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素体系耐热钢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372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铁素体系耐热钢,其中,作为其构成元素,至少含有以重量计1.0~13%铬,0.1~8.0%钴,0.01~0.20%氮,3.0%以下镍,0.01~0.50%的选自钒、铌、钽、钛、铪和锆中至少1种或2种以上的元素作为MX型析出物形成元素和0.01%以下的碳,剩余部分实质上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在晶界上和晶内界面析出MX型析出物,在晶界上析出的M<sub>23</sub>C<sub>6</sub>型析出物在晶界存在率在50%以下,该耐热钢即使在超过600℃的高温下也有优良的蠕变特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详细地说,涉及在超过600℃的高温下其蠕变特性也优良的。
技术介绍
以发电用的锅炉及汽轮机为代表的,原子能发电设备、化学工业装置等为了能在高温高压下长时间使用,在高温用部件材料中应用奥氏体系耐热钢或铁素体系耐热钢等。其中,铁素体系耐热钢与奥氏体系耐热钢相比,因为价格便宜、热膨胀率低、耐热疲劳性好,所以多用于使用温度达到600℃附近的高温用部件材料中。另一方面,近年来对火力发电工厂为了提高效率进行了高温高压化的研究,目标是将蒸汽轮机的蒸汽温度从现在最高的593℃提高到600℃、进一步,最终到650℃。迄今为止的铁素体系耐热钢一般是如日本专利第2948324号公报中所述的那样,由在马氏体的晶界上析出的M23C6型碳化物、在晶内分散析出的MX型碳氮化物引起的析出强化和通过添加钨、钼、钴等使铁母相的强化组合而成的钢材。但是这样的铁素体系耐热钢若受到在超过600℃的温度,超过1万小时的长时间蠕变,M23C6型碳化物粗大化,析出强化效果降低,同时,位错的恢复活跃,高温蠕变强度大大降低。作为防止长时间蠕变强度的降低的方法,例如特开昭62-180039号公报中所述的那样,降低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素体系耐热钢,其中,作为其构成元素,至少含有以重量计1.0~13%铬,0.1~8.0%钴,0.01~0.20%氮,3.0%以下镍,0.01~0.50%选自钒、铌、钽、钛、铪和锆中至少一种或2种以上的元素作为MX型析出物形成元素和0.01%以下的碳,剩余部分实质上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在晶界上和晶内的界面析出MX型析出物,在晶界上析出的M↓[23]C↓[6]型析出物的晶界存在率在5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种池正树阿部富士雄
申请(专利权)人:独立行政法人物质材料研究机构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