系统,通过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负离子发射头释放负离子;通过制冷装置降低负离子发射头周围的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凝结成水雾,以使负离子发生装置释放的负离子在空气中与水雾产生摩擦;通过该方式,可以生成更加水润、更加细小的负离子分子,同时增大了负离子的迁移率,进而可以使负离子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负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负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离子发生器中,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离子发生器中,负离子生成电路的电路图。图标:10-负离子发生装置;11-制冷装置;20-半导体制冷片;20a-凹形结构;21-负离子发射头;30-半导体制冷片;40-负离子生成电路;44-纳米碳纤维头;41-轻石;42-电子收集器;43-负离子发射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考虑到现有的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分子大且迁移率低,导致不易被人体吸收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和负离子发生系统;该技术可以应用于负离子发生器、以及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的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设备中。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负离子发生器进行详细介绍。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的第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该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10和制冷装置11;负离子发生装置10与制冷装置11固定连接;制冷装置11设置于靠近负离子发生装置10中的负离子发射头的位置;负离子发生装置10用于通过负离子发射头释放负离子;制冷装置11用于降低负离子发射头周围的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凝结成水雾,以使负离子发生装置10释放的负离子在空气中与水雾产生摩擦。在实际实现时,制冷装置降低负离子发射头周围的空气温度,使得负离子发射头周围空气中的水凝结成水雾或者细小水汽,增加了空气湿度;负离子发射头释放的负离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雾或者细小水汽发生摩擦、碰撞,其负离子形成的分子会变得更加水润、细小,同时增大了负离子的迁移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离子发生器,通过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负离子发射头释放负离子;通过制冷装置降低负离子发射头周围的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凝结成水雾,以使负离子发生装置释放的负离子在空气中与水雾产生摩擦;通过该方式,可以生成更加水润、更加细小的负离子分子,同时增大了负离子的迁移率,进而可以使负离子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实施例二:参见图2所示的第二种负离子发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负离子发生器和负离子发生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和制冷装置;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与所述制冷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制冷装置设置于靠近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中的负离子发射头的位置;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用于通过所述负离子发射头释放负离子;所述制冷装置用于降低所述负离子发射头周围的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凝结成水雾,以使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释放的负离子在空气中与水雾产生摩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和制冷装置;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与所述制冷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制冷装置设置于靠近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中的负离子发射头的位置;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用于通过所述负离子发射头释放负离子;所述制冷装置用于降低所述负离子发射头周围的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凝结成水雾,以使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释放的负离子在空气中与水雾产生摩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靠近所述负离子发射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设置有凹形结构;所述凹形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孔洞;所述负离子发射头从所述孔洞中穿过,设置于所述凹形结构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为平面结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所述负离子发射头的末端,与所述负离子发射头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欣怡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欣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