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9148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6:43
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包括病床,病床尾部两侧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安装竖板,竖板侧面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均设有第一横轴,第一横轴与对应的第一通孔轴承活动连接,竖板内侧设有脚蹬杆,脚蹬杆与第一横轴垂直,脚蹬杆上端侧部开设第二通孔,第一横轴的内端与对应的第二通孔固定连接,脚蹬杆下端内侧设有第二横轴,第二横轴的一端与对应的脚蹬杆下端侧部固定连接,第二横轴的另一端活动安装脚蹬板,脚蹬板上固定安装绑脚带。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肌肉力量的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自行对肌肉进行按摩,减少患者进行力量训练时产生的肌肉酸痛感,从而可以帮助患者坚持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A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device

A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device consists of a sick bed, a vertical plate is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ear end of the sick bed, a first pass hole is opened on the side of the vertical plate, the first cross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ransverse axis, the first transverse axis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pass bearing, the pedal is arranged on the inside of the vertical plate, the pedal pol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horizontal axis, and the pedal is pedaling. The upper end side of the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pass hole, the inner end of the first cross shaft is fix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econd hole, the lower end of the pedal ro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transverse axis, one end of the second transverse shaft is fix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ide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pedal lever,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transverse shaft is movable to install the foot pedal, and the foot plate is fixed and fixed on the foot plate. The invention can help the patients to carry on the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of the lower limbs and massage the muscles by themselves to reduce the muscle sore feeling of the patients during the strength training, which can help the patients adhere to the longer tim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康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下肢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进行腿部手术后的运动员、偏瘫患者、颅脑损伤患者等人都常常伴随腿部力量减弱、膝盖支撑力减弱的情况,他们这一类人需要做下肢的康复训练,通过下肢的康复训练可以慢慢的回复腿部的力量,然而一些患者的康复训练初期腿部力量过于孱弱,难以独立行走,需要辅助的装置帮助腿部力量的训练,然而患者进行腿部力量康复训练的初期容易出现肌肉酸痛等情况,这时候还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腿部的按摩来缓解痛苦,传统的康复训练效果较差,因此设计一种适合患者下肢康复训练初期使用的可以自动按摩的新型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肢康复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包括病床,病床尾部两侧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安装竖板,竖板侧面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均设有第一横轴,第一横轴与对应的第一通孔轴承活动连接,竖板内侧设有脚蹬杆,脚蹬杆与第一横轴垂直,脚蹬杆上端侧部开设第二通孔,第一横轴的内端与对应的第二通孔固定连接,脚蹬杆下端内侧设有第二横轴,第二横轴的一端与对应的脚蹬杆下端侧部固定连接,第二横轴的另一端活动安装脚蹬板,脚蹬板上固定安装绑脚带,