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4568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其能大幅地削减在吸入格栅的内面中央部容易产生的乱流噪音,减少装置整体的噪音并静音化。在筒状的主体壳体(1)的内部配置有送风风扇(4),在该送风风扇(4)与主体壳体(1)的后部开口(9)之间的前后配置吸入格栅(11)和筒状的吸气体(12)。与送风风扇(4)邻接的吸入格栅(11)具备向送风风扇(4)鼓出的内凹弯曲状的通气丝网(23)和在通气丝网(23)的周缘突出的安装部(24)。吸气体(12)安装于主体壳体(1)的后部开口(9),在从后部开口(9)向后方突出的筒端具备吸入口(29)。使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位于比吸气体(12)的前端靠前方。

Air suppl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air supply device, 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the noise of turbulence produced easily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uction grid, and reduce the noise and mute of the device as a whole. An air fan (4) is arranged inside a cylindrical body shell (1), and a suction grid (11) and a cylinder like gas (12)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air supply fan (4) and the rear opening (9) of the main body shell (1). The suction grille (11) adjacent to the fan (4)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concave curved ventilated screen (23) drums to the air supply fan (4) and an installation section (24) that is protruding from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ventilated screen (23). The suction gas (12) is mounted on the rear opening (9) of the main body (1), and has a suction port (29) at the cylinder end protruding from the rear opening (9). The installation part (24) of the suction grid (11) is locat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suction gas (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送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吸入口设置吸入格栅的电吹风等送风装置,尤其涉及能降低使用时的送风噪音的噪音量的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关于本专利技术,在专利文献1的加热送风装置中公知利用双重的吸入格栅覆盖吸入口的格栅结构。因此,在圆筒状的主体部的吸入口能装卸地安装具备漏斗状的框内面的过滤器安装框,在其内周面与外周面的各个上配置内过滤器和外过滤器。内过滤器和外过滤器均以金属制的网眼材料为原材料,形成为外鼓圆顶状。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吹风中,使与送风风扇邻接地配置的吸入口格栅形成为内凹圆顶状,这种格栅结构在专利文献2中是公知的。因此,在圆筒状的吸气口上安装内凹圆顶状的吸气口导向件(吸入格栅)。另外,使风扇的外径相对于主体壳体的内径为80%以下,消除风扇和风扇导向件之间的摩擦涡流的产生并降低涡旋音(噪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28437号公报(第0022段、图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9-118105号公报(第二页左栏9~11行、第1图)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根据专利文献1的加热送风装置,能利用内外双重的内过滤器和外过滤器防止尘埃进入并提高尘埃除去性能。另外,由于过滤器安装框的框内面形成为漏斗状,因此,能减小框内面的通风阻力并增大风量。但是,专利文献1的加热送风装置只不过为了提高尘埃除去性能而设置内过滤器和外过滤器,并未发现言及送风噪音的降低的记载。在专利文献2的电吹风中,使风扇的外径相对于主体壳体的内径为80%以下,消除风扇与风扇导向件之间的摩擦涡流的产生并降低涡旋音(噪音)。但是,与专利文献1的加热送风装置相同,关于降低吸气口导向件和送风噪音的噪音量,没有言及两者的关连性的记载。近年的电吹风为了提高干燥能力而要求能供给大量的干燥风以及为了容易处理而小型且紧凑。为了使干燥风大风量化,增大送风风扇的风扇直径是有效的,但若这样,送风部分大型化,因此,无法使电吹风小型化而紧凑化。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维持使送风风扇的风扇直径小且增强驱动转数,使电吹风的干燥风大量化。