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65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包括主架、顶盖和载物架,所述主架的上方固定设有顶盖,在所述主架的内部设有两层载物架,在上层所述载物架上固定设有第一育苗架,在下层所述载物架上固定设有第二育苗架,在所述第一育苗架和第二育苗架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注水口,在所述第一育苗架与第二育苗架之间固定设有导水通道,所述顶盖和载物架的下方均固定设有光照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更有效对苗种进行浇灌,减少水分的流失,避免浪费,尤其对一些干旱地尤为重要。

A kind of seedling raising equipment suitable for dry lan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edling raising equipment for dry land, which comprises a main frame, a top cover and a carrier frame. The top of the main frame is fixed with a top cover, a two layer carrier frame is provided inside the main frame, and a first seedling frame is fixed on the carrier rack on the upper layer, and second breeding is fixed on the carrier rack on the lower layer. A water injection port is fixed at one end of the first seedling raising frame and the second seedling shelf, and a water guide channel is fixed between the first nursery frame and the second seedling shelf, and the light illumination equipment is fixed below the top cover and the carrier frame,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and can use water more effectively. Source, it is more effective to irrigate seedlings, reduce water loss and avoid waste, especially for some arid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
本技术属于植物培育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
技术介绍
育苗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原意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也可指各种生物细小时经过人工保护直至能独立生存的这个阶段。育苗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费时、技术性强的工作。育苗场地应设在交通方便,土地平坦、开阔、不积水,有水源、电源的地方,育苗场地的环境条件须符合无公害生产的要求,在种苗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水分管理。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常常由经验不多的人来做。在不恰当的时间或者用错误的方式浇水,会严重影响穴盘苗的生产。在保证苗种对水分正常吸收的同时,要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尤其对于一些干旱的地区,水资源更是宝贵,但现有的育苗设施,只是满足苗种需水的正常喷洒,不能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会造成较多水分的流失,从而形成浪费,不符合节能环保的号召,对于干旱地的育苗更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以便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以便更好的解决的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包括主架、顶盖和载物架,所述主架的上方固定设有顶盖,在所述主架的内部设有两层载物架,在上层所述载物架上固定设有第一育苗架,在下层所述载物架上固定设有第二育苗架,在所述第一育苗架和第二育苗架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注水口,在所述第一育苗架与第二育苗架之间固定设有导水通道,所述顶盖和载物架的下方均固定设有光照设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育苗架的内部由相互垂直的若干隔板均匀的分隔成若干培育腔,每组所述培育腔的底部均设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通向固定设置于第一育苗架下方的回流腔,所述回流腔下方与导水通道的内部相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每组所述隔板的内部均固定设有输水通道,各组所述输水通道的出口处设有若干固定于培育腔内表面上的喷洒口,所述输水通道的进水口与注水口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育苗架的结构与第一育苗架结构相似,所述第二育苗架的内部也有若干组隔板均匀的分隔成若干培育腔,在每组所述培育腔的内部设有若干喷洒口,所述第二育苗架中心线的隔板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通孔室,所述通孔室的下方固定设有贯穿培育腔底部的导向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育苗架侧面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坡度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水通道的下端延伸至通孔室之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育苗架与第二育苗架一侧均设有固定于主架上的湿度感应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育苗设施上