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4281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至少两个气缸、下法兰及盖板,下法兰与盖板之间形成压力腔,且至少一个气缸的内腔与压力腔连通,换热系统还包括:内腔补气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补气结构,补气结构与至少一个气缸的内腔连通且能够向内腔中注入气体;压力腔补气组件,与压力腔连通且能够向压力腔中注入气体,同一时间内,压力腔补气组件和/或至少一个补气结构选择性地投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系统的压缩机补气次数受限导致压缩机补气不充分的问题。

Heat transfer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 exchange system including a compressor, a compressor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cylinders, a lower flange and a cover plate. A pressure chamb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lower flange and the cover plate, and at least one inner chamber of the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essure chamber.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also includes an inner cavity filling component, including at least one gas filling structure and supplementing air. The structure is connected to the inner cavity of at least one cylinder and can inject gas into the inner cavity, and the pressure cavity filling component is connected to the pressure chamber and can inject gas into the pressure chamber. In the same time, the pressure cavity filling component and / or at least one gas filling structure is selectively put into use.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compressor air supply times of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in the prior art are limited, resulting in insufficient filling of the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双级增焓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为完成一级压缩后的冷媒与从压缩机的压力腔补充的冷媒充分混合后进入二级气缸进行压缩。在换热系统进行制冷过程中,上述补气技术能够降低室内换热器(如蒸发器)入口端的冷媒焓值,增加室内换热器(如蒸发器)的入口端与其出口端的焓值差,进而增加了冷媒流量,最终增加压缩机的制冷量。同样的,在换热系统进行制热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增加压缩机的制热量。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换热系统的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只能进行有限次数(一次或者两次)的补气动作,则对压缩机的补气不充分,导致压缩机的性能提升能力有限,降低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系统的压缩机补气次数受限导致压缩机补气不充分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至少两个气缸、下法兰及盖板,下法兰与盖板之间形成压力腔,且至少一个气缸的内腔与压力腔连通,换热系统还包括:内腔补气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补气结构,补气结构与至少一个气缸的内腔连通且能够向内腔中注入气体;压力腔补气组件,与压力腔连通且能够向压力腔中注入气体,同一时间内,压力腔补气组件和/或至少一个补气结构选择性地投入使用。进一步地,各气缸均与压力腔连通。进一步地,气缸具有与内腔连通的补气通道,补气通道将气缸的内壁与外壁连通,补气结构与补气通道连通且能够向补气通道中注入气体。进一步地,气缸还包括滑片组件,滑片组件滑动设置在补气通道内,滑片组件具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补气结构及内腔均连通。进一步地,补气结构包括:内腔输气管路,与进气通道连通;内腔供气装置,与内腔输气管路连通且能够向内腔输气管路提供气体;第一控制部件,设置在内腔输气管路与内腔供气装置之间,第一控制部件具有使内腔输气管路与内腔供气装置连通的连通状态及使内腔输气管路与内腔供气装置断开连通的关闭状态。进一步地,第一控制部件是压力开关阀;和/或第一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用于检测内腔与内腔输气管路的压力差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第一开关阀连接;当内腔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内腔输气管路内气体压力时,第一控制部件处于连通状态,当内腔内的气体压力大于或等于内腔输气管路内气体压力时,第一控制部件处于关闭状态。进一步地,压力腔补气组件包括:压力腔输气管路,与压力腔连通;压力腔供气装置,与压力腔输气管路连通且能够向压力腔输气管路提供气体;第二控制部件,设置在压力腔输气管路与压力腔供气装置之间,第二控制部件具有使压力腔输气管路与压力腔供气装置连通的连通状态及使压力腔输气管路与压力腔供气装置断开连通的关闭状态。进一步地,第二控制部件是压力开关阀;和/或第二控制部件包括第二开关阀和用于检测内腔与压力腔输气管路的压力差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开关阀连接;当压力腔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压力腔输气管路内气体压力时,第二控制部件处于连通状态,当压力腔内的气体压力大于或等于压力腔输气管路内气体压力时,第二控制部件处于关闭状态。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补气气液分离器,补气气液分离器设置在压力腔输气管路上。进一步地,气缸为两个,两个气缸分别为上气缸及位于上气缸下方的下气缸,与上气缸的第一内腔连通的内腔输气管路内具有压力P1,与压力腔连通的压力腔输气管路内具有压力P2,与下气缸的第二内腔连通的内腔输气管路内具有压力P3,其中,P3<P2<P1。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顺次连接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进气气液分离器,进气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端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且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相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腔供气装置及内腔供气装置。