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绒机用的充绒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51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6:51
一种充绒机用的充绒管结构,包括通绒管,左端有通绒管进绒口、右端有通绒管出绒口;泄气管,位于通绒管外且左、右端封闭,泄气管的内壁与通绒管的外壁间有泄气腔,泄气腔与外界相通,特点:通绒管的外壁上固定隔圈,通绒管进绒口与隔圈之间设预泄气腔套管,预泄气腔套管的右端端面与泄气管的左端端面在隔圈的位置彼此接合,预泄气腔套管的内壁与通绒管的外壁间的空间构成预泄气腔,预泄气腔与通绒管腔相通,预泄气腔套管上设预泄气口,预泄气口与预泄气腔相通且设预泄气控制阀,预泄气腔与泄气腔之间由隔圈分隔。避免羽绒筒子鼓起,提高充绒效率;避免自通绒管进绒口至通绒管出绒口之间的路径过于冗长;结构简洁;不会对预泄气控制阀产生堵塞。

The structure of the cashmere pipe for the cashmere machine

A cashmere pipe filling pipe structure, including cashmere pipe, the left end of the cashmere pipe into the cashmere mouth, the right end of the cashmere tube out of the cashmere mouth, vent pipe is located outside the cashmere tube and the left and right end closed, the inner wall of the vent pip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cashmere pipe has a vent cavity, the leak chamber is connected to the outside, characteristic: the outer wall of the cashmere tube is fixed on the outer wall. The front end face of the pre vent cavity joi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end end face of the deflating tube, and the space between the inner wall of the pre vent cavity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cashmere pipe forms a prevent cavity. The prevent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shmere cavity, and the prevent cavity sleeve is prefabricated. The out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pre discharge cavity and a pre bleeding control valve is arranged. The pre draining chamber is separated from the exhaust cavity by a spacer. Avoid the down bobbin drum up,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ashmere filling; avoid the path between the cashmere pipe and the cashmere pipe out of the verbose path;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it will not cause blockage to the pre deflating control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绒机用的充绒管结构
本技术属于羽绒制品充填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充绒机用的充绒管结构。
技术介绍
前述的羽绒制品主要但并不仅仅限于指羽绒服、羽绒被、羽绒垫、羽绒枕乃至羽绒玩偶,等等,在制作此类制品时需要将羽绒充填到预制的筒子内,而后进行封口,形成羽绒制品。在专用的充绒机推出以前,羽绒制品生产厂商大都以手工操作方式向筒子内填充羽绒,这种作业方式存在以下欠缺:一是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效率低下;二是填充量误差大,影响羽绒制品的质量乃至损及羽绒制品生产厂商的声誉,因为在手工充绒(填绒)过程中由工人采用诸如电子称或类似的计量器具计量,而判断计量值全凭工人直观加主观把握,于是填充量的准确与否易受工人的经验、责任心和/或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出现波动;三是由于羽绒比重较轻,因而易出现飘逸飞扬,既影响作业环境,又造成羽绒浪费。