但是,若增加送风风扇的驱动转数,则无法避免电吹风的噪音量增加,尤其若送风风扇的驱动转数为10000rpm左右,则被送风风扇吸入的空气速度变大,随此,容易产生较大的刺耳的送风噪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大幅地抑制乱流噪音、送风噪音并减小装置整体的噪音而静音化的送风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改进吸入格栅的结构并大幅地抑制乱流噪音,与以往的噪音防止结构相比,能以低成本减小整体噪音并静音化的送风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除了吸入格栅还改进送风风扇的结构并大幅地抑制送风噪音,与以往的噪音防止结构相比,能以低成本减小整体噪音并静音化的送风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电吹风等送风装置的噪音的大部分由通过送风风扇旋转而产生的噪音(旋转噪音)、由通过送风风扇的风扇叶片产生的涡、剥离引起的噪音(叶片噪音)、由流的紊乱引起的噪音(乱流噪音)、风扇壳体内的空间的共振引起的噪音(共振噪音)占据。另外,在从吸入格栅到送风风扇的通风距离比风扇直径大的送风装置中,已知乱流噪音容易变大。这是因为,通过吸入格栅吸入到送风风扇的空气流的大部分向吸入格栅的周缘部偏,在与风扇凸台正对的吸入格栅的中央部内面,通过了吸入格栅的空气流停滞并产生涡流,乱流噪音变大。本专利技术人基于该见识再次研究现有的送风装置的结构,尤其关于乱流噪音进行了试行错误、试验的结果,达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在筒状的主体壳体1的内部配置送风风扇4,在该风扇4的后方配置吸入格栅11和筒状的吸气体12。与送风风扇4邻接的吸入格栅11具备向送风风扇4鼓出的内凹弯曲状的通气丝网23、在通气丝网23的周缘突出的安装部24。吸气体12在筒后方具备吸入口29。在这种送风装置中,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位于比吸气体12的筒前端靠前方。在使吸入格栅11的通气丝网23的弯曲顶部40和送风风扇4的风扇凸台4b的对置间隔为a、使从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到通气丝网23的弯曲顶部40的前后距离为b时,以对置间隔a和前后距离b满足不等式a<b的方式配置吸入格栅11。在使从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到通气丝网23的弯曲顶部40的前后距离为b、使从吸气体12的吸入口29的开口面到吸入格栅11的通气丝网23的通气孔25的前后距离为e时,以前后距离b和前后距离a满足不等式b<e的方式配置吸入格栅11。在使从吸气体12的吸入口29的开口面到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的前后距离为d、使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与送风风扇4的风扇叶片4a的对置间隔为c时,以前后距离d和对置间隔c满足不等式c<d的方式配置吸入格栅11。在使吸入格栅11的通气丝网23的开口面积为A、使吸气体12的吸入口29的开口面积为C时,以开口面积A和开口面积C满足不等式A≒<C的方式设定。该结构以在吸气体12不设置吸气丝网30的情况为前提。在吸气体12的吸入口29设置吸气丝网30。在使吸入格栅11的通气丝网23的开口面积为A、使吸气体12的吸气丝网30的开口面积为B时,以开口面积A和开口面积B满足不等式A≒<B的方式设定。该结构以在吸气体12设置吸气丝网30的情况为前提。在吸气体12的筒后端设置吸入口29,在筒前端设置送出口31。在使吸气体12的吸入口29的开口面积为C、送出口31的开口面积为D时,以开口面积C和开口面积D满足不等式C<D的方式设定。使吸气体12的吸入口29及送出口31的各个形成为筒状,利用剖面顺滑地弯曲的S字状的扩开筒壁32使两者29、31之间连续。吸气体12相对于主体壳体1装卸自如地连结。本专利技术的其他送风装置在具备后部开口9和吹出口13的主体壳体1的内部配置风扇壳体6,该风扇壳体6支撑马达5及送风风扇4,至少覆盖送风风扇4的周围。风扇壳体6在其入口6a和出口6b位于主体壳体1的后部开口9与吹出口13之间的状态下配置在主体壳体1内。如图8所示,在风扇壳体6的入口6a配置覆盖该入口6a的吸入格栅11。吸入格栅11具备通气丝网23、设置在通气丝网23的周缘的安装部24。在将安装部24安装固定在风扇壳体6的入口6a的状态下,通气丝网23从风扇壳体6的入口6a向送风风扇4鼓出。另外,“风扇壳体6在其入口6a和出口6b位于主体壳体1的后部开口9与吹出口13之间的状态下配置在主体壳体1内”并不是指以后部开口9为位置基准,风扇壳体6的入口6a位于比后部开口9靠前方。例如,风扇壳体6的入口6a可以从后部开口9向后方突出,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吸气体12的前筒45及后筒46覆盖风扇壳体6的入口6a和后部开口9之间,能将外部空气顺畅地导入风扇壳体6的内部。如图13所示,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由通气丝网23的周缘的内卡合壁60和与内卡合壁60连续地弯曲为L字状的外卡合壁61构成为多重筒状。在将安装部24安装在风扇壳体6的入口6a的状态下,外卡合壁61与风扇壳体6的外周面卡合。在外卡合壁61的多处一体地设置卡合爪62,在风扇壳体6的外周面突出设置与卡合爪62对应的卡合肋63。