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9453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从动辊和置模盘,置模盘上连接有驱动置模盘转动的转动组件,置模盘上设置有卡嵌工件的弯模,位于所述工件底部的置模盘上开设有弯槽,弯槽的宽度小于工件的宽度,弯槽内设置有顶杆,顶杆连接有驱动顶杆升降的升降组件,达到了方便将工件从弯模上取下的效果。

A kind of elbow mechanism which is easy to fe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pe bending mechanism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feeding.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include a working table, a rotating roll and a clamping disc on the surface of the working table, and a rotating component that is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disc on the die plate, and a bending die is arranged on the die plate with a piece of embedded workpiece, and the die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work piece. The width of the bending slot is less than the width of the workpiece. The top bar is arranged in the trough, and the top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component that drives the top rod to be lifted, and the effect of taking the workpiece from the bending die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
本技术涉及家具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
技术介绍
家具制造过程中涉及多种管类支撑件,根据不同家具的不同需要,管类支撑件需要进行弯折操作,该种操作通常需要弯管机来完成。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566001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弯管机,包括工作台、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的圆形的弯模、设置在弯模圆周面上的弯模夹台、连接在弯模上的管头夹具以及与弯模转轴垂直的置管直轨,管头夹具设有与工件管内壁形状一致的管头防压块。家具中的部分管类支撑件具有多种弧度,弧度的大小的方向均不同,加工此类工件时,工件卡嵌于弯模中,加工完成后,工件的弯折程度更为复杂,在弯模中卡嵌的更为紧密,不容易从弯模中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以达到方便将工件从弯模上取下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从动辊和置模盘,置模盘上连接有驱动置模盘转动的转动组件,置模盘上设置有卡嵌工件的弯模,位于所述工件底部的置模盘上开设有弯槽,弯槽的宽度小于工件的宽度,弯槽内设置有顶杆,顶杆连接有驱动顶杆升降的升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升降组件带动顶杆下降,顶杆位于弯槽内,将工件卡嵌于弯模,转动组件带动转盘转动,进而带动工件转动并靠近从动辊,工件与从动辊接触后继续转动,受到弯模和从动辊的反向弯折力,被弯折成需要的弧度,转动组件带动转盘和工件转回原始位置,之后,升降组件带动顶杆上升,顶杆上推工件,工件被顶杆顶出弯模,无需工人手动拔出工件,便于下料。较佳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接于置模盘的气缸,气缸与顶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气缸的作用力大,且运作快捷,提高工作效率。较佳的,所述弯槽和顶杆的弯曲形状与工件加工后的弯曲形状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工件受力的均匀性,便于将工件从弯模中顶出。较佳的,所述置模盘与转动组件之间设置有转盘,转盘与转动组件连接,置模盘与转盘之间设置有拆卸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置模盘与转盘可拆卸,便于更换不同的弯模,加工不同的工件,提高弯管机构的实用性。较佳的,所述拆卸组件包括带有螺帽的拆卸螺栓,置模盘上开设有通孔,拆卸螺栓穿过通孔与转盘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拧动拆卸螺栓,拆卸螺栓与转盘螺纹连接或解除连接,置模盘即与转盘固定或解除固定,操作方便。较佳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齿轮与转盘固接,齿条连接有驱动齿条移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件驱动齿条移动,进而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盘转动,齿轮和齿条的传动力稳定,提高转盘转动的稳定性。较佳的,所述驱动件为液压缸。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液压缸结构简单,没有传动间隙,运行平稳,提高转盘转动的稳定性。