近几年来,在中国专利文献中不断公开有充绒机的技术信息,如授权公告号CN101779837B提供有“自动定量充绒机”;又如CN102808245A推荐有“一种充绒机”;再如CN202542832U介绍有“自动充绒机”;还如CN102795589A揭示有“充绒机”,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充绒机能够消除前述手工充绒的欠缺。充绒管(业界也称“充绒头”)是充绒机上的一个必备部件,其功用是将由充绒机的自动计量称重机构称重计量后的羽绒在压力气体的作用下引入羽绒制品的筒子内。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充绒头结构的技术信息,如CN202808338U(一种充绒管)、CN202953813U(一种新型充绒管)、CN203295193U(可拆分的充绒管)、CN202247079U(充绒管结构)、CN103213932B(结构改进的充绒头)和CN106744639A(充绒机用的充绒头结构)。通过对并非限于的上面提及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并且结合专业常识可知;由于羽绒是随着充绒的气流由充绒管引入羽绒筒子内的,因而在充绒过程中进入羽绒筒子内的气流需及时排出羽绒筒子,而羽绒则保留在羽绒筒子内,否则会出现羽绒筒子鼓胀的情形并且影响充绒效率。羽绒筒子内的气体排出羽绒筒子的过程是:由于充绒管通常由通绒管和泄气管构成,通绒管位于泄气管的泄气管管腔内并且泄气管的两端封闭,泄气管与通绒管之间保持有隔腔,该隔腔与以密集状态开设在泄气管上的泄气孔相通,因而羽绒筒子内的空气会从探入羽绒筒子内的泄气管管段上的泄气孔进入隔腔,进入隔腔内的空气从位于羽绒筒子外的泄气管管段上的泄气孔引出至外界。还有一种情况是:当遇到具有良好透气性的羽绒筒子面料时,进入羽绒筒子内的空气有一部分从面料泄出,还有一部分即另一部分按前述过程引出。但是作为羽绒制品,面料上的孔眼(即面料自身的布眼)不能太大,因为孔眼大会出现钻绒(羽绒钻至外界)现象。进而可知,羽绒筒子大小不同,充绒量便不同,具体而言,在充大筒子的羽绒制品时通常要求的空气及羽绒量大,反之同例,于是已有技术中的充绒管如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专利公开的充绒管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困惑:由于在单位时间内随羽绒进入充绒管内(由连接于称重装置与充绒管之间的管路上的气力输送器引入)的气体量是不会因羽绒筒子的大小不同而改变的,并且通常以满足对大筒子充绒要求设计的,因而对于填充小筒子的羽绒制品时,因羽绒量少,往往希望一部分空气在进入羽绒筒子之前引至外界,否则既会使羽绒筒子严重鼓胀,又会影响充绒效率。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925733A推荐的“一种充绒管”是旨在提高排气速度,避免羽绒筒子起泡鼓起,保障顺利完成而提出的。该专利由一进绒管和一出绒管组成,在进、出绒管之间设置有过渡管,在过渡管内部设置过滤网并且在过渡管上设有排气口,在该排气口上连接有排气管,过渡管内的气体可通过过滤网流向排气口。在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16段和0018段至0019段分别描述了两种排气形式:一是从进绒管输入的羽绒进入过渡管,部分气体经过渡管的排气口、排气管排出,避免羽绒筒子起泡鼓起(说明书第0016段);二是一部分气体与羽绒最终流入底片内,再有一部分气体从出绒管与透气网之间形成的空腔经透气网的网孔排出,避免羽绒筒子起泡鼓起(说明书第0018至0019段)。但是该CN104925733A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在进、出绒管之间设置过渡管并在过渡管的过渡管腔内设有过滤网(环状网套),因而在由进绒管引入的羽绒途经过滤网进入出绒管时虽然一部分空气可依次从过滤网上的网孔、过渡管的排气口和排气管引出,但是从进绒口至出绒口之间的长度显著延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充绒速度;其二,为了满足供具有三通效应的过渡管的配接要求,需在进绒管朝向过渡管的一端以及在出绒管朝向过渡管的一端的外壁上分别加工出进、出绒管螺纹,并在过渡管的两端内壁上各加工出过渡管内螺纹,因而不论是制造还是装配均较为麻烦;其三,由于出绒管的管壁上是不存在泄气孔的,因而需在出绒管朝向出绒口的一端配设一透气网(透气网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固定环固定于出绒管上),透气网与出绒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一空腔,从羽绒筒子内回出的空气途经该空腔向外泄出,但是在羽绒筒子内的空气从前述透气网与出绒管的外壁之间的空腔内泄出时,羽绒也会伴随着回气气流进入空腔,导致空腔堵塞,如果不能及时疏堵,那么易引起羽绒筒子鼓起,影响充绒效率,而如果进行疏堵,则会增加在线作业人员的额外的工作负担。