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4318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包括预干燥管(1)、与预干燥管(1)入口端相连的干燥介质管(2)、通过给煤喷口(3)与预干燥管(1)顶部相连的给煤管(4)和播煤风装置,播煤风装置包括依次顺序相连的播煤风管(5)、播煤风箱(6)和播煤风喷口(7),播煤风喷口(7)与给煤喷口(3)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可以将燃煤非常均匀地播散在干燥介质中,大幅增加燃煤与干燥介质之间的换热面积,进而大大增强燃煤的加热和干燥效果,保障后续燃煤制粉工艺的顺利进行。

A coal feeding device used for pre drying pipe of pulverized coal pulveriz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al feeding device for a pre drying tube of a coal pulverizing system, including a pre drying tube (1), a dry medium pipe (2)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end of a pre drying tube (1), a coal pipe (4) and a coal sowing wind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a pre drying tube (1) by a coal nozzle (3), and a coal sowing wind device including a coal blowing device. Coal sowing pipes (5) sequentially connected, sowing coal bellows (6) and sowing coal air blows (7), and sowing coal air vents (7) are communicated with coal feeding nozzles (3). The utility model can disseminate coal coal in a dry medium very evenly, greatly increase the heat transfer area between the coal and the drying medium, and greatly enhance the heating and drying effect of coal burning, and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subsequent coal pulveriz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给煤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高水分褐煤进行干燥磨制的燃煤制粉系统中,特别是在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中,通常是需要通过在磨煤机入口前设置预干燥管来达到对燃煤进行预先加热和干燥的目的。预干燥管常规采用给煤管中心给煤或给煤管侧边给煤(如图1和图2所示)的方式进行给煤,但是,这种给煤方式会使燃煤与干燥介质(主要由高温烟气和热空气以及调温冷烟气或冷空气等组成)均相对集中,使得燃煤与干燥介质之间的换热面较少,进而导致干燥介质对燃煤的加热和干燥效果较差,影响后续的制粉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该给煤装置可以将燃煤非常均匀地播散在干燥介质中,大幅增加燃煤与干燥介质之间的换热面积,进而大大增强燃煤的加热和干燥效果,保障后续燃煤制粉工艺的顺利进行。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包括预干燥管、与所述预干燥管入口端相连的干燥介质管以及通过给煤喷口与预干燥管顶部相连的给煤管,还包括播煤风装置,所述的播煤风装置包括依次顺序相连的播煤风管、播煤风箱和播煤风喷口,所述的播煤风喷口与所述的给煤喷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给煤喷口和播煤风喷口均为扁平矩形喷口,且给煤喷口和播煤风喷口均为水平方向布置,给煤喷口的燃煤入口与给煤管的出口连通,播煤风喷口的出口与给煤喷口的播煤风入口连通,且播煤风喷口的出口宽度与给煤喷口的出口宽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的给煤管为圆形管,给煤管的出口与给煤喷口的圆形燃煤入口相互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中设置结构合理的播煤风装置,从而可以将燃煤非常均匀地播散在干燥介质中,大幅增加燃煤与干燥介质之间的换热面积,进而大大增强燃煤的加热和干燥效果,保障后续燃煤制粉工艺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采用给煤管中心给煤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采用给煤管侧边给煤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记为:1-预干燥管,2-干燥介质管,3-给煤喷口,4-给煤管,5-播煤风管,6-播煤风箱,7-播煤风喷口,A-燃煤,B-干燥介质,C-播煤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包括预干燥管1、与所述预干燥管1入口端相连且与预干燥管1为一体成型的干燥介质管2和通过给煤喷口3与预干燥管1顶部相连的相对于预干燥管1倾斜设置的给煤管4,还包括播煤风装置,所述的播煤风装置包括依次顺序相连的播煤风管5、播煤风箱6和播煤风喷口7,所述的播煤风喷口7与所述的给煤喷口3连通。所述的给煤喷口3和播煤风喷口7均为扁平矩形喷口,且给煤喷口3和播煤风喷口7均为水平方向布置,给煤喷口3的燃煤入口与给煤管4的出口连通,播煤风喷口7的出口与给煤喷口3的播煤风入口连通,且播煤风喷口7的出口宽度与给煤喷口3的出口宽度相同,给煤喷口3的水平段长度较短,以利于燃煤和播煤风辅助燃煤向预干燥管1内输送以及利于形成后述的“料幕”。本技术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当燃煤制粉系统运行时,来自给煤管4的燃煤A通过给煤喷口3被输送至预干燥管1内,同时,干燥介质B通过干燥介质管2被输送至预干燥管1顶部并与进入到预干燥管1内的燃煤混合,之后燃煤会在预干燥管1内经干燥介质不断地加热和干燥,从而使燃煤在进入到制粉工序之前能被充分的加热和干燥,以利于后续对燃煤的制粉。采用本技术的给煤装置给预干燥管给煤:当燃煤从给煤管进入到给煤喷口时,此时可以通过播煤风装置的播煤风喷口向给煤喷口输送适量的热空气作为播煤风C,以使播煤风辅助燃煤送入预干燥管内,且在该过程中,播煤风还可以对燃煤起到良好的扩散作用,从而使燃煤在预干燥管的入煤断面上扩散形成“料幕”,进而把燃煤比较均匀地播散到预干燥管内的干燥介质中,并与干燥介质充分混合,增大燃煤与干燥介质之间的换热面积,最终达到增强燃煤的加热和干燥效果的目的;此外,本给煤装置通过采用将给煤喷口和播煤风喷口均设置为水平方向布置的扁平矩形喷口、使播煤风喷口的出口宽度与给煤喷口的出口宽度相同以及将给煤喷口的水平段长度设计得较短等技术措施,可以大幅增强燃煤在预干燥管入煤断面形成“料幕”的效果,从而使燃煤能非常均匀地播散在干燥介质中,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进而大大增强燃煤的加热和干燥效果;另外,采用热空气作为播煤风,在热空气辅助燃煤送入及扩散的过程中,热空气也会对燃煤起到较好的干燥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燃煤的加热和干燥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中设置结构合理的播煤风装置,从而可以将燃煤非常均匀地播散在干燥介质中,大幅增加燃煤与干燥介质之间的换热面积,进而大大增强燃煤的加热和干燥效果,保障后续燃煤制粉工艺的顺利进行。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包括预干燥管(1)、与所述预干燥管(1)入口端相连的干燥介质管(2)以及通过给煤喷口(3)与预干燥管(1)顶部相连的给煤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播煤风装置,所述的播煤风装置包括依次顺序相连的播煤风管(5)、播煤风箱(6)和播煤风喷口(7),所述的播煤风喷口(7)与所述的给煤喷口(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包括预干燥管(1)、与所述预干燥管(1)入口端相连的干燥介质管(2)以及通过给煤喷口(3)与预干燥管(1)顶部相连的给煤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播煤风装置,所述的播煤风装置包括依次顺序相连的播煤风管(5)、播煤风箱(6)和播煤风喷口(7),所述的播煤风喷口(7)与所述的给煤喷口(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煤制粉系统预干燥管的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山鹰孔红兵杨章宁何维倪刚莫春鸿董康安维宏吕小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