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井注采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458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稠油井注采管,该稠油井注采管包括内管和控制阀,其中,内管设置在套管的内部,内管的外壁与套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注汽腔;控制阀的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导汽通道,第一导汽通道与内管的内腔相连通,控制阀的阀体的侧壁内设置有第二导汽通道,第二导汽通道的第一端与内管的内腔连通,第二导汽通道的第二端与内管的注汽腔相连通,控制阀具有对内管内部进行注汽的第一位置,和对内管内部及注汽腔进行注汽的第二位置,从而实现了螺杆泵带泵注汽,实现注采一体化工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稠油井注采管
本技术涉及稠油井注采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稠油井注采管。
技术介绍
目前,稠油热采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常规热水驱等方法,而其中蒸汽吞吐适应各种稠油井的热采,并实现了较高的采收率。蒸汽吞吐对注入蒸汽的压力、温度、干度、数量都有较高的要求,为避免蒸汽吞吐在注入、焖井等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热损失,现多采用注采一体化的抽油泵,实现注汽、焖井、放喷、采油一体化。现采用的注采一体化抽油泵,蒸汽都是以泵筒作为注汽通道,由于蒸汽的高温和原油组分的特性,易产生垢和焦化层粘结在泵筒和柱塞的工作表面上,出现注汽后柱塞不能进入泵筒以及卡泵等现象,造成频繁的修井作业,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增加了大量修井费用。且螺杆泵由于其耐温差的特性,目前还无法实现螺杆泵带泵注汽,实现注采一体化工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稠油井注采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采用螺杆泵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稠油井注采管,该稠油井注采管包括内管和控制阀,其中,内管设置在套管的内部,内管的外壁与套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注汽腔;控制阀的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导汽通道,第一导汽通道与内管的内腔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稠油井注采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稠油井注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稠油井注采管包括:内管(10),所述内管(10)设置在套管(20)的内部,所述内管(10)的外壁与所述套管(20)的内壁之间形成注汽腔(11);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内管(10)上,所述控制阀的阀体(31)上设置有第一导汽通道(311),所述第一导汽通道(311)与所述内管(10)的内腔(12)相连通,所述控制阀的阀体(31)的侧壁内设置有第二导汽通道(313),所述第二导汽通道(313)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管(10)的内腔(12)连通,所述第二导汽通道(313)的第二端与所述内管(10)的注汽腔(11)相连通,所述控制阀具有对所述内管(10)内部进行注汽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稠油井注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稠油井注采管包括:内管(10),所述内管(10)设置在套管(20)的内部,所述内管(10)的外壁与所述套管(20)的内壁之间形成注汽腔(11);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内管(10)上,所述控制阀的阀体(31)上设置有第一导汽通道(311),所述第一导汽通道(311)与所述内管(10)的内腔(12)相连通,所述控制阀的阀体(31)的侧壁内设置有第二导汽通道(313),所述第二导汽通道(313)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管(10)的内腔(12)连通,所述第二导汽通道(313)的第二端与所述内管(10)的注汽腔(11)相连通,所述控制阀具有对所述内管(10)内部进行注汽的第一位置,和对所述内管(10)内部及所述注汽腔(11)进行注汽的第二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井注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的阀体(31)的侧壁内还设置有安装空间(314),所述安装空间(314)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导汽通道(313)相连通,所述控制阀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314)中,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组件封堵第二导汽通道(313);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组件避让所述第二导汽通道(3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稠油井注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杆(32),所述控制杆(3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314)中,所述控制杆(32)的底部设置有密封部(321),所述密封部(321)的外周与所述安装空间(314)的侧壁相适配;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部(321)封堵所述第二导汽通道(313);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部(321)避让所述第二导汽通道(313)。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新春杨宇尧毕友军刘勇王建国刘建新肖鲜东刘冬汪沪亮王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