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5051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2:04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形态的行人保护装置,具备:右气囊装置20R,左气囊装置20L,G传感器30a~30d(碰撞位置检测装置),车速传感器32(车速检测装置),转向角传感器34(转向角检测装置),以及控制各气囊的工作的ECU40(控制装置)。各气囊22R、22L分别具有展开时在车辆1的中央部互相上下重叠的梢端部26。ECU40推测碰撞车辆1的行人的移动方向,且基于其推测结果决定所述气囊装置20R、20L中作为工作对象的气囊装置和其工作正时,并基于其决定结果来控制各气囊装置20R、20L的工作。

Pedestrian protection device

A form of pedestrian protection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has the right air bag device 20R, the left air bag device 20L, the G sensor 30A to 30d (the collision location detection device), the speed sensor 32 (speed detection device), the steering angle sensor 34 (the steering angle detecting device), and the control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airbags of ECU40 (control). Device). Each air bag 22R and 22L have the tip end 26 overlapped with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vehicle 1 at the same time. The ECU40 speculates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pedestrian of 1 of the vehicle and determines the air bag device and its work as the working object in the air bag device 20R and 20L based on its conjecture results, and controls the work of the air bag devices 20R and 20L based on their decision resul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行人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护与车辆碰撞的行人的行人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研发出了装载有在车辆碰撞行人时保护行人的行人保护装置的车辆。作为这种行人保护装置,已知有例如使左右一对气囊从发动机罩后端部膨胀展开(以下简称为展开)并吸收行人所受到的冲击的装置(专利文献1)。又,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判别碰撞车辆的是行人还是其他物体,在判别为行人时使气囊展开,在判别为其他物体时禁止展开气囊以确保驾驶员的视野的专利技术。根据上述行人保护装置,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气囊展开,有效确保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428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179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气囊将行人挡停的位置、挡停时的方向等因行人对车辆的碰撞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行人碰撞车辆时,希望基于行人的碰撞位置等状況使气囊准确地展开。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2中并未公开那样的结构。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人保护装置,能够根据行人对车辆的碰撞状況更加准确地使气囊展开的技术。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装载于具备前挡风玻璃以及位于其前方且覆盖发动机的发动机罩的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所述行人保护装置具备:右气囊装置,所述右气囊装置具备沿从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到所述前挡风玻璃主要向车辆右侧的区域展开的右气囊;左气囊装置,所述左气囊装置具备沿从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到所述前挡风玻璃主要向车辆左侧的区域展开的左气囊;检测在车宽方向上行人对该车辆的碰撞位置的碰撞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车辆的车速的车速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向角以及转向方向的转向角检测装置;和控制各气囊的工作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各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推测碰撞所述车辆的行人的移动方向,且基于其推测结果决定所述右气囊装置以及所述左气囊装置中作为工作对象的气囊装置和其工作正时,并按照该决定结果控制各气囊的工作。如上,根据推测碰撞车辆的行人的移动方向,并基于其推测结果来决定作为工作对象的气囊装置和其工作正时的结构,能够根据行人对车辆的碰撞状況更加准确地使气囊展开。在上述的行人保护装置中,优选是所述控制装置在车速处于规定的高速域时,基于该车速决定作为所述工作对象的气囊装置和其工作正时,在车速处于规定的低速域时,基于方向盘的转向角以及转向方向决定作为所述工作对象的气囊装置和其工作正时。即,在车速较快时,碰撞后的行人的移动方向有依赖该车速的倾向,在车速较慢时,碰撞后的行人的移动方向有依赖方向盘的转向角以及转向方向的倾向。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准确地推测碰撞后的行人的移动方向,并使左右气囊装置更加恰当地进行工作。另,作为更加具体的结构,所述右气囊以及左气囊分别具有展开时在沿车宽方向的所述车辆的中央部互相上下重叠的梢端部;所述控制装置一方面在推测碰撞车辆的行人从较车宽方向中央部靠左侧的位置向着所述中央部移动时,以将左右两方的气囊装置作为所述工作对象且使右气囊的展开比左气囊先完成的形式决定各气囊装置的工作正时,另一方面在推测行人从较所述中央部靠右侧的位置向着所述中央部移动时,以将左右两方的气囊装置作为所述工作对象且使左气囊的展开比右气囊先完成的形式决定各气囊装置的工作正时。根据该结构,可以防止在左右气囊之间形成间隙并提高对行人的冲击吸收性能。尤其是,根据该结构,左右气囊中位于行人的移动方向下方的气囊比位于上方的气囊先行展开,即,相对行人的碰撞位置较近的气囊总是会重叠于较远的气囊的上侧,因此在挡停行人时能够防止位于上侧的气囊卷起。因此,能够切实地抑制行人陷入左右气囊之间的状况并用气囊准确地将行人挡停。