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76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盒,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碳粉的碳粉腔,壳体内还设置有感光鼓、向感光鼓供电的充电辊、将碳粉传递至感光鼓的显影辊、以及用于调整显影辊上碳粉层厚度的出粉刀,充电辊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连接,粉盒还包括第二导电件,第二导电件具有可与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出粉刀供电触件接触的输入端,且第二导电件还具有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显影辊电连接,第二输出端与出粉刀电连接。显影辊和出粉刀共用一个出粉刀显影电压,从而粉盒内的显影辊与出粉刀之间由于没有显影偏压,显影辊与出粉刀间的碳粉的带电量低,碳粉颗粒之间相互影响较少,这样不会在显影辊上产生过多碳粉聚集,提高打印质量。

Powder box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owder box, including a shell with a carbon powder chamber in which the shell is equipped with a photosensitive drum, a charging roller powered by a photosensitive drum, a developing roll that transfers the carbon powder to the light drum, and a powder cutter used to adjust the thickness of the carbon layer on the developing roll, and one end of the charging 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ductive part. The powder box also includes second conductive parts, the second conductive part has an input end that can contact the power supply contact of the powder cutter on the body of the imag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electrical part also has the first output end and the second output end, the first output e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developing roll, and the second output e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pulverized knife. The developing roll and the pulverized knife share the developing voltage of a powder cutting tool, so there is no bias voltage between the developing roll and the powder cutter in the powder box, and the charge of carbon powder between the developing roll and the powder cutter is low, and the carbon powder particles have less influence on each other, so that there will not be too much carbon powder aggregation on the developing roll, and the printing quality will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粉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印耗材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激光打印机的的粉盒。
技术介绍
在图像成形设备,如静电复印机或数码复印机及一体打印机,设置有用于对形成与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将碳粉敷设于静电潜像上,进行显影。通常,这种显影装置主要是由含有感光鼓的感光部件单元,显影辊的显影单元组成,显影所消耗的碳粉一般由显影单元内粉仓提供。在实际的显影过程中,除显影打印实际需要的碳粉除外,还存在一部分废粉,都需要集中收集到废粉仓内。有一款彩色鼓粉盒产品是通过沿着感光鼓轴向方向移动放置进打印机内部,实现与打印机配合,其主要特点是:粉盒设置有两个驱动力接受头,一个设置在感光鼓上,另一个设置在显影辊上。显影辊驱动主要由多个组件组成,其通过十字滑槽联轴结构可以实现驱动头轴心与显影辊轴心的偏离。粉盒通过显影辊、出粉刀、送粉辊三个输入电压与打印机电连接,且在显影仓位置上设置有使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接受打印机推杆作用力的受力结构位置。在打印过程中,需要及时清理感光鼓和机器转印带上的废粉,防止出现打印不良情况,清理的过程是:粉仓和废粉仓之间设置有连接销钉,当机器上面的推杆作用到废粉盒上的受力位置时,使粉仓上的显影辊与废粉仓上的感光鼓分离这时感光鼓驱动头受机器驱动力作用转动,在充电辊充放电过程中,机器上转引带的废粉和粉盒感光鼓上的废粉转移到感光鼓上,然后经清洁刮刀作用,使感光鼓上的废粉转移到废粉仓。实现粉盒的感光鼓和机器自动清洁时,粉盒的粉仓旋转一定角度。由于机器上面的显影辊和出粉刀分别通过两个导电部件与打印机电连接,其中显影辊的电压为400V左右,出粉刀的电压为300V左右,从而在显影辊和出粉刀之间存在100V左右的显影偏压,导致碳粉带电量较多,容易在显影辊上产生聚集,影响碳粉转移。而且,由于鼓粉盒随着碳粉的消耗,碳粉盒重量变轻,在打印机内部打印的时候,由于粉盒内部接受打印机驱动力,显影辊、感光鼓、出粉刀相互作用会产生共振,导致打印过程容易出现横白条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碳粉聚集问题且提高打印质量的粉盒。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盒,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碳粉的碳粉腔,壳体内还设置有感光鼓、向感光鼓供电的充电辊、将碳粉传递至感光鼓的显影辊、以及用于调整显影辊上碳粉层厚度的出粉刀,充电辊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连接,粉盒还包括第二导电件,第二导电件具有可与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出粉刀供电触件接触的输入端,且第二导电件还具有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显影辊电连接,第二输出端与出粉刀电连接。由此可见,显影辊和出粉刀通过第二导电件与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出粉刀供电触件电连接,显影辊和出粉刀共用一个出粉刀显影电压,从而粉盒内的显影辊与出粉刀之间由于没有显影偏压,显影辊与出粉刀间的碳粉的带电量低,碳粉颗粒之间相互影响较少,这样不会在显影辊上产生过多碳粉聚集。