在将安装部24安装在风扇壳体6的入口6a的状态下,卡合爪62与卡合肋63卡合,将吸入格栅11以不能相对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送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筒状的主体壳体(1)的内部配置有送风风扇(4),在该送风风扇(4)的后方配置吸入格栅(11)和筒状的吸气体(12),与送风风扇(4)邻接的吸入格栅(11)具备向送风风扇(4)鼓出的内凹弯曲状的通气丝网(23)和在通气丝网(23)的周缘突出的安装部(24),吸气体(12)在筒后方具备吸入口(29),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位于比吸气体(12)的筒前端靠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05 JP 2015-197360;2015.10.05 JP 2015-19736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筒状的主体壳体(1)的内部配置有送风风扇(4),在该送风风扇(4)的后方配置吸入格栅(11)和筒状的吸气体(12),与送风风扇(4)邻接的吸入格栅(11)具备向送风风扇(4)鼓出的内凹弯曲状的通气丝网(23)和在通气丝网(23)的周缘突出的安装部(24),吸气体(12)在筒后方具备吸入口(29),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位于比吸气体(12)的筒前端靠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吸入格栅(11)的通气丝网(23)的弯曲顶部(40)与送风风扇(4)的风扇凸台(4b)的对置间隔为(a)、使从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到通气丝网(23)的弯曲顶部(40)的前后距离为(b)时,以对置间隔(a)和前后距离(b)满足不等式a<b的方式配置吸入格栅(1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从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到通气丝网(23)的弯曲顶部(40)的前后距离为(b)、使从吸气体(12)的吸入口(29)的开口面到吸入格栅(11)的通气丝网(23)的通气孔(25)的前后距离为(e)时,以前后距离(b)和前后距离(e)满足不等式b<e的方式配置吸入格栅(1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从吸气体(12)的吸入口(29)的开口面到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的前后距离为(d)、使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与送风风扇(4)的风扇叶片(4a)的对置间隔为(c)时,以前后距离(d)和对置间隔(c)满足不等式c<d的方式配置吸入格栅(1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吸入格栅(11)的通气丝网(23)的开口面积为(A)、使吸气体(12)的吸入口(29)的开口面积为(C)时,设定为开口面积(A)和开口面积(C)满足不等式A≒<C。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吸气体(12)的吸入口(29)设置有吸气丝网(30),在使吸入格栅(11)的通气丝网(23)的开口面积为(A)、使吸气体(12)的吸气丝网(30)的开口面积为(B)时,设定为开口面积(A)和开口面积(B)满足不等式A≒<B。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吸气体(12)的筒后端设置有吸入口(29),在筒前端设置有送出口(31),在使吸气体(12)的吸入口(29)的开口面积为(C)、使送出口(31)的开口面积为(D)时,设定为开口面积(C)和开口面积(D)满足不等式C<D。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吸气体(12)的吸入口(29)以及送出口(31)分别形成为筒状,利用剖面顺滑地弯曲的S字状的扩开筒壁(32)使吸入口(29)以及送出口(31)之间连续。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气体(12)相对于主体壳体(1)装卸自如地连结。10.一种送风装置,其在具备后部开口(9)和吹出口(13)的主体壳体(1)的内部配置风扇壳体(6),该风扇壳体(6)支撑马达(5)以及送风风扇(4),至少覆盖送风风扇(4)的周围,该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风扇壳体(6)在其入口(6a)和出口(6b)位于主体壳体(1)的后部开口(9)与吹出口(13)之间的状态下配置在主体壳体(1)内,在风扇壳体(6)的入口(6a)配置有覆盖该入口(6a)的吸入格栅(11),吸入格栅(11)具备通气丝网(23)和设置在通气丝网(23)的周缘的安装部(24),在将安装部(24)安装固定在风扇壳体(6)的入口(6a)的状态下,通气丝网(23)从风扇壳体(6)的入口(6a)向送风风扇(4)鼓出。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入格栅(11)的安装部(24)由通气丝网(23)的周缘的内卡合壁(60)和与内卡合壁(60)连续地弯曲为L字状的外卡合壁(61)构成为多重筒状,在将安装部(24)安装在风扇壳体(6)的入口(6a)的状态下,外卡合壁(61)与风扇壳体(6)的外周面卡合。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卡合壁(61)的多处一体地设置卡合爪(62),在风扇壳体(6)的外周面突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佑介友寄泰秀滨田武志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赛尔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