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石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983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花生石磨;包括上磨盘和下磨盘,上磨盘和下磨盘的中心分别开设有上中轴孔和下中轴孔,立柱穿过中轴孔与杠杆相连接,上磨盘的上中轴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物料孔和第二物料孔,上磨盘的下表面围绕上中轴孔设有上磨膛,沿着上磨膛的圆周上设有十个上研磨区,每个上研磨区上均设有上斜槽和与上斜槽相交的上沟槽,上斜槽和上沟槽的相交处形成菱形上磨齿,所述上磨膛的内部设有“S”型凸起,“S”型凸起的“S”型第一开口端与第一物料孔相对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花生的营养成分不被损害,石磨含有的矿物质与花生营养元素天然混合,融为一体,纯正原味,绿色天然,营养健康适合现代人口感的优点。

A peanut stone mill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n upper grinding disc and a lower grinding disc. The center of the upper grinding disc and the lower grinding disc are provided with upper middle shaft holes and lower middle shaft holes respectively. The column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lever through the middle shaft hole, and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middle shaft holes of the upper grinding disc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material hole and a second material hole,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upper grinding disc is circumvant. There are ten upper grinding zones on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upper grinding chamber. Each upper grinding zone is equipped with a upper trench and an upper groove intersected with the upper inclined slot, and a diamond grinding tooth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upper and upper grooves. The interior of the upper grinding chamber has a \S\ type convex, \S\ type \S\ type. The first opening end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material hole, which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so that the nutrient components of peanut are not damaged. The minerals contained in the stone mill blend naturally with the nutrient elements of peanuts. It is pure original flavor, green natural, and healthy nutrition is suitable for modern people's t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生石磨
本技术属于石磨
,具体涉及一种花生石磨。
技术介绍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现代的榨油技术多为机械榨油的方法,这种方法生产效率高,但是很容易使得花生中的营养成分缺失,不能够把花生中的营养成分都保存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保留花生中的营养成分的一种花生石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包括上磨盘和下磨盘,上磨盘和下磨盘的中心分别开设有上中轴孔和下中轴孔,立柱穿过中轴孔与杠杆相连接,上磨盘的上中轴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物料孔和第二物料孔,上磨盘的下表面围绕上中轴孔设有上磨膛,沿着上磨膛的圆周上设有十个上研磨区,每个上研磨区上均设有上斜槽和与上斜槽相交的上沟槽,上斜槽和上沟槽的相交处形成菱形上磨齿,所述上磨膛的内部设有“S”型凸起,“S”型凸起的“S”型第一开口端与第一物料孔相对应,“S”型凸起的“S”型第二开口端与第二物料孔相对应;所述的下磨盘的上表面围绕下中轴孔设有下磨膛,沿着下磨膛的圆周上设有十个下研磨区,每个下研磨区上均设有下斜槽和与下斜槽相交的下沟槽,下斜槽和下沟槽的相交处形成菱形下磨齿。优选地,所述的上斜槽的长度大于上沟槽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的下斜槽的长度大于下沟槽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的上磨膛的表面为中间高四周低。优选地,所述的下磨膛的表面为中间低四周高。优选地,所述的“S”型凸起的两个弧形区的厚度为41mm,“S”型凸起两头区的厚度为28mm。优选地,所述的上斜槽的深度为5mm。优选地,所述的上斜槽和上沟槽的夹角小于88°,下斜槽和下沟槽的夹角小于88°。优选地,所述的上磨盘和下磨盘的直径均为1000mm,厚度均为260mm。