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压扩头钢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420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压扩头钢管桩,包括中空的桩基主体,所述桩基主体前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续的螺旋叶片;在所述桩基主体的前端头设置有向前突出的掘削刀。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垂直方向给予上面的建筑物极大的支撑力,且有利于大大提高钢管桩的施工效率,同时保证钢管桩施工过程中的整体垂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压扩头钢管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一种旋压扩头钢管桩。
技术介绍
钢管桩,目前广泛用于桥梁、码头、房屋等从小型到大型建筑物的桩基础中,无论起吊运输或是沉桩接桩都很方便,其特点是承载力高,目前的钢管桩一般是中空筒状,采用打桩机和打桩锤钻入地层中,但采用目前的钢管桩进行施工时,钢管桩不容易被钻入至地层中,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且钢管桩与地层的接触面小,支撑力稍弱。目前有部分专利记载有关于设置有螺旋状叶片的钢管桩,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2369327B的专利技术专利“钢管桩和钢管桩的施工方法”,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第一钢管桩,其具有:中空的第一钢管;和在从第一钢管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的方向上、在第一钢管的外周以一定且相等的间距螺旋状地形成至少一周以上的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钢管桩,其具有:中空的第二钢管;和在从第二钢管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的方向上、在第二钢管的外周以一定的相等间距而螺旋状地形成至少一周以上的第二螺旋叶片,在上述第一钢管的一端侧、将上述第一钢管的全周中的一部分周部沿上述第一螺旋叶片切除而成的第一切口部;以及在上述第一钢管的一端侧、将上述第一切口部的始端部和终端部连结而将上述第一钢管的全周中的上述一部分周部以外的其他部分周部切除而成的第二切口部。该钢管桩和钢管桩的施工方法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且能部分减少对周围地层的扰动,但该钢管桩采用切口的方式不利于保持钢管桩的整体垂直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压扩头钢管桩,能在垂直方向给予上面的建筑物极大的支撑力,且有利于大大提高钢管桩的施工效率,同时保证钢管桩施工过程中的整体垂直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压扩头钢管桩,包括中空的桩基主体,所述桩基主体前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续的螺旋叶片;在所述桩基主体的前端头设置有向前突出的掘削刀。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从桩基主体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且沿着桩基主体的外周面向长度方向螺旋卷绕,所述螺旋叶片的起始处与桩基主体的前端头留存有一定的距离。优选的,所述掘削刀包括内掘削刀和外掘削刀;所述内掘削刀在桩基主体的径向上不突出于桩基主体的外圆周,所述外掘削刀在桩基主体的径向上部分突出于桩基主体的外圆周。优选的,至少有一个所述掘削刀具有倾斜的刃部,所述刃部设在掘削刀钻入地层时旋转方向的正向面或相反面。更优选的,所述内掘削刀的高度大于外掘削刀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桩基主体的前端头设置有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掘削刀。优选的,所述内掘削刀设置有两个以上,内掘削刀相对桩基主体前端头的中心呈环形阵列排列;所述外掘削刀设置有两个以上,外掘削刀相对桩基主体前端头的中心呈环形阵列排列。更优选的,所述内掘削刀靠近桩基主体前端头中心的一端高度大于远离桩基主体前端头中心的一端高度;所述外掘削刀靠近桩基主体前端头中心的一端高度大于远离桩基主体前端头中心的一端高度。更优选的,所述内掘削刀靠近桩基主体前端头中心一端与远离桩基主体前端头中心一端的高度差,大于外掘削刀靠近桩基主体前端头中心一端与远离桩基主体前端头中心一端的高度差。更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径是桩基主体的外径的1.2~3.5倍,从桩基主体的轴向上看,螺旋叶片绕桩基主体的外周面螺旋卷绕了1~3圈。以上所述的旋压扩头钢管桩,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专利技术设置了连续的螺旋叶片以及掘削刀,在旋压入地下时,螺旋叶片会触发巨大的垂直方向作用力,促进钢管桩旋压入地盘中,而掘削刀能起到向下垂直的贯入和导向作用,同时将硬质障碍物包括石头、硬土块等排到掘削刀外侧、再由掘削刀外侧排至螺旋叶片外侧或上方,因此,通过螺旋叶片和掘削刀的双重作用,大大加强了钢管桩的垂直性和施工效率。(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控制螺旋叶片的起始处与桩基主体的前端头留存有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在施工时保持钢管桩整体的垂直度,而不受螺旋叶片有一定倾斜度的影响,同时由于前端部的预先钻进,在旋压开始时对整个钢管桩能起到稳定作用,提高了钢管桩的垂直性,同时也能极大的减少螺旋叶片对周围地层的扰动,从而增加本专利技术钢管桩的支撑力和抗拔能力。(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了内掘削刀和外掘削刀,内掘削刀不突出于桩基主体的外圆周,有利于增强垂直方向的导向功能,且在地层为粘土土质时,有利于避免粘土在钢管桩前端形成团状物影响钢管桩的钻进,外掘削刀部分突出于桩基主体的外圆周,有利于在施工完成后与周围的地层进行咬合,防止施工后钢管桩进一步旋压入地层中,起到锚固的作用。