进一步地,压力腔供气装置和内腔供气装置为闪蒸器。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压力腔供气装置与内腔供气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内腔供气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与与其相邻的内腔供气装置或压力腔供气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三电子膨胀阀。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至少两个气缸、下法兰及盖板,下法兰与盖板之间形成压力腔,且至少一个气缸的内腔与压力腔连通,换热系统还包括内腔补气组件及压力腔补气组件。其中,内腔补气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补气结构,补气结构与至少一个气缸的内腔连通且能够向内腔中注入气体。压力腔补气组件与压力腔连通且能够向压力腔中注入气体,同一时间内,压力腔补气组件和/或至少一个补气结构选择性地投入使用在换热系统运行过程中,同一时间内,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压缩机所处的不同环境情况,选择性地使用压力腔补气组件和补气结构。若在低温环境中,本申请中的压缩机进行低温制热,则将压力腔补气组件和所有补气结构均投入使用;若在高温环境中,本申请中的压缩机进行高温制冷,则将所有补气结构投入使用。这样,本申请中的换热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不限次数的补气,还可以选择性地进行补气,使得压缩机内气体充足,进而增加压缩机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提升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提高了换热系统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系统的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压缩机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2中的压缩机的上法兰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1、上气缸;111、第一内腔;12、下气缸;121、第二内腔;13、补气通道;14、滑片组件;141、进气通道;142、滑片;143、喷射口;144、阀门;20、下法兰;21、压力腔;30、盖板;40、补气结构;41、内腔输气管路;42、内腔供气装置;43、第一控制部件;50、压力腔补气组件;51、压力腔输气管路;52、压力腔供气装置;53、第二控制部件;60、补气气液分离器;70、压缩机;80、第一换热器;90、第二换热器;100、进气气液分离器;110、第一电子膨胀阀;130、第三电子膨胀阀;140、上法兰。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系统的压缩机补气次数受限导致压缩机补气不充分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如图1所示,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70、内腔补气组件及压力腔补气组件50。其中,压缩机70包括至少两个气缸、下法兰20及盖板30,下法兰20与盖板30之间形成压力腔21,且至少一个气缸的内腔与压力腔21连通。内腔补气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换热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70),所述压缩机(70)包括至少两个气缸、下法兰(20)及盖板(30),所述下法兰(20)与所述盖板(30)之间形成压力腔(21),且至少一个所述气缸的内腔与所述压力腔(21)连通,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内腔补气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补气结构(40),所述补气结构(40)与至少一个所述气缸的内腔连通且能够向所述内腔中注入气体;压力腔补气组件(50),与所述压力腔(21)连通且能够向所述压力腔(21)中注入气体,同一时间内,所述压力腔补气组件(50)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补气结构(40)选择性地投入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70),所述压缩机(70)包括至少两个气缸、下法兰(20)及盖板(30),所述下法兰(20)与所述盖板(30)之间形成压力腔(21),且至少一个所述气缸的内腔与所述压力腔(21)连通,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内腔补气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补气结构(40),所述补气结构(40)与至少一个所述气缸的内腔连通且能够向所述内腔中注入气体;压力腔补气组件(50),与所述压力腔(21)连通且能够向所述压力腔(21)中注入气体,同一时间内,所述压力腔补气组件(50)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补气结构(40)选择性地投入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气缸均与所述压力腔(2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补气通道(13),所述补气通道(13)将所述气缸的内壁与外壁连通,所述补气结构(40)与所述补气通道(13)连通且能够向所述补气通道(13)中注入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还包括滑片组件(14),所述滑片组件(14)滑动设置在所述补气通道(13)内,所述滑片组件(14)具有进气通道(141),所述进气通道(141)与所述补气结构(40)及所述内腔均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结构(40)包括:内腔输气管路(41),与所述进气通道(141)连通;内腔供气装置(42),与所述内腔输气管路(41)连通且能够向所述内腔输气管路(41)提供气体;第一控制部件(43),设置在所述内腔输气管路(41)与所述内腔供气装置(42)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部件(43)具有使所述内腔输气管路(41)与所述内腔供气装置(42)连通的连通状态及使所述内腔输气管路(41)与所述内腔供气装置(42)断开连通的关闭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件(43)是压力开关阀;和/或所述第一控制部件(43)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用于检测所述内腔与所述内腔输气管路(41)的压力差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开关阀连接;当所述内腔内的气体压力小于所述内腔输气管路(41)内气体压力时,所述第一控制部件(43)处于所述连通状态,当所述内腔内的气体压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内腔输气管路(41)内气体压力时,所述第一控制部件(43)处于所述关闭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腔补气组件(50)包括:压力腔输气管路(51),与所述压力腔(21)连通;压力腔供气装置(52),与所述压力腔输气管路(51)连通且能够向所述压力腔输气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利昌刘达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