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花生的营养成分不被损害,石磨含有的矿物质与花生营养元素天然混合,融为一体,纯正原味,绿色天然,营养健康适合现代人口感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磨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如图1、2、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花生石磨,包括上磨盘1和下磨盘2,上磨盘1和下磨盘2的中心分别开设有上中轴孔3和下中轴孔14,立柱4穿过中轴孔3与杠杆21相连接,上磨盘1的上中轴孔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物料孔5和第二物料孔6,上磨盘1的下表面围绕上中轴孔3设有上磨膛7,沿着上磨膛7的圆周上设有十个上研磨区,每个上研磨区上均设有上斜槽8和与上斜槽8相交的上沟槽9,上斜槽8和上沟槽9的相交处形成菱形上磨齿10,所述上磨膛6的内部设有“S”型凸起11,“S”型凸起11的“S”型第一开口端12与第一物料孔5相对应,“S”型凸起11的“S”型第二开口端13与第二物料孔6相对应;所述的下磨盘2的上表面围绕下中轴孔14设有下磨膛15,沿着下磨膛15的圆周上设有十个下研磨区,每个下研磨区上均设有下斜槽16和与下斜槽16相交的下沟槽17,下斜槽16和下沟槽17的相交处形成菱形下磨齿18。所述的上斜槽8的长度大于上沟槽9的长度。所述的下斜槽16的长度大于下沟槽17的长度。所述的上磨膛7的表面为中间高四周低。所述的下磨膛15的表面为中间低四周高。所述的“S”型凸起11的两个弧形区19的厚度为41mm,“S”型凸起11两头区20的厚度为28mm。所述的上斜槽8的深度为5mm。所述的上斜槽8和上沟槽9的夹角小于88°,下斜槽16和下沟槽17的夹角小于88°。所述的上磨盘1和下磨盘2的直径均为1000mm,厚度均为260mm。本技术的石材以砂石岩、火成岩及沉积岩等为主要石料,其中要考虑质地坚硬均匀,无风化、无解理、无分层,颗粒均匀并且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对生物、无害的,二氧化硅含量多在70%以上。石料颜色方面,以灰白色、肉红色为准,主要由石英、长石和少量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组成。石英含量为20%~40%,碱性长石多于斜长石,约占长石总量的2/3以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物料首先从第一物料孔5和第二物料孔6进入石磨,然后经“S”型第一开口端12和“S”型第二开口端13进入上斜槽8、上沟槽9、下斜槽16和下沟槽17之间,在菱形上磨齿10和菱形下磨齿18之间进行研磨,上沟槽9和下沟槽17的形状并不对称,上下磨盘沟槽交会时可以使大颗粒物料剪断,并使部分物料进入齿面之间遭受碾压,为此磨齿的倾角应小于花生与岩石之间的摩擦角,沟槽交会点总是向外移动,上沟槽9倾斜的后壁产生推力和压力,经物料之间摩擦传递而推动上下沟槽内的物料向外输送,相应扰动使颗粒较小者在下、较大者在上,而沟槽深度由内向外逐步变浅,有助于物料被后续沟槽剪断。本技术的磨膛,在上磨膛6的内部设有“S”型凸起11,上磨膛7的表面为中间高四周低的结构,即“S”型凸起11的两个弧形区19的厚度为41mm,“S”型凸起11两头区20的厚度为28mm,这样“S”型凸起11两头区低了粘磨率就高,“S”型凸起11的两个弧形区19高了就不会把花生弄胡变味,变色。转动磨盘使得花生有颗粒从“S”型凸起11两头区20落下,绕“S”型凸起11的两个弧形区19翻转,直到细小推至盘面槽线。两磨盘具有相同的分区平行线齿槽,因与下盘反扣而旋向不同,以齿槽剪切和齿面碾压破碎花生并向外输送;上下盘的齿槽夹角总是小于88度。而具备对花生的剪断功能;槽偏离中心布置可避免直线相会引起的冲击载荷。下磨膛15的表面为中间低四周高,有利于磨浆排浆。本技术低速研磨,低温加工,采用传统水代法进行压榨,使得花生的营养成分不被损害,并且石磨含有的矿物质与花生营养元素天然混合,融为一体,磨出的花生油纯正原味,绿色天然,营养健康,符合现代人的口感和营养需求。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部”、“上表面”、“下表面”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相连”等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花生石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生石磨,包括上磨盘(1)和下磨盘(2),上磨盘(1)和下磨盘(2)的中心分别开设有上中轴孔(3)和下中轴孔(14),立柱(4)穿过中轴孔(3)与杠杆(2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上磨盘(1)的上中轴孔(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物料孔(5)和第二物料孔(6),上磨盘(1)的下表面围绕上中轴孔(3)设有上磨膛(7),沿着上磨膛(7)的圆周上设有十个上研磨区,每个上研磨区上均设有上斜槽(8)和与上斜槽(8)相交的上沟槽(9),上斜槽(8)和上沟槽(9)的相交处形成菱形上磨齿(10),所述上磨膛(7)的内部设有“S”型凸起(11),“S”型凸起(11)的“S”型第一开口端(12)与第一物料孔(5)相对应,“S”型凸起(11)的“S”型第二开口端(13)与第二物料孔(6)相对应;所述的下磨盘(2)的上表面围绕下中轴孔(14)设有下磨膛(15),沿着下磨膛(15)的圆周上设有十个下研磨区,每个下研磨区上均设有下斜槽(16)和与下斜槽(16)相交的下沟槽(17),下斜槽(16)和下沟槽(17)的相交处形成菱形下磨齿(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生石磨,包括上磨盘(1)和下磨盘(2),上磨盘(1)和下磨盘(2)的中心分别开设有上中轴孔(3)和下中轴孔(14),立柱(4)穿过中轴孔(3)与杠杆(2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上磨盘(1)的上中轴孔(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物料孔(5)和第二物料孔(6),上磨盘(1)的下表面围绕上中轴孔(3)设有上磨膛(7),沿着上磨膛(7)的圆周上设有十个上研磨区,每个上研磨区上均设有上斜槽(8)和与上斜槽(8)相交的上沟槽(9),上斜槽(8)和上沟槽(9)的相交处形成菱形上磨齿(10),所述上磨膛(7)的内部设有“S”型凸起(11),“S”型凸起(11)的“S”型第一开口端(12)与第一物料孔(5)相对应,“S”型凸起(11)的“S”型第二开口端(13)与第二物料孔(6)相对应;所述的下磨盘(2)的上表面围绕下中轴孔(14)设有下磨膛(15),沿着下磨膛(15)的圆周上设有十个下研磨区,每个下研磨区上均设有下斜槽(16)和与下斜槽(16)相交的下沟槽(17),下斜槽(16)和下沟槽(17)的相交处形成菱形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德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张思德石磨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