较佳的,所述转动组件位于工作台上表面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物不会落入转动组件中,转动组件受到工作台上表面的保护,提高齿轮和齿条运行的稳定性,减小维修频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置带有升降组件的顶杆,通过顶杆顶起加工完成的工件,避免工件因弯折较多,与弯模之间卡嵌过紧,不方便取下。附图说明图1是该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体现转盘和置模盘处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体现转动组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体现转动组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工件初始置入该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的应用效果图;图6是该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完成对工件的加工时的应用效果图。图中,1、工作台;11、从动辊;12、置盘孔;121、转盘;2、转动组件;21、齿轮;22、齿条;221、液压缸;23、稳定辊;3、置模盘;31、弯模;311、主模;312、卡模;313、挡模;32、拆卸螺栓;33、弯槽;34、连槽;4、顶动组件;41、顶杆;42、连杆;43、延伸杆;431、气缸;5、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表面设置有置模盘3,置模盘3上表面设置有弯模31和顶动组件4,置模盘3底部连接有转动组件2。结合图2,工作台1立于地面,上表面位于水平面内。工作台1上表面开设有置盘孔12,置盘孔12为贯穿工作台1上表面的圆形孔,轴线垂直于地面。置盘孔12内设置有与置盘孔12相匹配的转盘121,转盘121为扁平圆柱体,轴线与置盘孔12的轴线重合。结合图4,转盘121连接有转动组件2,转动组件2位于工作台1上表面的下方,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21和齿条22。齿轮21位于转盘121正下方,轴线与转盘121轴线重合,与工作台1转动连接。齿条22位于齿轮21一侧,与工作台1滑移连接。齿条22固接有液压缸221,液压缸221固接于工作台1,伸缩轴的伸缩方向与齿条22的滑移方向相同。齿条22远离齿轮2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稳定辊23,稳定辊23与工作台1转动连接,轴线垂直于地面,稳定辊23的圆周外壁与齿条22远离齿轮21的侧面滚动连接。液压缸221的伸缩轴伸缩,带动齿条22往复滑移,进而带动齿轮21往复转动,进而带动转盘121往复转动,稳定辊23的设置提高了齿条22滑移的稳定性,提高齿轮21和转盘121转动的稳定性。回看图2,转盘121顶面设置有置模盘3,置模盘3为扁平圆柱体,轴线与转盘121轴线重合,底面与转盘121顶面抵接,置模盘3的截面直径大于转盘121的截面直径。置模盘3上表面固接有工件5相匹配的弯模31,弯模31包括一个主模311、多个卡模312和一个挡模313。工件5长度方向的中心处设置有主模311,主模311为圆柱体状,轴线垂直于置模盘3上表面。工件5长度方向的一端处设置有挡模313,挡模313为竖直设置的块体,靠近工件5的侧面与工件5对应端面抵接。主模311和挡模313之间设置有多个卡模312,分布于工件5两侧,卡模312靠近工件5的侧面与弯曲状的工件5的侧壁相适配并抵接。置模盘3与转盘121之间设置有多个带有螺帽的拆卸螺栓32,置模盘3和转盘121上分别开设有与拆卸螺栓32相适配的通孔的螺纹孔,拆卸螺栓32未设置螺帽的一端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帽靠近置模盘3的端面与置模盘3顶面抵接。拧动拆卸螺栓32,拆卸螺栓32的螺帽与置模盘3紧密抵接或脱离,拆卸螺栓32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或解除连接,置模盘3与转盘121固定或解除固定,便于置模盘3的维修和更换。结合图5,工作台1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从动辊11,从动辊11位于置模盘3一侧,转动轴线垂直于地面。工件5初始置入弯模31时,工件5远离挡模313的部分位于从动辊11与主模311之间。工件5随置模盘3转动时,工件5靠近从动辊11,工件5与从动辊11接触后继续转动,受到弯模31和从动辊11的反向弯折力,工件5位于主模311处的部分被弯折成需要的弧度(参考图6)。回看图2,置模盘3上表面开设有弯曲状的弯槽33,弯槽33位于工件5的正下方,弯曲形状与工件5加工后的弯曲形状相同,弯槽33截面呈长方形,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从动辊(11)和置模盘(3),置模盘(3)上连接有驱动置模盘(3)转动的转动组件(2),置模盘(3)上设置有卡嵌工件(5)的弯模(31),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工件(5)底部的置模盘(3)上开设有弯槽(33),弯槽(33)的宽度小于工件(5)的宽度,弯槽(33)内设置有顶杆(41),顶杆(41)连接有驱动顶杆(41)升降的升降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从动辊(11)和置模盘(3),置模盘(3)上连接有驱动置模盘(3)转动的转动组件(2),置模盘(3)上设置有卡嵌工件(5)的弯模(31),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工件(5)底部的置模盘(3)上开设有弯槽(33),弯槽(33)的宽度小于工件(5)的宽度,弯槽(33)内设置有顶杆(41),顶杆(41)连接有驱动顶杆(41)升降的升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接于置模盘(3)的气缸(431),气缸(431)与顶杆(4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槽(33)和顶杆(41)的弯曲形状与工件(5)加工后的弯曲形状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下料的弯管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美华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