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ual mode six speed ratio hybrid power vehicle drive system, which includes engine, No.1 motor, No. two motor, forward star row, middle row star row, rear row star row, No.1 brakes, two brakes, No. 1 clutch, No. two clutch and three clutch and so on. The middle planetary row is double planetary row. Star row. By controlling the switch between the brake and the clutch, the power system can realize the pure electric mode, the input power diverting mode, the first compound power diverting mode, the two compound power shunt mode, the six fixed speed ratio mode, the parallel mode, the regenerative braking mode and the car power generation m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六速比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双模六速比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大,汽车在方便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由于我国石油的来源主要靠进口,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关于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这严重影响我国的国家安全。因此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各大汽车公司积极响应并分别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当前因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的一些关键技术尚未突破,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尚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现阶段的要求。此外因电能在我国的主要来源还是火力发电,若从能源的源头来看,纯电动汽车的能源清洁度和能量利用率将大打折扣。混合动力汽车因其技术不仅能满足人们对汽车性能的需求而且能较大程度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而成为现阶段较好的一种动力形式。混合动力汽车按其动力传递形式可分为:串联式混合动力、并联式混合动力和混联式混合动力。串联式混合动力虽然可使发动机始终工作于最优工作曲线附近,但因其能量的传递过程存在由机械能到电能再到机械的二次转换,所以能量的传递效率较低。并联式混合 ...
【技术保护点】
双模六速比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前行星排、中行星排、后行星排、一号电机(22)、二号电机(2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号制动器(20)、二号制动器(24)、一号离合器(5)、二号离合器(11)、三号离合器(12)、主动输出轮(13)、被动输出轮(15)、主动输入轮(2)、被动输入轮(21)、动力输出轴(14);所述的前行星排包括前排行星轮(4)、前排太阳轮(19)、前排行星架(3)、前排齿圈(18);所述的前排太阳轮(19)与所述前排行星轮(4)相啮合,所述的前排行星轮(4)与所述的前排齿圈(18)相啮合;所述的前排太阳轮(19)与所述的一号电机(22)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模六速比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前行星排、中行星排、后行星排、一号电机(22)、二号电机(2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号制动器(20)、二号制动器(24)、一号离合器(5)、二号离合器(11)、三号离合器(12)、主动输出轮(13)、被动输出轮(15)、主动输入轮(2)、被动输入轮(21)、动力输出轴(14);所述的前行星排包括前排行星轮(4)、前排太阳轮(19)、前排行星架(3)、前排齿圈(18);所述的前排太阳轮(19)与所述前排行星轮(4)相啮合,所述的前排行星轮(4)与所述的前排齿圈(18)相啮合;所述的前排太阳轮(19)与所述的一号电机(22)的动力输出轴相连,一号电机(22)的动力输出轴为空心轴;所述的一号电机(22)的定子部分固定在车架上;所述的一号制动器(20)的主动部分与一号电机(22)的动力输出轴相连,一号制动器(20)的被动部分与车架相连;所述的前排齿圈(18)与所述的二号电机(23)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所述的二号电机(23)的定子部分固定在车架上;所述的二号制动器(24)的主动部分与所述的二号电机(23)的动力输出轴相连,二号制动器(24)的被动部分与车架相连;所述的中行星排包括中排一号行星轮(6)、中排二号行星轮(7)、中排太阳轮(17)、中后排齿圈(8)、中后排行星架(10);所述的中排太阳轮(17)与所述的中排二号行星轮(7)相啮合,所述的中排二号行星轮(7)与所述的中排一号行星轮(6)相啮合,所述的中排一号行星轮(6)和所述的中排二号行星轮(7)空套在中后排行星架(10)的左端光轴部分,所述中排一号行星轮(6)与所述的中后排齿圈(8)相啮合;所述的中排太阳轮(17)通过开有花键的轴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华,纪人桓,宋大凤,杨南南,王越,李广含,董兵兵,崔皓勇,王振伟,孙可华,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