鉴此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满足在向大的羽绒筒子内充绒时使进入羽绒筒子内的空气快速向外界回引而在向小的羽绒筒子充绒时使一部分空气在进入羽绒筒子之前向外界回引的要求而藉以避免羽绒筒子鼓起并提高充绒效率、有利于避免自进绒口至出绒口之间的路径冗长化而藉以保障充绒效率、有益于显著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加工与装配、有便于防止羽绒堵塞回气道而藉以避免给在线作业人员增加清堵的额外工作负担的充绒机用的充绒管结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充绒机用的充绒管结构,包括一通绒管,在该通绒管的左端构成有一通绒管进绒口,而在通绒管的右端构成有一通绒管出绒口;一泄气管,该泄气管位于所述通绒管外并且该泄气管的左端以及右端封闭,在泄气管的内壁与通绒管的外壁之间构成有一泄气腔,该泄气腔通过开设在泄气管上的泄气管泄气孔与外界相通,特点是:在所述通绒管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泄气管的左端端部的位置围绕通绒管的圆周方向固定有一隔圈,并且在所述通绒管进绒口与隔圈之间设置有一预泄气腔套管,该预泄气腔套管的右端端面与泄气管的左端端面在隔圈的位置彼此接合,预泄气腔套管的内壁与所述通绒管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预泄气腔,该预泄气腔通过开设在通绒管的左端的通绒管管壁上的通绒管预泄气孔与通绒管的通绒管腔相通,并且预泄气腔套管上开设有一预泄气口,该预泄气口与预泄气腔相通并且在对应于该预泄气口的位置配设有一预泄气控制阀,所述的预泄气腔与所述的泄气腔之间由所述的隔圈分隔。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通绒管的通绒管进绒口上并且围绕通绒管进绒口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通绒管法兰盘,所述的预泄气腔套管的左端与该通绒管法兰盘的右侧构成一体结构。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通绒管法兰盘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充绒机用的充绒管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绒机用的充绒管结构,包括一通绒管(1),在该通绒管(1)的左端构成有一通绒管进绒口(11),而在通绒管(1)的右端构成有一通绒管出绒口(12);一泄气管(2),该泄气管(2)位于所述通绒管(1)外并且该泄气管(2)的左端以及右端封闭,在泄气管(2)的内壁与通绒管(1)的外壁之间构成有一泄气腔(3),该泄气腔(3)通过开设在泄气管(2)上的泄气管泄气孔(21)与外界相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绒管(1)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泄气管(2)的左端端部的位置围绕通绒管(1)的圆周方向固定有一隔圈(13),并且在所述通绒管进绒口(11)与隔圈(13)之间设置有一预泄气腔套管(4),该预泄气腔套管(4)的右端端面与泄气管(2)的左端端面在隔圈(13)的位置彼此接合,预泄气腔套管(4)的内壁与所述通绒管(1)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预泄气腔(5),该预泄气腔(5)通过开设在通绒管(1)的左端的通绒管管壁上的通绒管预泄气孔(14)与通绒管(1)的通绒管腔(15)相通,并且预泄气腔套管(4)上开设有一预泄气口(41),该预泄气口(41)与预泄气腔(5)相通并且在对应于该预泄气口(41)的位置配设有一预泄气控制阀(6),所述的预泄气腔(5)与所述的泄气腔(3)之间由所述的隔圈(13)分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绒机用的充绒管结构,包括一通绒管(1),在该通绒管(1)的左端构成有一通绒管进绒口(11),而在通绒管(1)的右端构成有一通绒管出绒口(12);一泄气管(2),该泄气管(2)位于所述通绒管(1)外并且该泄气管(2)的左端以及右端封闭,在泄气管(2)的内壁与通绒管(1)的外壁之间构成有一泄气腔(3),该泄气腔(3)通过开设在泄气管(2)上的泄气管泄气孔(21)与外界相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绒管(1)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泄气管(2)的左端端部的位置围绕通绒管(1)的圆周方向固定有一隔圈(13),并且在所述通绒管进绒口(11)与隔圈(13)之间设置有一预泄气腔套管(4),该预泄气腔套管(4)的右端端面与泄气管(2)的左端端面在隔圈(13)的位置彼此接合,预泄气腔套管(4)的内壁与所述通绒管(1)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预泄气腔(5),该预泄气腔(5)通过开设在通绒管(1)的左端的通绒管管壁上的通绒管预泄气孔(14)与通绒管(1)的通绒管腔(15)相通,并且预泄气腔套管(4)上开设有一预泄气口(41),该预泄气口(41)与预泄气腔(5)相通并且在对应于该预泄气口(41)的位置配设有一预泄气控制阀(6),所述的预泄气腔(5)与所述的泄气腔(3)之间由所述的隔圈(13)分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比阳特服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