脚蹬杆的下端与对应的脚蹬板之间均设有第一方管,第一方管的右端侧面开设第三通孔,第二横轴穿过对应的第三通孔并与其轴承活动连接,第一方管的左端处设有第二方管,第一方管的左端一侧面与第二方管的右端一侧面分别开设轴孔,轴孔内通过轴承安装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一方管左端内部,连接轴的另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二方管右端内部,连接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第一伞齿轮,第一方管与第二方管内均通过轴座安装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第二伞齿轮,第一方管左端内部及第二方管右端内部的第二伞齿轮分别与对应的第一伞齿轮啮合配合,第二横轴上固定安装第三伞齿轮,第三伞齿轮与第一方管右端内部的第二伞齿轮啮合配合,第一方管与第二方管的上下两侧面均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外端均固定安装外套管,外套管与对应的第四通孔中心线同轴,外套管的外端内部配合安装内套管,内套管能沿对应的外套管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外套管内部靠近对应的第四通孔处固定安装第一套环,第一套环内通过轴承安装传动管,传动管的内端穿过对应的第四通孔,传动管的内端固定安装第四伞齿轮,传动轴上对应第四伞齿轮处均固定安装第五伞齿轮,第四伞齿轮与对应的第五伞齿轮啮合配合,内套管内固定安装第二套环,第二套环内通过轴承安装活动轴,活动轴一端位于对应的传动管内部,传动管内壁上开设长条凹槽,活动轴的一端侧部固定安装插块,插块插入到对应的长条凹槽内部,内套管的内端与对应的第一套环之间通过两根弹簧固定连接,内套管的外端侧部开设第五通孔,第五通孔内均设有按摩轴,按摩轴与对应的第五通孔轴承活动连接,按摩轴的内端固定安装第六伞齿轮,活动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第七伞齿轮,第六伞齿轮与对应的第七伞齿轮啮合配合,按摩轴的外端固定套装椭圆柱。如上所述的一种下肢康复装置,所述的椭圆柱侧面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半球形槽,半球心槽内部配合安装球头。如上所述的一种下肢康复装置,所述的第一横轴外端固定套装环状的摩擦片,第一横轴的外端上部均设有螺杆,螺杆的一端与对应的竖板侧部轴承好活动连接,摩擦片的上部两侧对称设置活动板,活动板侧面均开设螺纹孔,螺杆与螺纹孔螺纹配合,活动板的侧面靠近上端处开设导向孔,导向孔内配合设置导向轴,导向轴的一端与对应的竖板侧面固定连接,活动板下端内侧均固定安装摩擦块,摩擦块能与对应的摩擦片接触配合,螺杆的外端均安装摇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能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下肢的初期康复训练,患者躺在病床上,使用对应的绑脚带将脚部捆绑在对应的脚蹬板上,将小腿放置到对应第一方管内侧,将第二方管调整到大腿处,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位于第一方管上下两侧的椭圆柱可以将患者的小腿夹住,位于第二方管上下两侧的椭圆柱可以将患者的大腿夹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一条腿训练,也可以进行两条腿同时训练,将腿和脚固定好后,患者的下肢发力,带动对应的脚蹬板绕第一横轴转动,此时第二横轴与脚蹬杆随之绕对应的第一横轴转动,第一方管与第二方管分别跟随小腿与大腿进行移动,第二横轴通过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配合带动第一方管内的传动轴转动,第一方管内的传动轴通过第一齿轮、第二伞齿轮、连接轴的传动作用带动第二方管内的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通过第四伞齿轮与对应的第五伞齿轮啮合配合带动对应的传动管转动,传动管通过插块、长条凹槽的配合带动对应的活动轴转动,活动轴通过对应的第六伞齿轮与第七伞齿轮啮合配合带动按摩轴转动,按摩轴上的椭圆柱随之转动,转动的椭圆柱可以对患者下肢的肌肉进行按摩,促进血液的循环,椭圆柱对腿部进行按摩的同时会给按摩轴的转动提供一定的阻力,在本专利技术的内部零件的传动下,第一横轴的转动也会得到一定的阻力,从而提高患者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难度,患者需要施加一定的力量才能将本专利技术推动,通过本专利技术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肌肉力量的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自行对肌肉进行按摩,减少患者进行力量训练时产生的肌肉酸痛感,从而可以帮助患者坚持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的放大图;图4是图2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图5是图2的Ⅱ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1的C向视图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病床1,病床1尾部两侧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安装竖板2,竖板2侧面开设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内均设有第一横轴4,第一横轴4与对应的第一通孔3轴承活动连接,竖板2内侧设有脚蹬杆5,脚蹬杆5与第一横轴4垂直,脚蹬杆5上端侧部开设第二通孔6,第一横轴4的内端与对应的第二通孔6固定连接,脚蹬杆5下端内侧设有第二横轴7,第二横轴7的一端与对应的脚蹬杆5下端侧部固定连接,第二横轴7的另一端活动安装脚蹬板8,脚蹬板8上固定安装绑脚带9,脚蹬杆5的下端与对应的脚蹬板8之间均设有第一方管10,第一方管10的右端侧面开设第三通孔11,第二横轴7穿过对应的第三通孔11并与其轴承活动连接,第一方管10的左端处设有第二方管12,第一方管10的左端一侧面与第二方管12的右端一侧面分别开设轴孔,轴孔内通过轴承安装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