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显影辊包括轴芯和设置于轴芯上的显影弹性层,轴芯的直径为6至11毫米。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轴芯的直径为8至9毫米。由此可见,显影辊的轴芯直径比现有轴芯直径大,从而增加了轴芯的重量,所以成像设备在打印阶段,可减少粉盒内部各工作部件相互作用带来的共振影响,显影辊上的碳粉可以稳定有效均匀的转移到感光鼓上。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输出端与轴芯的一个端面连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出粉刀包括刀架以及安装在刀架上的刀片,第二输出端与刀架的一端连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输入端均具有弹性。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导电件为导电弹片。由此可见,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输入端均具有弹性,依靠第二导电件的弹力可以更有效的保证为显影辊和出粉刀供电的稳定性。另外,由于成像设备上的出粉刀供电触件是固定的,具有弹性的第二导电件不会磨损成像设备上的出粉刀供电触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粉盒实施例的局部第一视角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粉盒实施例的局部第二视角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粉盒实施例中显影辊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3,图1是粉盒1的局部第一视角结构图,图2是粉盒1的局部第二视角结构图,图3是粉盒1中显影辊2的剖视图。粉盒1包括壳体(未标示),壳体具有容纳碳粉的碳粉腔,壳体内还设置有感光鼓(未标示)、向感光鼓供电的充电辊(未标示)、将碳粉传递至感光鼓的显影辊2、以及用于调整显影辊2上碳粉层厚度的出粉刀4,充电辊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未标示)连接。粉盒1还包括第二导电件3,第二导电件3具有可与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出粉刀供电触件接触的输入端31,且第二导电件3还具有第一输出端32以及第二输出端33,第一输出端32与显影辊2电连接,第二输出端33与出粉刀4电连接。第一输出端32、第二输出端33和输入端31均具有弹性,本实施例第二导电件3为导电弹片。因此,显影辊2和出粉刀4通过第二导电件3与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出粉刀供电触件电连接,显影辊2和出粉刀4共用一个出粉刀显影电压,从而粉盒1内的显影辊2与出粉刀4之间由于没有显影偏压,显影辊2与出粉刀4间的碳粉的带电量低,碳粉颗粒之间相互影响较少,这样不会在显影辊2上产生过多碳粉聚集。显影辊2包括轴芯21和设置于轴芯21上的显影弹性层22,轴芯21的直径A为6至11毫米,优选地,轴芯21的直径A为8至9毫米,且本实施例显影辊2的直径B为12毫米。轴芯21的直径比现有轴芯的直径大,从而增加了轴芯21的重量,所以成像设备在打印阶段,可减少粉盒1内部各工作部件相互作用带来的共振影响,显影辊2上的碳粉可以稳定有效均匀的转移到感光鼓上。出粉刀4包括刀架41以及安装在刀架41上的刀片42,第二输出端33与刀架41的一端连接并且位于刀架41的下方,第一输出端32与轴芯21的一个端面连接。当粉盒1安装到成像设备内部后,通过感光鼓的驱动力接受头与成像设备的第一传动头作用,带动感光鼓以及驱动齿轮旋转传动。成像设备的第二传动头与粉盒1的显影辊驱动力接受头接触,带动显影辊2以及驱动齿轮旋转传动。接着,成像设备自检清洁感光鼓,粉盒1的显影仓侧面的凸起受力结构,通过接收成像设备的推力,可以使显影辊2与感光鼓分离。当开始需要打印的时候,显影辊2与感光鼓接触,成像设备上的出粉刀供电触件通过第二导电件3实现与粉盒1上的出粉刀4和显影辊2电连接,从而粉盒1内显影辊2与出粉刀4之间由于没有显影偏压,显影辊2与出粉刀4间的碳粉的带电量低,碳粉颗粒之间相互影响较少,这样不会在显影辊2上产生过多碳粉聚集。当成像设备开始打印的时候,显影辊2与感光鼓接触,在感光鼓经过打印信号的曝光后,显影辊2上的碳粉在显影辊2的显影弹性层22与出粉刀4接触摩擦产生的静电和显影偏压共同影响作用下转移到感光鼓上。由于显影辊2增加了轴芯21的重量,从而减少粉盒1内部各工作部件相互作用带来的共振影响,显影辊2上的碳粉可以稳定有效均匀的转移到感光鼓上,再经过显影、转印、定影,就实现了粉盒的打印工作,实现粉盒在成像设备内部的显影使用。以上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范围,故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粉盒

【技术保护点】
粉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碳粉的碳粉腔,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感光鼓、向所述感光鼓供电的充电辊、将碳粉传递至所述感光鼓的显影辊、以及用于调整所述显影辊上碳粉层厚度的出粉刀,所述充电辊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盒还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具有可与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出粉刀供电触件接触的输入端,且所述第二导电件还具有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显影辊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出粉刀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粉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碳粉的碳粉腔,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感光鼓、向所述感光鼓供电的充电辊、将碳粉传递至所述感光鼓的显影辊、以及用于调整所述显影辊上碳粉层厚度的出粉刀,所述充电辊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盒还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具有可与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出粉刀供电触件接触的输入端,且所述第二导电件还具有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显影辊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出粉刀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包括轴芯和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锋马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