在上述的行人保护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推测该车辆的将碰撞车辆的行人挡停的车宽方向的位置,当该推测位置为副驾驶座侧时,仅将所述各气囊装置中位于副驾驶座侧的气囊装置决定为所述工作对象。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实际上不发挥作用的驾驶座侧的气囊的展开,从而确保驾驶员的视野。另,在上述的行人保护装置中,所述车辆具备拍摄其前方的车载摄像机;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各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再加上由所述车载摄像机得到的行人的拍摄画面来决定作为所述工作对象的气囊装置和其工作正时是较为优选的。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加准确地推测碰撞后的行人的移动方向。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上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行人保护装置,能够根据行人对车辆的碰撞状況更加准确地使气囊展开。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装载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行人保护装置的车辆(汽车)的平面图;图2是所述车辆的剖视图(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气囊装置以及冲起执行器(Pop-upactuator)处于工作状态时的所述车辆的平面图;图4是所述车辆的剖视图(图3的IV-IV线剖视图);图5是说明在右气囊装置先工作的情况下的各气囊的展开过程的车辆的剖面示意图,(a)示出了气囊的展开中的状态,(b)示出了气囊的展开完成时的状态;图6是说明在左气囊装置先工作的情况下的各气囊的展开过程的车辆的剖面示意图,(a)示出了气囊的展开中的状态,(b)示出了气囊的展开完成时的状态;图7是示出车辆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8是示出冲起执行器以及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冲起执行器以及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10是将行人挡停的位置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形态。[整体结构]图1是示出装载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行人保护装置的车辆1的平面图,图2是所述车辆1的剖视图(图1的II-II线剖视图)。另,车辆1是右侧具备驾驶座、左侧具备副驾驶座的右侧驾驶规格的汽车。如图1、图2所示,车辆1具备:覆盖其前部的发动机室2的发动机罩4(也称为罩板)、设置于发动机室2前方的保险杠罩面(bumperface)3、覆盖位于发动机室2的后方的车室7的前挡风玻璃6、以及位于前挡风玻璃6的前方的前围板(cowl)部10。所述发动机罩4设置于车辆1的前部,由一至多枚铝合金材质的板所构成,且形成为较容易因来自外部的碰撞而变形的结构。发动机罩4于后端部4a的左右两端部的位置通过铰链机构5(参照图4)可开闭地支持于车身。铰链机构5一方面通常以使发动机罩4进行前开开闭的形式连接后端部4a和车身,另一方面在因与行人的碰撞而使后述冲起执行器28工作时,形成为受到该冲起执行器28的来自下方的上推力而如图4所示地进行变形以允许发动机罩4的后端部4a弹起(冲起)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在与行人碰撞时,可在发动机罩4的下方形成充足的空间而促使发动机罩4的变形,以减缓对行人的冲击。所述前挡风玻璃6其左右两端由作为车身的一部分的A柱8所支持,且其前端部通过密封构件以及前围盖板(cowlpanel)11支持于车身。所述前围板部10由所述前围盖板11和配置于其上方的前围栅板(cowlgrille)12所构成。前围板部10上配设有雨刮器装置14。雨刮器装置14具备:配置于驾驶座侧且从前挡风玻璃6的中央部主要擦拭右侧的区域的右雨刮器14R;配置于副驾驶座侧且从前挡风玻璃6的中央部主要擦拭左侧的区域的左雨刮器14L;以及配置于所述前围栅板12的下方的驱动机构。详图省略,驱动机构包括:旋转自如地支持于所述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行人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保护装置装载于具备前挡风玻璃以及位于其前方且覆盖发动机的发动机罩的车辆;所述行人保护装置具备:右气囊装置,所述右气囊装置具备沿从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到所述前挡风玻璃主要向车辆右侧的区域展开的右气囊;左气囊装置,所述左气囊装置具备沿从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到所述前挡风玻璃主要向车辆左侧的区域展开的左气囊;检测在车宽方向上行人对该车辆的碰撞位置的碰撞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车辆的车速的车速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向角以及转向方向的转向角检测装置;和控制各气囊的工作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各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推测碰撞所述车辆的行人的移动方向,且基于其推测结果决定所述右气囊装置以及所述左气囊装置中作为工作对象的气囊装置和其工作正时,并按照该决定结果控制各气囊的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9 JP 2016-0665851.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保护装置装载于具备前挡风玻璃以及位于其前方且覆盖发动机的发动机罩的车辆;所述行人保护装置具备:右气囊装置,所述右气囊装置具备沿从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到所述前挡风玻璃主要向车辆右侧的区域展开的右气囊;左气囊装置,所述左气囊装置具备沿从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到所述前挡风玻璃主要向车辆左侧的区域展开的左气囊;检测在车宽方向上行人对该车辆的碰撞位置的碰撞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车辆的车速的车速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向角以及转向方向的转向角检测装置;和控制各气囊的工作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各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推测碰撞所述车辆的行人的移动方向,且基于其推测结果决定所述右气囊装置以及所述左气囊装置中作为工作对象的气囊装置和其工作正时,并按照该决定结果控制各气囊的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车速处于规定的高速域时,基于该车速决定作为所述工作对象的气囊装置和其工作正时,在车速处于规定的低速域时,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舟桥良治渡边努黑田晋佐藤元春中西祐二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