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17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由顶板、第二侧板、底板和第一侧板构成,箱体包含若干腔室,腔室与顶板之间设有第一风道,腔室与第二侧板之间设有第二风道,腔室与底板之间设有第三风道,腔室与第一侧板之间设有第四风道,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第四风道形成循环风道,第一侧板开设有一开口,开口与热风装置相连通,热风装置向箱体通入热风。该集装箱可快速通风干燥,使得集装箱处于干燥的环境。

A container

A container, consisting of a roof, a second side plate, a bottom plate and a first side board, is composed of a box with a first air duct between the chamber and the top plate, a second air duct between the chamber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and a third air duct between the chamber and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chamber and the first side. There are fourth air channels between the plates. The first air duct, the second air duct, the third air duct and the fourth air duct form a circulation duct. The first side plate opens with one opening, the open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hot air device, and the hot air device enters the hot air to the box. The container can be quickly ventilated and dried, causing the container to be in a dry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的
,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
技术介绍
在货运过程中,如遇阴雨天,空气潮湿海域,梅雨季节,简单的机械通风很难使得集装箱内干燥,由于环境空气湿度大,风通道集装箱内,集装箱内的水分很难除去,而某些货物需要在干燥的条件下保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由顶板、第二侧板、底板和第一侧板构成,箱体包含若干腔室,腔室与顶板之间设有第一风道,腔室与第二侧板之间设有第二风道,腔室与底板之间设有第三风道,腔室与第一侧板之间设有第四风道,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第四风道形成循环风道,第一侧板开设有一开口,开口与热风装置相连通,热风装置向箱体通入热风。集装箱顶部设有限高线,预留空间形成第一风道,底板采用T地板形成第三风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导风槽与腔室之间形成第四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导风槽的横截面为“Ω”或“I”形。热风装置通入的热风,沿着第四风道向上进入预留的第一风道,其中,第二风道可设有风机,将热风引导进入第二风道,之后热风进入T地板,即第三风道,第三风道内可设有风机,将热风引至第四风道,从而形成循环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腔室之间设有第五风道,与第一风道、第三风道、第四风道形成内部循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风装置包括蒸汽加热器,蒸汽加热器连通有进风管和出风管,出风管与开口连通,蒸汽加热器还连接有蒸汽进气管路和蒸汽出气管路,蒸汽进气管路设有第一蒸汽阀,蒸汽出气管路设有第二蒸汽阀。机械通风通过蒸汽加热器将冷空气变为热空气,热空气通入箱体,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货舱干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蒸汽出气管路上设有疏水阀,所述蒸汽出气管路连接有软管,软管与设于外部的淡水收集装置相连通。可充分利用冷凝的水蒸气,弥补货运时缺乏的淡水资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风的温度控制在40-80℃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板、第二侧板、底板内壁均铺设隔热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1,箱体1由顶板11、第二侧板12、底板13和第一侧板14构成,箱体1包含若干腔室19,腔室19与顶板11之间设有第一风道15,腔室19与第二侧板12之间设有第二风道16,腔室19与底板13之间设有第三风道17,腔室19与第一侧板14之间设有第四风道18,第一风道15、第二风道16、第三风道17、第四风道18形成循环风道,第一侧板14开设有一开口2,开口2与热风装置3相连通,热风装置3向箱体1通入热风。集装箱箱体1顶部设有限高线,预留空间形成第一风道15,底板13采用T地板形成第三风道17,第一侧板14和第二侧板12通过导风槽与腔室19之间形成第四风道18和第二风道16,其中导风槽的横截面为“Ω”或“I”形。其中,第二风道16可设有风机,将热风从第一风道引导进入第二风道16,第四风道18内可设有风机,将热风从第三风道引至第四风道18。相邻腔室19之间设有第五风道,与第一风道15、第三风道17、第四风道18形成内部循环。如图2所示,热风装置3包括蒸汽加热器31,蒸汽加热器31连通有进风管33和出风管32,出风管32与开口2连通,蒸汽加热器31还连接有蒸汽进气管路34和蒸汽出气管路35,蒸汽进气管路34设有第一蒸汽阀38,蒸汽出气管路35设有第二蒸汽阀39。蒸汽出气管路35上设有疏水阀36,蒸汽出气管路35连接有软管37,软管37与设于外部的淡水收集装置相连通。热风的温度控制在40-80℃之间。工作原理:机械通风将冷风通过进风管33进入蒸汽加热器31进行加热,之后通过出风管32将热风通入箱体1,沿着第四风道18向上进入预留的第一风道15,其中,第二风道16可设有风机,将热风引导进入第二风道16,之后热风进入第三风道17,第四风道18内可设有风机,将热风引至第四风道18,从而形成循环风,对箱体1进行干燥通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方案中的集装箱可快速通风干燥,使得集装箱处于干燥的环境。以上表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集装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由顶板(11)、第二侧板(12)、底板(13)和第一侧板(1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含若干腔室(19),所述腔室(19)与顶板(11)之间设有第一风道(15),所述腔室(19)与第二侧板(12)之间设有第二风道(16),所述腔室(19)与底板(13)之间设有第三风道(17),所述腔室(19)与第一侧板(14)之间设有第四风道(18),所述第一风道(15)、第二风道(16)、第三风道(17)、第四风道(18)形成循环风道,所述第一侧板(14)开设有一开口(2),所述开口(2)与热风装置(3)相连通,所述热风装置(3)向箱体(1)通入热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由顶板(11)、第二侧板(12)、底板(13)和第一侧板(1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含若干腔室(19),所述腔室(19)与顶板(11)之间设有第一风道(15),所述腔室(19)与第二侧板(12)之间设有第二风道(16),所述腔室(19)与底板(13)之间设有第三风道(17),所述腔室(19)与第一侧板(14)之间设有第四风道(18),所述第一风道(15)、第二风道(16)、第三风道(17)、第四风道(18)形成循环风道,所述第一侧板(14)开设有一开口(2),所述开口(2)与热风装置(3)相连通,所述热风装置(3)向箱体(1)通入热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腔室(19)之间设有第五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15)、第三风道(17)、第四风道(18)形成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军刘祥军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胜狮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