设置两层育苗架,一方面有效利用了设备的空间,同时通过上层育苗架回流的水分对下层育苗架进行浇灌,减少下层育苗架所要浇灌的水量,节约水分,同时上下两层育苗架的浇灌喷洒口设置于每一单独培育腔内,可对培育腔内的植株进行定向的浇灌,使得水分的利用效率更高,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并且本技术可对上层培育架回收的水资源进行均匀的分散,保证浇灌的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更有效对苗种进行浇灌,减少水分的流失,避免浪费,尤其对一些干旱地尤为重要,本技术操作便捷,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育苗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育苗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育苗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架、2-顶盖、3-载物板、4-第一育苗架、5-第二育苗架、6-注水口、7-光照设备、8-导水通道、9-湿度感应器、10-隔板、11-培育腔、12-回流孔、13-回流腔、14-输水通道、15-喷洒口、16-通孔室、17-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如下实施方式: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包括主架1、顶盖2和载物架3,主架1的上方固定设有顶盖2,在主架1的内部设有两层载物架3,在上层载物架3上固定设有第一育苗架4,在下层载物架3上固定设有第二育苗架5,在第一育苗架4和第二育苗架5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注水口6,在第一育苗架4与第二育苗架5之间固定设有导水通道8,顶盖2和载物架3的下方均固定设有光照设备7;通过向注水口6中通入水分,对第一育苗架4上内的苗种进行浇灌,同时对于第一育苗架4内多余的水分将通过第一育苗架4下方的导水通道8进行疏导通向第二育苗架5,将回流的水分对下方的植株进行浇灌,降低水分的浪费,节约水资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请结合图2,第一育苗架4的内部由相互垂直的若干隔板10均匀的分隔成若干培育腔11,每组培育腔11的底部均设有回流孔12,回流孔12通向固定设置于第一育苗架4下方的回流腔13,回流腔13下方与导水通道8的内部相通;通过独立的培育腔11对苗种进行培养,方便后期对苗种的生长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便于记录,同时每一腔室多余的水分经回流孔12流入回流腔13之中,方便通过下方若干导水通道8对水分进行均匀的分散,便于对下方第一育苗架5内部的苗种进行浇灌,合理的利用水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请结合图3,在每组隔板10的内部均固定设有输水通道14,各组输水通道14的出口处设有若干固定于培育腔11内表面上的喷洒口15,输水通道14的进水口与注水口6固定连接,通过交叉分布的输水通道14,可将水分导入各个培育腔11内部,经过喷洒口15对内部的苗种进行定向的浇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使得浇灌的效率更高,节约水资源,而第二育苗架5的结构与第一育苗架4相似,提高浇灌效率,结构简单,便于实施。请结合图4,第二育苗架5的结构与第一育苗架4结构相似,第二育苗架5的内部也有若干组隔板10均匀的分隔成若干培育腔11,在每组培育腔11的内部设有若干喷洒口15,第二育苗架5中心线的隔板10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通孔室16,通孔室16的下方固定设有贯穿培育腔11底部的导向柱17,同时导水通道8的下端延伸至通孔室16之中,通过定向浇灌,节约水资源,方便实施,同时上方第一育苗架4上的水分经由导水通道8流入通孔室16之中,经通孔室16下方的导向柱17流向各个培育腔11的内部,使得水分分散更加均匀,保证浇灌效果,同时第二育苗架5侧面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坡度结构,方便水分流向两侧的培育腔11,便于浇灌。同时第一育苗架4与第二育苗架5一侧均设有固定于主架1上的湿度感应器9,便于控制浇灌量,促进苗种的生长。本技术通过在育苗设施上设置两层育苗架,一方面有效利用了设备的空间,同时通过上层育苗架回流的水分对下层育苗架进行浇灌,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包括主架(1)、顶盖(2)和载物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1)的上方固定设有顶盖(2),在所述主架(1)的内部设有两层载物架(3),在上层所述载物架(3)上固定设有第一育苗架(4),在下层所述载物架(3)上固定设有第二育苗架(5),在所述第一育苗架(4)和第二育苗架(5)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注水口(6),在所述第一育苗架(4)与第二育苗架(5)之间固定设有导水通道(8),所述顶盖(2)和载物架(3)的下方均固定设有光照设备(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包括主架(1)、顶盖(2)和载物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1)的上方固定设有顶盖(2),在所述主架(1)的内部设有两层载物架(3),在上层所述载物架(3)上固定设有第一育苗架(4),在下层所述载物架(3)上固定设有第二育苗架(5),在所述第一育苗架(4)和第二育苗架(5)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注水口(6),在所述第一育苗架(4)与第二育苗架(5)之间固定设有导水通道(8),所述顶盖(2)和载物架(3)的下方均固定设有光照设备(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育苗架(4)的内部由相互垂直的若干隔板(10)均匀的分隔成若干培育腔(11),每组所述培育腔(11)的底部均设有回流孔(12),所述回流孔(12)通向固定设置于第一育苗架(4)下方的回流腔(13),所述回流腔(13)下方与导水通道(8)的内部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干旱地的育苗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每组所述隔板(10)的内部均固定设有输水通道(14),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西谌贤李汉森蒲悦徐振锋刘洋岳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