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944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油泵,包括油泵本体、进油口、出油口以及连接进油口与出油口的第一过油通道,还包括与油泵本体内的止回装置、溢流装置以及调节装置,所述止回装置包括设在第一过油通道内的阀座、与阀座配合密封的阀芯以及与第一过油通道配合的封盖,所述阀芯与封盖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封盖内设有过油腔,所述过油腔底部设有与第一过油通道相通的第一通孔。相比现有的油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多,工作效率高以及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油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油泵。
技术介绍
通常油泵需要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才能正常运转,所以需要将油泵与电机进行连接。现有的油泵功能单一,导致工作效率低,也可能导致出现漏油的情况,造成经济损失。现有的油泵维修不方便,不能及时的对内部进行泄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多,工作效率高以及维修方便的油泵。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油泵,包括油泵本体、进油口、出油口以及连接进油口与出油口的第一过油通道,还包括与油泵本体内的止回装置、溢流装置以及调节装置,所述止回装置包括设在第一过油通道内的阀座、与阀座配合密封的阀芯以及与第一过油通道配合的封盖,所述阀芯与封盖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封盖内设有过油腔,所述过油腔底部设有与第一过油通道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溢流装置包括第二过油通道、设在第二过油通道上端口的导油块、设在第二过油通道内且与导油块配合的泄油块以及设在第二过油通道下端口的回流管,所述导油块内设有向下缩口且与第二过油通道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泄油块内设有向下扩口且与第二过油通道相通的第三通孔,所述封盖内设有连通过油腔与第二过油通道的第四通孔;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封盖上方的端盖、设在端盖内的压块以及与端盖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所述压块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顶部套设于调节螺杆尾端,所述端盖底部设有与第二过油通道相通的阶梯槽,所述压块位于阶梯槽内,所述压块与导油块之间设有与两者接触的密封片。采用上述结构,将油泵连接油管,油通过进油口进入到第一过油通道,油将阀芯向上推,打开阀芯后进入过油腔,再从出油口流出。当油泵关闭时,止回装置中的阀芯与阀座紧密配合密封,防止过油腔内的油回流以及防止第一过油通道内的油流入过油腔。第一弹簧能够便于阀芯被推开后回位,还能够使得阀芯与阀座密封的更好。溢流装置能够使得过油腔里多余的油能够顺着第二过油通道流入至回流管,回流管的末端连接至第一过油通道端口,从而避免了浪费,减少了成本。导油块能够便于油流入第二过油通道,泄油块能够加快油的流速,从而加快了工作效率。调节装置能够通过选准调节螺杆控制弹簧的预紧力,从而控制了油从过油腔进入第二过油通道的压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上设有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包括与过油腔相通的螺孔以及与螺孔相配合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末端设有与过油腔配合密封的堵头。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旋转调节杆,过油腔通过螺孔与端盖外部相通,从而释放了内部的压力,便于油泵的维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顶部套设有与端盖螺纹连接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与端盖之间设有密封圈。采用上述结构,保护盖能够避免调节杆被随意松动,而影响油泵的工作。密封圈能够很好的防止油从螺孔内漏出,从而避免了浪费,减少了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螺杆顶部套设有与端盖螺纹连接的套盖。采用上述结构,套盖能够防止调节螺杆被随意松动,增加了油泵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座与阀芯之间设有弹性片。采用上述结构,弹性片能够很好地使得阀座与阀芯进行密封,阀座或阀芯如果有磨损,可以进行补偿,从而增加了油泵使用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的油泵,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多,工作效率高以及维修方便。将油泵连接油管,油通过进油口进入到第一过油通道,油将阀芯向上推,打开阀芯后进入过油腔,再从出油口流出。当油泵关闭时,止回装置中的阀芯与阀座紧密配合密封,防止过油腔内的油回流以及防止第一过油通道内的油流入过油腔。第一弹簧能够便于阀芯被推开后回位,还能够使得阀芯与阀座密封的更好。溢流装置能够使得过油腔里多余的油能够顺着第二过油通道流入至回流管,回流管的末端连接至第一过油通道端口,从而避免了浪费,减少了成本。导油块能够便于油流入第二过油通道,泄油块能够加快油的流速,从而加快了工作效率。