(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在掘削刀设置了倾斜的刃部,当刃部是设在掘削刀钻入地层时旋转方向的相反面时,在施工以及使用后如果不再需要用到钢管桩,可以借助刃部的作用向与施工时的相反的方向旋转,从地层中退出钢管桩,掘削刀的刃部在退出地层时于旋转方向成倾斜角度,因此刃部与地盘的咬合力更容易抵消,并且旋转时倾斜面会发挥把钢管桩向上推的作用力,使得钢管桩的拆除更加有效率;这时,本专利技术的钢管桩可重复多次利用,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节能能源。当刃部是设在掘削刀钻入地层时旋转方向的正向面时,掘削刀的刃部能帮助钢管桩的端部向下及向前掘削周围的地层,从而帮助提高钢管桩的施工效率。(5)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在垂直方向给予上面的建筑物极大的支撑力,以及能加强上面建筑物的抗拔能力,且有利于大大提高钢管桩的施工效率,同时保证钢管桩施工过程中的整体垂直度和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下桩基的下方斜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上方斜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箭头Ⅳ方向看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箭头Ⅴ方向看到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的箭头Ⅵ方向看到的结构示意图。图7(A)是图3的箭头ⅦA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图7(B)是图3的箭头ⅦB方向看到的底面图,图7(C)是图3的底板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3的桩基的二点锁线切断后,箭头Ⅷ方向看到的部分断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4的桩基的二点锁线切断后,箭头Ⅸ方向看到的部分断面结构示意图。图10(A)是图1的桩基的内侧掘削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0(B)是内侧掘削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1(A)是图1的桩基的外侧掘削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1(B)是外侧掘削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及附图。本实施例和附图中所示的钢管桩,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桩基主体10、螺旋叶片20、底板30与、内掘削刀41、外掘削刀42组合而成的钢管桩,通过桩基主体10的旋转来推进地层,埋设到指定位置(深度),作为构造物或建筑物的基础桩被使用。在本实施例中以下所说的建筑物这个词语,也可以代表为构造物。本实施例采用的桩基主体10是,长筒方向直线状延展的筒状(这里是圆筒状)。在桩基主体10前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续的螺旋叶片20;在桩基主体10的前端头设置有向前突出的掘削刀。更详细的,螺旋叶片20的外径大于桩基主体10的外径,固定于桩基主体10前端部的外周面,在施工时与桩基主体10一同旋转,旋转时将桩基主体10旋压入地层中。螺旋叶片20可以是使用钢板切断成型,向桩基主体10外周面的外侧突出,同时沿着桩基主体10的外周面向长度方向螺旋状卷绕在桩基主体10上,外周面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压扩头钢管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压扩头钢管桩,包括中空的桩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主体前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续的螺旋叶片;在所述桩基主体的前端头设置有向前突出的掘削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压扩头钢管桩,包括中空的桩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主体前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续的螺旋叶片;在所述桩基主体的前端头设置有向前突出的掘削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压扩头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从桩基主体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且沿着桩基主体的外周面向长度方向螺旋卷绕,所述螺旋叶片的起始处与桩基主体的前端头留存有一定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压扩头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掘削刀包括内掘削刀和外掘削刀;所述内掘削刀在桩基主体的径向上不突出于桩基主体的外圆周,所述外掘削刀在桩基主体的径向上部分突出于桩基主体的外圆周。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旋压扩头钢管桩,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所述掘削刀具有倾斜的刃部,所述刃部设在掘削刀钻入地层时旋转方向的正向面或相反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压扩头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掘削刀的高度大于外掘削刀的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旋压扩头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袋盛义岛袋云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盛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