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331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导风组件包括:上导风板,上导风板包括可枢转相连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下导风板,下导风板位于上导风板的下侧,下导风板和上导风板之间限定出气体通道,下导风板的限定出气体通道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外凸曲面,外凸曲面朝向远离下导风板的另一侧表面的方向凸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风组件,可以对气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当导风组件应用于空调器时,在保证送风距离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导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在制热时,将导风组件摆转至朝斜下方导风的角度,以将热气流导向房间的底层。然而,由于导风组件的下导风板的导风面为凹面,根据康达效应,气流在经过物体表面时有随表面流动的倾向,因而,热气流在经上述下导风板后易向上流动,同时,热空气密度较小,难以流至房间的底层,从而导致热量集中在房间的顶层,使得房间内温度分布不均匀,舒适性较差;而且,将上述导风组件摆转至更朝向下方的角度,以使热气流吹向底层,会导致空调器的送风距离缩短,只有靠近空调器周围的区域的底层温度较高,同样会导致房间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可以更好地引导气流。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导风组件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保证送风距离的同时,使得房间内温度更加均匀。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导风组件,包括:上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包括可枢转相连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下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位于所述上导风板的下侧,所述下导风板和所述上导风板之间限定出气体通道,所述下导风板的限定出所述气体通道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外凸曲面,所述外凸曲面朝向远离所述下导风板的另一侧表面的方向凸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可枢转相连、且下导风板的限定出气体通道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外凸曲面,使得导风组件可以更好地引导气流的流动。当导风组件应用于空调器时,可以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调整导风组件,从而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端部可枢转地相连。由此,方便了第一导风板的转动,同时保证了气体通道内的风量。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限定出所述气体通道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限定出所述气体通道的表面平行的位置为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相对于所述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为γ,所述γ满足:-35°≤γ≤35°。由此,保证风量的前提下,保证了第一导风板对气流的引导作用,且转动角度范围较小,简化了驱动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相对侧壁贴合,从而可以实现广角送风。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长度之比为a,所述a满足:1/4≤a≤1。由此,保证第一导风板正常转动的同时,保证了第一导风板对气流的引导作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板,所述上导风板与所述下导风板通过所述连接板相连。由此,保证了上导风板与下导风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保证了气体通道形状的稳定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下导风板的横截面上,所述下导风板的两个自由端之间的连线为基准连线,所述基准连线的长度为L,所述外凸曲面到所述基准连线的最大凸出距离为H,所述L与所述H满足:1/10≤H/L≤1/4。由此,在保证风量的前提下,确保下导风板对气流的引导作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下导风板的横截面上,所述外凸曲面的投影包括圆弧线、椭圆线、双曲线、或抛物线中的至少一个。由此,增强了下导风板的多样性,从而提高了导风组件的适用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下导风板的横截面上,所述外凸曲面的投影还包括直线。由此,进一步增强了下导风板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导风组件的适用性。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出风口;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在所述出风口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导风组件,在保证送风距离的同时,使得房间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导风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图4是图3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个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图5是图3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再一个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效果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附图标记:空调器200、壳体101、出风口101a、换热器102、风扇103、导风组件100、气体通道100a、上导风板1、第一导风板11、第二导风板12、下导风板2、外凸曲面20a、基准连线20b、连接板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长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组件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组件100,包括上导风板1和下导风板2。上导风板1包括可枢转相连的第一导风板11和第二导风板12,下导风板2位于上导风板1的下侧,下导风板2和上导风板1之间限定出气体通道100a,下导风板2的限定出气体通道100a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外凸曲面20a,外凸曲面20a朝向远离下导风板2的另一侧表面的方向凸出。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上导风板1和下导风板2上下间隔设置,上导风板1的下表面和下导风板2的上表面之间限定出气体通道100a,气体通道100a具有入口和出口,其中入口可以位于气体通道100a的后端,出口可以位于气体通道100a的前端。下导风板2的上表面形成为外凸曲面20a,外凸曲面20a朝向远离下导风板2的下表面的方向向上凸出。第一导风板11和第二导风板12可以相对转动,以改变上导风板1的下表面,从而改变气体通道100a的流通面积。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当导风组件100应用于空调器200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包括可枢转相连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下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位于所述上导风板的下侧,所述下导风板和所述上导风板之间限定出气体通道,所述下导风板的限定出所述气体通道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外凸曲面,所述外凸曲面朝向远离所述下导风板的另一侧表面的方向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包括可枢转相连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下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位于所述上导风板的下侧,所述下导风板和所述上导风板之间限定出气体通道,所述下导风板的限定出所述气体通道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外凸曲面,所述外凸曲面朝向远离所述下导风板的另一侧表面的方向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端部可枢转地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限定出所述气体通道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限定出所述气体通道的表面平行的位置为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相对于所述初始位置的转动角度为γ,所述γ满足:-35°≤γ≤3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相对侧壁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安生彭杰林蔡序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