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虹杉专利>正文

一种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886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包括伞架盘头、下盘头、主杆、支撑伞架、拉簧、橡胶套、球头柱塞、手柄、调整紧固带、带环、摩擦柱、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第三面料层、第四面料层和松紧带,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的伞架盘头,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下盘头,下盘头和橡胶套固定连接,支撑伞架设置有12根并且均匀分布在伞架盘头上,主杆与伞架盘头垂直连接,手柄与主杆相连接,支撑伞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第三面料层和第四面料层。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可以自动地完成保护伞的开合,具有易用性、通风性、紧密性、美观性和牢固性的特点。

An automatic umbrella for an aircraft eng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protection umbrella for an aircraft engine, which includes an umbrella frame head, a lower head, a main rod, a supporting umbrella frame, a pull spring, a rubber sleeve, a ball head plunger, a handle, a adjusting fastening belt, a belt ring, a friction column, a first fabric layer, a second fabric layer, a third fabric layer, a fourth fabric layer and a elastic belt, and a pull spr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pull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umbrella frame, the lower disc head and the rubber sleeve are fixed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pull spring. The support umbrella is arranged with 12 roots and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umbrella frame disc. The main rod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umbrella frame, and the hand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rod, and the top of the support umbrella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abric layer and a second fabric layer above the support umbrella. Third fabric layer and fourth fabric layer. Through the above method, the automatic protection umbrella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complete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protective umbrella,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sy to use, ventilation, tightness, beauty and firm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
本技术涉及飞机引擎保护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
技术介绍
机引擎是一架飞机最重要组成部份。当飞机停泊在机场的时候,啮齿类动物或者鸟类会有可能在引擎处筑窝或者栖息,或者大风刮起的异物会进入飞机引擎室,从而破坏飞机引擎。目前的解决方案只有用油布覆盖。其缺点有四:一是覆盖和解开的过程耗时耗力。二是若操作不慎,油布会被风吹开吹走,起不到保护的作用。三是油布覆盖后会造成通风不畅,会致使引擎室内发霉。四是油布外观不雅,与飞机的流线型的美感不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利用伞式结构的变型,可以自动地完成保护伞的开合,具有易用性、通风性、紧密性、美观性和牢固性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包括伞架盘头、下盘头、主杆、支撑伞架、拉簧、橡胶套、球头柱塞、手柄、调整紧固带、带环、摩擦柱、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第三面料层、第四面料层和松紧带,所述的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的伞架盘头,所述的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下盘头,所述的下盘头和所述的橡胶套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伞架设置有12根并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的伞架盘头上,所述的支撑伞架的端部设置有摩擦柱,所述的主杆与所述的伞架盘头垂直连接,所述的球头柱塞设置在所述的主杆上,所述的手柄与所述的主杆相连接,所述的带环与所述的手柄相连接,所述的调整紧固带与所述的带环相连接,所述的支撑伞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第三面料层和第四面料层,第一面料层设置在所述的支撑伞架的上方的中心位置,第二面料层与第一面料层通过第一松紧带连接,第三面料层与第二面料层通过第二松紧带连接,第二面料层的内侧边沿设置于第一面料层边沿的下方,第三面料层的内侧边沿设置于第二面料层边沿的下方,第三面料层的外侧边沿固定在所述的摩擦柱上,第四面料层是弧形的片状防水面料层,第三面料层与第四面料层连接,第四面料层依次设置于两个相邻摩擦柱间的第三面料层的外侧边沿下方。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的弹性系数不同。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调整紧固带设置有2条至3条。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调整紧固带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锁。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是连续波浪形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球头柱塞与所述的主杆以可插拔方式连接。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手柄上连接一具有警示标志的束带。