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列式轴向磁通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并列式轴向磁通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
技术介绍
双凸极永磁电机(doublysalientpermanentmagnetmotor,DSPM电机)的最初概念可以溯源至1955年,由Rauch和Johnson提出,但受到当时永磁材料和功率器件的限制,难以在实际中应用。随着新的高磁能积的永磁材料的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DSPM电机又重新得到了重视,国内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各种结构形式的DSPM电机,并对电机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双凸极电机机理的深入理解作出了很大贡献。华中理工大学的詹琼华教授提出了一种单相4/6极DSPM电机,定子极采用阶梯形结构,使电机可以可靠起动,且实现双向起动能力(边敦新,詹琼华,哈里布·法迪,郭伟.一种新型双凸极单相永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参数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10):15-19)。东南大学的程明教授提出一种新型的定子永磁型8/6极DSPM电机,相对于6/4极结构具有功率密度高、速度范围宽、转矩脉动小等优点,并针对DSPM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列式轴向磁通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其组成包括:两块定子(1,2)、一块转子(3)、励磁绕组(7)、电枢绕组(8)、轴承(9)、转轴(10)、端盖(12)和机壳(13),其特征在于:励磁绕组(6)和励磁绕组(7)分别绕制在定子(2)上励磁极(203)的内外侧,再将电枢绕组(8)绕制在两块定子(1,2)的励磁极(103,203)上;在电枢绕组(8)绕制完成后将两块定子(1,2)分别安装在转子(3)两侧的机壳(13)上;转子(3)通过键(11)固定在转轴(10)上;最后将两块定子(1,2)通过轴承(9)和端盖(12)固定安装在转轴(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列式轴向磁通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其组成包括:两块定子(1,2)、一块转子(3)、励磁绕组(7)、电枢绕组(8)、轴承(9)、转轴(10)、端盖(12)和机壳(13),其特征在于:励磁绕组(6)和励磁绕组(7)分别绕制在定子(2)上励磁极(203)的内外侧,再将电枢绕组(8)绕制在两块定子(1,2)的励磁极(103,203)上;在电枢绕组(8)绕制完成后将两块定子(1,2)分别安装在转子(3)两侧的机壳(13)上;转子(3)通过键(11)固定在转轴(10)上;最后将两块定子(1,2)通过轴承(9)和端盖(12)固定安装在转轴(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式轴向磁通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其特征在于:定子(1)的组成主要包括:内部导磁环(101)、外部导磁环(102)、励磁极(103)、内部环形永磁体(4)和外部环形永磁体(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式轴向磁通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其特征在于:定子(2)的组成主要包括:内部导磁环(201)、外部导磁环(202)、励磁极(203)、绕制在励磁极(203)内侧的励磁绕组(6)和绕制在励磁极(203)外侧的励磁绕组(7)。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炜,李强,徐忠文,王瑞霞,卢烨,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