一方管10左端内部,连接轴13的另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二方管12右端内部,连接轴13的两端均固定安装第一伞齿轮14,第一方管10与第二方管12内均通过轴座15安装传动轴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下肢康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病床(1),病床(1)尾部两侧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安装竖板(2),竖板(2)侧面开设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内均设有第一横轴(4),第一横轴(4)与对应的第一通孔(3)轴承活动连接,竖板(2)内侧设有脚蹬杆(5),脚蹬杆(5)与第一横轴(4)垂直,脚蹬杆(5)上端侧部开设第二通孔(6),第一横轴(4)的内端与对应的第二通孔(6)固定连接,脚蹬杆(5)下端内侧设有第二横轴(7),第二横轴(7)的一端与对应的脚蹬杆(5)下端侧部固定连接,第二横轴(7)的另一端活动安装脚蹬板(8),脚蹬板(8)上固定安装绑脚带(9),脚蹬杆(5)的下端与对应的脚蹬板(8)之间均设有第一方管(10),第一方管(10)的右端侧面开设第三通孔(11),第二横轴(7)穿过对应的第三通孔(11)并与其轴承活动连接,第一方管(10)的左端处设有第二方管(12),第一方管(10)的左端一侧面与第二方管(12)的右端一侧面分别开设轴孔,轴孔内通过轴承安装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一方管(10)左端内部,连接轴(13)的另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二方管(12)右端内部,连接轴(13)的两端均固定安装第一伞齿轮(14),第一方管(10)与第二方管(12)内均通过轴座(15)安装传动轴(16),传动轴(16)的两端均固定安装第二伞齿轮(17),第一方管(10)左端内部及第二方管(12)右端内部的第二伞齿轮(17)分别与对应的第一伞齿轮(14)啮合配合,第二横轴(7)上固定安装第三伞齿轮(18),第三伞齿轮(18)与第一方管(10)右端内部的第二伞齿轮(17)啮合配合,第一方管(10)与第二方管(12)的上下两侧面均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第四通孔(19),第四通孔(19)的外端均固定安装外套管(20),外套管(20)与对应的第四通孔(19)中心线同轴,外套管(20)的外端内部配合安装内套管(21),内套管(21)能沿对应的外套管(20)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外套管(20)内部靠近对应的第四通孔(19)处固定安装第一套环(22),第一套环(22)内通过轴承安装传动管(23),传动管(23)的内端穿过对应的第四通孔(19),传动管(23)的内端固定安装第四伞齿轮(24),传动轴(16)上对应第四伞齿轮处均固定安装第五伞齿轮(25),第四伞齿轮(24)与对应的第五伞齿轮(25)啮合配合,内套管(21)内固定安装第二套环(26),第二套环(26)内通过轴承安装活动轴(27),活动轴(27)一端位于对应的传动管(23)内部,传动管(23)内壁上开设长条凹槽(28),活动轴(27)的一端侧部固定安装插块(29),插块(29)插入到对应的长条凹槽(28)内部,内套管(21)的内端与对应的第一套环(22)之间通过两根弹簧(30)固定连接,内套管(21)的外端侧部开设第五通孔(31),第五通孔(31)内均设有按摩轴(32),按摩轴(32)与对应的第五通孔(31)轴承活动连接,按摩轴(32)的内端固定安装第六伞齿轮(33),活动轴(27)的另一端固定安装第七伞齿轮(34),第六伞齿轮(33)与对应的第七伞齿轮(34)啮合配合,按摩轴(32)的外端固定套装椭圆柱(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病床(1),病床(1)尾部两侧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安装竖板(2),竖板(2)侧面开设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内均设有第一横轴(4),第一横轴(4)与对应的第一通孔(3)轴承活动连接,竖板(2)内侧设有脚蹬杆(5),脚蹬杆(5)与第一横轴(4)垂直,脚蹬杆(5)上端侧部开设第二通孔(6),第一横轴(4)的内端与对应的第二通孔(6)固定连接,脚蹬杆(5)下端内侧设有第二横轴(7),第二横轴(7)的一端与对应的脚蹬杆(5)下端侧部固定连接,第二横轴(7)的另一端活动安装脚蹬板(8),脚蹬板(8)上固定安装绑脚带(9),脚蹬杆(5)的下端与对应的脚蹬板(8)之间均设有第一方管(10),第一方管(10)的右端侧面开设第三通孔(11),第二横轴(7)穿过对应的第三通孔(11)并与其轴承活动连接,第一方管(10)的左端处设有第二方管(12),第一方管(10)的左端一侧面与第二方管(12)的右端一侧面分别开设轴孔,轴孔内通过轴承安装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一方管(10)左端内部,连接轴(13)的另一端位于对应的第二方管(12)右端内部,连接轴(13)的两端均固定安装第一伞齿轮(14),第一方管(10)与第二方管(12)内均通过轴座(15)安装传动轴(16),传动轴(16)的两端均固定安装第二伞齿轮(17),第一方管(10)左端内部及第二方管(12)右端内部的第二伞齿轮(17)分别与对应的第一伞齿轮(14)啮合配合,第二横轴(7)上固定安装第三伞齿轮(18),第三伞齿轮(18)与第一方管(10)右端内部的第二伞齿轮(17)啮合配合,第一方管(10)与第二方管(12)的上下两侧面均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第四通孔(19),第四通孔(19)的外端均固定安装外套管(20),外套管(20)与对应的第四通孔(19)中心线同轴,外套管(20)的外端内部配合安装内套管(21),内套管(21)能沿对应的外套管(20)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外套管(20)内部靠近对应的第四通孔(19)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宇向家俊魏星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