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光催化循环处理的污水中转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392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光催化循环处理的污水中转池,包括池体,所述的池体上设有污水进管、所述的池体侧面底部设有污水出管,所述的池体为封闭式结构,所述的池体内的顶部沿池体内流水方向依次竖直设置有若干个上隔墙,且两相邻上隔墙之间的空间内设有下隔墙,所述的下隔墙的底端与池体内底部固结,使相邻的上隔墙、下隔墙之间相互错位设置,所述的污水进管对应的池体内设有进污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污水出管对应的池体内设有出污液位传感器,所述的下隔墙与池体侧面之间的空间的底部、两相邻下隔墙之间的空间的底部均设有排放管,所述的池体的顶部设有超声波换能器、控制器,所述的上隔墙的两侧分别设有超声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光催化循环处理的污水中转池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光催化循环处理的污水中转池。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农业污染主是因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的农药和化肥,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生活污水主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大多处理程度不够,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光催化污水处理是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利用光催化原理处理污水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缺点。光催化污水处理中核心处理单元是光催化反应器,工艺中通常是采用多级光催化反应的方法,并且不断使污水循环处理,从而达到高处理效果。其中,污水循环时,是进入污水中转池中,再经中转池进入下一轮循环处理。由于处理过程中的污水在循环时会带有反映生成的杂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污水光催化循环处理的污水中转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污水光催化循环处理的污水中转池,包括池体(1),所述的池体(1)上设有污水进管(2)、所述的池体(1)侧面底部设有污水出管(3),其特征是:所述的池体(1)为封闭式结构,所述的池体(1)内的顶部沿池体(1)内流水方向依次竖直设置有若干个上隔墙(4),所述的上隔墙(4)的底端与池体(1)内底部之间的距离为上隔墙(4)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且两相邻上隔墙(4)之间的空间内设有下隔墙(5),所述的下隔墙(5)的底端与池体(1)内底部固结,上端与池体(1)内顶部之间的距离为下隔墙(5)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使相邻的上隔墙(4)、下隔墙(5)之间相互错位设置,所述的上隔墙(4)、下隔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光催化循环处理的污水中转池,包括池体(1),所述的池体(1)上设有污水进管(2)、所述的池体(1)侧面底部设有污水出管(3),其特征是:所述的池体(1)为封闭式结构,所述的池体(1)内的顶部沿池体(1)内流水方向依次竖直设置有若干个上隔墙(4),所述的上隔墙(4)的底端与池体(1)内底部之间的距离为上隔墙(4)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且两相邻上隔墙(4)之间的空间内设有下隔墙(5),所述的下隔墙(5)的底端与池体(1)内底部固结,上端与池体(1)内顶部之间的距离为下隔墙(5)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使相邻的上隔墙(4)、下隔墙(5)之间相互错位设置,所述的上隔墙(4)、下隔墙(5)将池体(1)内划分成污水蛇形流动空间,所述的污水进管(2)对应的池体(1)内设有进污液位传感器(6),所述的污水出管(3)对应的池体(1)内设有出污液位传感器(7),所述的下隔墙(5)与池体(1)侧面之间的空间的底部、两相邻下隔墙(5)之间的空间的底部均设有排放管(8),所述的污水进管(2)、污水出管(3)、排放管(8)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的池体(1)的顶部设有超声波换能器(9)、控制器(10),所述的上隔墙(4)的两侧分别设有超声棒(11),且超声棒(11)与超声波换能器(9)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王家强刘志云姜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浚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