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摩擦柱的材质是橡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自动地完成保护伞的开合,具有易用性、通风性、紧密性、美观性和牢固性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伞架盘头,2、调整紧固带,3、手柄,4、带环,5、支撑伞架,6、固定锁,7、橡胶套,8、松紧带,9、第一面料层,10、第二面料层,11、摩擦柱,12、第三面料层,13、拉簧,14、警告标志,15球头柱塞,16、第四面料层,17、下盘头,18、主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包括伞架盘头、下盘头、主杆、支撑伞架、拉簧、橡胶套、球头柱塞、手柄、调整紧固带、带环、摩擦柱、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第三面料层、第四面料层和松紧带,所述的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的伞架盘头,所述的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下盘头,所述的下盘头和所述的橡胶套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伞架设置有12根并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的伞架盘头上,所述的支撑伞架的端部设置有摩擦柱,所述的主杆与所述的伞架盘头垂直连接,所述的球头柱塞设置在所述的主杆上,所述的手柄与所述的主杆相连接,所述的带环与所述的手柄相连接,所述的调整紧固带与所述的带环相连接,所述的支撑伞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第三面料层和第四面料层,第一面料层设置在所述的支撑伞架的上方的中心位置,第二面料层与第一面料层通过第一松紧带连接,第三面料层与第二面料层通过第二松紧带连接,第二面料层的内侧边沿设置于第一面料层边沿的下方,第三面料层的内侧边沿设置于第二面料层边沿的下方,第三面料层的外侧边沿固定在所述的摩擦柱上,第四面料层是弧形的片状防水面料层,第三面料层与第四面料层连接,第四面料层依次设置于两个相邻摩擦柱间的第三面料层的外侧边沿下方。所述的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的弹性系数不同。所述的调整紧固带设置有2条至3条。所述的调整紧固带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锁。所述的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是连续波浪形的。所述的球头柱塞与所述的主杆以可插拔方式连接。所述的手柄上连接一具有警示标志的束带。所述的摩擦柱的材质是橡胶。本技术把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的开关,做在传统伞的反向,并且可以自动开合;在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上装有球头柱塞,伞架盘头和下盘头有拉簧连接,由于飞机停稳后,发动机还是有可能在旋转,有了拉簧连接,就不需要等到发动机完全静止才能操作,可以直接操作。本技术设置了四层面料层,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之间通过不同弹性系数或不同粗细的松紧带进行连接,当对流的空气不同的风速来决定伞面张合的大小,也有助于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整体不易被对流空气吹走,在伞面的最边缘的直线增加了另一层椭圆形伞边,第三面料层与第四面料层连接,也增加了与飞机引擎室内壁的贴合面。飞机引擎室的入口通常是圆型或者椭圆型的,本技术联想到天干地支的地支,把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的支撑伞架设置了12个,每个支撑伞架的角度是30度,有12个支撑伞架的端部可以均匀地紧贴在飞机引擎室内壁;在支撑伞架的端部设置了橡胶摩擦柱,橡胶摩擦柱通过主杆的弹力,增加了与飞机引擎室内壁的附着力,可以有力地顶住飞机引擎室内壁,并避免划伤飞机引擎室内壁;在面料层的最边缘的直线增加了另一层椭圆形伞边,使得整个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的伞面是完整的圆型或者椭圆型,可以完全覆盖整个飞机引擎室内壁。由于本技术可以紧固在飞机引擎室内,可以在伞面上做航空公司的广告,或者用不同的颜色和纹路来彰显个性,传统油布由于定位不好,没有办法来实现该功能。除了支撑伞架的端部紧贴飞机引擎室内壁的附着力外,并在手柄处增加两或三根可伸缩的调整紧固带,并在调整紧固带尾端上设置了了固定锁,可以紧固在飞机引擎室外壁上,另挂有操作警告标志。本技术具体操作如下:打开时,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对准飞机引擎机芯盖,握住手柄处,把球头柱塞往上提,是伞面自动张开,张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架盘头、下盘头、主杆、支撑伞架、拉簧、橡胶套、球头柱塞、手柄、调整紧固带、带环、摩擦柱、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第三面料层、第四面料层和松紧带,所述的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的伞架盘头,所述的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下盘头,所述的下盘头和所述的橡胶套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伞架设置有12根并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的伞架盘头上,所述的支撑伞架的端部设置有摩擦柱,所述的主杆与所述的伞架盘头垂直连接,所述的球头柱塞设置在所述的主杆上,所述的手柄与所述的主杆相连接,所述的带环与所述的手柄相连接,所述的调整紧固带与所述的带环相连接,所述的支撑伞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第三面料层和第四面料层,第一面料层设置在所述的支撑伞架的上方的中心位置,第二面料层与第一面料层通过第一松紧带连接,第三面料层与第二面料层通过第二松紧带连接,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的弹性系数不同,第二面料层的内侧边沿设置于第一面料层边沿的下方,第三面料层的内侧边沿设置于第二面料层边沿的下方,第三面料层的外侧边沿固定在所述的摩擦柱上,第四面料层是弧形的片状防水面料层,第三面料层与第四面料层连接,第四面料层依次设置于两个相邻摩擦柱间的第三面料层的外侧边沿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引擎自动保护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架盘头、下盘头、主杆、支撑伞架、拉簧、橡胶套、球头柱塞、手柄、调整紧固带、带环、摩擦柱、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第三面料层、第四面料层和松紧带,所述的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的伞架盘头,所述的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下盘头,所述的下盘头和所述的橡胶套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伞架设置有12根并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的伞架盘头上,所述的支撑伞架的端部设置有摩擦柱,所述的主杆与所述的伞架盘头垂直连接,所述的球头柱塞设置在所述的主杆上,所述的手柄与所述的主杆相连接,所述的带环与所述的手柄相连接,所述的调整紧固带与所述的带环相连接,所述的支撑伞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第三面料层和第四面料层,第一面料层设置在所述的支撑伞架的上方的中心位置,第二面料层与第一面料层通过第一松紧带连接,第三面料层与第二面料层通过第二松紧带连接,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的弹性系数不同,第二面料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虹杉
申请(专利权)人:周虹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