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16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隔离部,隔离部设置于车体内,隔离部与车体的顶部之间形成中空结构;开闭装置,开闭装置设置于车体和隔离部中的至少一个上,中空结构通过开闭装置可选择地与车体内部或车体的外部相连通。将车体的顶部设置成具有中空结构的方式,并在车体和隔离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开闭装置,使得该中空结构能够通过开闭装置选择与车体的内部或外部相连通。这样设置能够使得车体外部的新风能够顺利地进入车体和中空结构内,从而降低了车体的整体温度,从而改善了车体乘坐区域的环境温度,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including a car body, a isolation part, a isolation part set in a car body, a hollow structure between the isolation part and the top of the car body; an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which is set at least one of the car body and the isolation part, and the hollow structure is sel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side or body of the car body by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outside is connected. The roof of the car body is arranged in a hollow structure,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car body and isolat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so that the hollow structure can be connected to the inside or outside of the body through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This setting can make the new wind outside the car body into the car body and the hollow structure, thus reducing the overall temperature of the car body, thus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of the car body riding area, and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user's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夏季由于太阳直照,车辆在停止行驶后其内部温度通常会迅速上升,形成的车内高温在一段时间后会超过室外的空气温度,这使得乘员在再次进入车内时感到极大不适。当以上情形出现时,驾驶员一般通过手动开启新风系统进行车内换气,之后再进行汽车空调的制冷。但是,由于车内座椅、装饰等具有一定的蓄热能力,车内乘员在车内所体验到的闷热感受并不会很快消失,而且车辆启动后的一段时间内汽车空调的能耗也相对较高。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容易造成车辆能耗大续航能力小、用户使用体验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隔离部,隔离部设置于车体内,隔离部与车体的顶部之间形成中空结构;开闭装置,开闭装置设置于车体和隔离部中的至少一个上,中空结构通过开闭装置可选择地与车体内部或车体的外部相连通。进一步地,隔离部上开设有与中空结构相连通的通风孔;和/或车体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用于向中空结构或车体内引入车体的外部的新风。进一步地,隔离部上开设有与中空结构相连通的通风孔,车体具有前部和后部,通风孔包括:第一通风孔,第一通风孔设置于隔离部的靠近前部的一端上。进一步地,车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开闭装置包括:第一风门,第一风门可活动地设置于隔离部上,第一风门具有第一导风位置和第二导风位置,当第一风门位于第一导风位置时,第一风门将从进风口处进入的新风导向第一通风孔处,以使从进风口处进入的新风进入至车体的内部。进一步地,当第一风门位于第二导风位置时,第一风门将从进风口处进入的新风导向中空结构中。进一步地,通风孔还包括: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设置于隔离部的靠近后部的一端上。进一步地,车体上开设有进风口,车辆还包括:风机部,风机部设置于车体内,风机部用于将从进风口处进入中空结构的新风排出,或者,风机部用于将车体内的气流通过第二通风孔排出。进一步地,开闭装置包括:第二风门,第二风门可活动地设置于隔离部上,第二风门具有第三导风位置和第四导风位置,当第二风门位于第三导风位置时,第二风门将第二通风孔打开并将中空结构封闭,以使风机部的吸风口通过第二通风孔与车体内部相连通。进一步地,当第二风门位于第四导风位置时,第二风门将第二通风孔关闭以使风机部的吸风口与中空结构相连通。进一步地,车体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开设于前部的靠近顶部的迎风面上。进一步地,开闭装置包括:活动门,活动门设置于车体上,活动门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当活动门位于打开位置时,进风口与车体的外部相连通,当活动门位于关闭位置时,活动门将进风口关闭。进一步地,活动门沿迎风面所在的平面可滑动地设置。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第一感温装置,第一感温装置设置于车体内,第一感温装置用于检测从进风口处进入车体内的新风的温度;第二感温装置,第二感温装置设置于车体内,第二感温装置用于检测车体内的环境温度。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设置于车体内,第一感温装置和第二感温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第一感温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与第二感温装置检测到的温度的差值控制活动门位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进一步地,隔离部为与车体的车顶平行设置的隔板。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车体的顶部设置成具有中空结构的方式,并在车体和隔离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开闭装置,使得该中空结构能够通过开闭装置选择与车体的内部或外部相连通。这样设置能够使得车体外部的新风能够顺利地进入车体和中空结构内,从而降低了车体的整体温度,从而改善了车体乘坐区域的环境温度,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车体;11、前部;12、后部;13、进风口;20、隔离部;21、第一通风孔;22、第二通风孔;30、中空结构;40、风机部;51、第一风门;52、第二风门;53、活动门;61、第一感温装置;62、第二感温装置。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车辆包括车体10、隔离部20和开闭装置。隔离部20设置于车体10内,隔离部20与车体10的顶部之间形成中空结构30。开闭装置设置于车体10和隔离部20中的至少一个上,中空结构30通过开闭装置可选择地与车体10内部或车体10的外部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将车体的顶部设置成具有中空结构的方式,并在车体和隔离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开闭装置,使得该中空结构能够通过开闭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隔离部(20),所述隔离部(20)设置于所述车体(10)内,所述隔离部(20)与所述车体(10)的顶部之间形成中空结构(30);开闭装置,所述开闭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10)和所述隔离部(20)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中空结构(30)通过所述开闭装置可选择地与所述车体(10)内部或所述车体(10)的外部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隔离部(20),所述隔离部(20)设置于所述车体(10)内,所述隔离部(20)与所述车体(10)的顶部之间形成中空结构(30);开闭装置,所述开闭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10)和所述隔离部(20)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中空结构(30)通过所述开闭装置可选择地与所述车体(10)内部或所述车体(10)的外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20)上开设有与所述中空结构(30)相连通的通风孔;和/或所述车体(10)上开设有进风口(13),所述进风口(13)用于向所述中空结构(30)或所述车体(10)内引入所述车体(10)的外部的新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20)上开设有与所述中空结构(30)相连通的所述通风孔,所述车体(10)具有前部(11)和后部(12),所述通风孔包括:第一通风孔(21),所述第一通风孔(21)设置于所述隔离部(20)的靠近所述前部(11)的一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0)上开设有所述进风口(13),所述开闭装置包括:第一风门(51),所述第一风门(51)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隔离部(20)上,所述第一风门(51)具有第一导风位置和第二导风位置,当所述第一风门(51)位于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门(51)将从所述进风口(13)处进入的新风导向所述第一通风孔(21)处,以使从所述进风口(13)处进入的新风进入至所述车体(10)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风门(51)位于所述第二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门(51)将从所述进风口(13)处进入的新风导向所述中空结构(30)中。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还包括:第二通风孔(22),所述第二通风孔(22)设置于所述隔离部(20)的靠近所述后部(12)的一端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0)上开设有所述进风口(13),所述车辆还包括:风机部(40),所述风机部(40)设置于所述车体(10)内,所述风机部(40)用于将从所述进风口(13)处进入所述中空结构(30)的新风排出,或者,所述风机部(40)用于将所述车体(10)内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孔(22)排出。8.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祖分沈军赵桓梁尤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