调节装置能够通过选准调节螺杆控制弹簧的预紧力,从而控制了油从过油腔进入第二过油通道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油泵本体;11-进油口;12-出油口;13-第一过油通道;2-止回装置;21-阀座;22-阀芯;23-封盖;231-过油腔;232-第一通孔;233-第二通孔;24-第一弹簧;3-溢流装置;31-第二过油通道;32-导油块;321-第三通孔;33-泄油块;331-第四通孔;4-调节装置;41-端盖;42-压块;421-凹槽;43-调节螺杆;44-第二弹簧;5-密封片;6-泄压装置;61-调节杆;62-堵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多功能油泵,包括油泵本体1、进油口11、出油口12以及连接进油口11与出油口12的第一过油通道13,还包括与油泵本体1内的止回装置2、溢流装置3以及调节装置4,所述止回装置2包括设在第一过油通道13内的阀座21、与阀座21配合密封的阀芯22以及与第一过油通道13配合的封盖23,所述阀芯22与封盖23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4,所述封盖23内设有过油腔231,所述过油腔231底部设有与第一过油通道13相通的第一通孔232;所述溢流装置3包括第二过油通道31、设在第二过油通道31上端口的导油块32、设在第二过油通道31内且与导油块32配合的泄油块33以及设在第二过油通道31下端口的回流管,所述导油块32内设有向下缩口且与第二过油通道31相通的第二通孔233,所述泄油块33内设有向下扩口且与第二过油通道31相通的第三通孔321,所述封盖23内设有连通过油腔231与第二过油通道31的第四通孔331;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封盖23上方的端盖41、设在端盖41内的压块42以及与端盖41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43,所述压块42顶部设有凹槽421,所述凹槽421内设有第二弹簧44,所述第二弹簧44顶部套设于调节螺杆43尾端,所述端盖41底部设有与第二过油通道31相通的阶梯槽,所述压块42位于阶梯槽内,所述压块42与导油块32之间设有与两者接触的密封片5。采用上述结构,将油泵连接油管,油通过进油口11进入到第一过油通道13,油将阀芯22向上推,打开阀芯22后进入过油腔231,再从出油口12流出。当油泵关闭时,止回装置2中的阀芯22与阀座21紧密配合密封,防止过油腔231内的油回流以及防止第一过油通道13内的油流入过油腔231。第一弹簧24能够便于阀芯22被推开后回位,还能够使得阀芯22与阀座21密封的更好。溢流装置3能够使得过油腔231里多余的油能够顺着第二过油通道31流入至回流管,回流管的末端连接至第一过油通道13端口,从而避免了浪费,减少了成本。导油块32能够便于油流入第二过油通道31,泄油块33能够加快油的流速,从而加快了工作效率。调节装置4能够通过选准调节螺杆43控制弹簧的预紧力,从而控制了油从过油腔231进入第二过油通道31的压力。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41上设有泄压装置6,所述泄压装置6包括与过油腔231相通的螺孔以及与螺孔相配合的调节杆61,所述调节杆61末端设有与过油腔231配合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油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油泵,包括油泵本体、进油口、出油口以及连接进油口与出油口的第一过油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油泵本体内的止回装置、溢流装置以及调节装置,所述止回装置包括设在第一过油通道内的阀座、与阀座配合密封的阀芯以及与第一过油通道配合的封盖,所述阀芯与封盖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封盖内设有过油腔,所述过油腔底部设有与第一过油通道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溢流装置包括第二过油通道、设在第二过油通道上端口的导油块、设在第二过油通道内且与导油块配合的泄油块以及设在第二过油通道下端口的回流管,所述导油块内设有向下缩口且与第二过油通道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泄油块内设有向下扩口且与第二过油通道相通的第三通孔,所述封盖内设有连通过油腔与第二过油通道的第四通孔;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封盖上方的端盖、设在端盖内的压块以及与端盖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所述压块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顶部套设于调节螺杆尾端,所述端盖底部设有与第二过油通道相通的阶梯槽,所述压块位于阶梯槽内,所述压块与导油块之间设有与两者接触的密封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油泵,包括油泵本体、进油口、出油口以及连接进油口与出油口的第一过油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油泵本体内的止回装置、溢流装置以及调节装置,所述止回装置包括设在第一过油通道内的阀座、与阀座配合密封的阀芯以及与第一过油通道配合的封盖,所述阀芯与封盖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封盖内设有过油腔,所述过油腔底部设有与第一过油通道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溢流装置包括第二过油通道、设在第二过油通道上端口的导油块、设在第二过油通道内且与导油块配合的泄油块以及设在第二过油通道下端口的回流管,所述导油块内设有向下缩口且与第二过油通道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泄油块内设有向下扩口且与第二过油通道相通的第三通孔,所述封盖内设有连通过油腔与第二过油通道的第四通孔;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封盖上方的端盖、设在端盖内的压块以及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全罗建成张宁姜炳姜启富胡新中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思普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