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水井井口单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451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水井井口单流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有过液通道,阀体上还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过液通道上设有座封配合的阀芯和阀座,阀座的座封面的下游还设有导向筒,导向筒的内壁面与阀芯的外周面导向移动配合,导向筒的内壁上还设有连通导向筒内腔和出液口的出水孔以在阀芯与阀座脱离配合时供液流沿导向筒内腔流向出液口。通过导向筒的内壁面为阀芯导向,相比现有通过限位扶正环的导向配合进而对与阀杆相连的阀芯进行导向的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不会存在阀杆与阀芯因震动而脱离或者阀杆损坏的问题,使得阀芯长期处于密封严密的状态,显著提高单流阀的使用寿命,出水孔的设置使得导向筒保持自身结构稳固的同时还兼具导流、泄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水井井口单流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水井井口单流阀。
技术介绍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当注水井停注时,地层水有可能会倒灌至注水井,并从注水管线向泵站回流,同时,在地层水倒灌过程中可能造成地层吐砂,造成砂埋油层、管柱而被迫作业修井,从而降低注水效率,增加作业费用。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一般会在井口安装单流阀以防止地层水回流。目前使用的单流阀多为立式角阀,主要由阀球和阀座组成,其中一般采用弹簧或阀杆对阀球进行限位扶正。其中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腐蚀而损坏,导致阀芯与阀座密封不严。授权公告号为CN201071703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注水单流阀,其由丝堵、U型限位扶正环、连接体(相当于连接管)、阀芯、密封座(相当于阀座)、连接管(相当于进口管)、过滤管、出口接头(相当于出口管)等组成,阀芯的下部为倒锥形密封体,阀芯上部连接有阀杆,阀杆通过U型限位扶正环下端开设的通孔的围壁进行限位扶正或导向,使得阀芯可上下滑动并可实现与密封座的锥面的密封配合,该单流阀在注水环境下长期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震动的因素,阀杆容易与阀芯脱离,或者阀杆容易损坏,从而导致阀芯发生偏离,进而影响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水井井口单流阀,以解决现有单流阀阀杆或弹簧损坏而导致阀芯与阀座密封不严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注水井井口单流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注水井井口单流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有过液通道,阀体上还设有与过液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过液通道上设有座封配合的阀芯和阀座,所述阀座的座封面的下游还设有导向筒,导向筒的内壁面与阀芯的外周面导向移动配合,导向筒的内壁上还设有连通导向筒内腔和出液口的出水孔以在阀芯与阀座脱离配合时供液流沿导向筒内腔流向出液口。本技术通过导向筒的内壁面为阀芯导向,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限位扶正环的导向配合进而对与阀杆相连的阀芯进行导向的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不会存在阀杆与阀芯因震动而脱离或者阀杆损坏的问题,使得阀芯长期处于密封严密的状态,显著提高单流阀的使用寿命,出水孔的设置使得导向筒保持自身结构稳固的同时还兼具导流、泄流的作用。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导向筒内壁上还设有与阀芯挡止配合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设置可保证阀芯既不会从导向筒中出去,更重要的是确保阀芯不会过行程移动。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结构位于阀座与出液口之间。限位结构位于阀座与出液口之间的目的是在返流液从出液口反流时能够直接冲击在阀芯上,使得阀芯可以第一时间座封在阀座上,实现单流阀的密封。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导向筒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和小径段之间的连接处的台阶面构成所述限位结构。通过变径处的台阶面形成限位结构,使得加工限位结构十分方便,同时也可利用小径段外径与过液通道的围壁之间间隙更大的特点提高此处的出液速度。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1-4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所述出水孔为长度方向沿导向筒的轴向延伸的长孔。轴向延伸的长孔使得导向筒结构强度不受太大影响,更重要的是确保阀芯无论上移到任何位置均不会阻挡水流向出液口处的流动。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所述出水孔沿导向筒的周向并列间隔设置。出水孔周向间隔设置可提高出水效率。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1-4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所述阀体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过液通道连通的连接孔,进水管的两端中的至少一个构成所述进液口。进水管采用中间与阀体连接,留出两端作为进液口的方式,使得既可以两端同时连接进水管、又可以其中一个连接进水管,另一个用堵头封堵,使得进水管布置更加灵活,满足现场安装的各种使用需求。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所述进水管内还设有过滤管。过滤管的设置可有效滤除注入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防止杂质在阀座与阀芯处积累而导致密封不严或者密封失效的情况发生。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内腔与所述过液通道连通,出水管的出口构成所述出液口,出水管的轴线与所述进水管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进水管和出水管并列且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布置方式可使结构更加紧凑,避免不必要的空间占用。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9的基础上,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有堵头,所述过滤管与堵头轴向推拉配合。堵头的设置以及过滤管与堵头推拉配合的设计使得需要清理过滤管时可直接拔出堵头,堵头即可将过滤管直接带出,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注水井井口单流阀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导向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注水井井口单流阀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堵头,2-进水管,3-过滤管,4-阀座,5-阀芯,6-连接管,7-导向筒,8-上堵头,9-出水管,10-台阶面,11-出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注水井井口单流阀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注水井井口单流阀包括连接管6、阀座4、阀芯5、导向筒7、进水管2、出水管9、上堵头8、下堵头1、过滤管3。其中连接管6的管子两端分别通过其外螺纹以螺纹方式连接上堵头8和阀座4,连接管6的中间靠上位置处还设有出水通道,此处连接有出水管9,连接方式为焊接,焊接处保证密封。焊接后保证连接管6的内腔通过上述出水通道与出水管9的内腔连通,出水管9的出口构成单流阀的出液口。上堵头8通过的内端的外螺纹与导向筒7的内螺纹连接,实现对导向筒7的固定,当需要拔出导向筒7进行清理时,可直接旋出上堵头8然后将导向筒7一同拔出即可。如图2所示,导向筒7内腔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在大、小径段的变径处形成台阶面10,该台阶面10用于为大径段中移动的阀芯5进行挡止,防止阀芯5过行程移动。导向筒7的外周上设有周向间隔设置的腰形孔,腰形孔长度沿导向筒7的轴向延伸,腰形孔作为导向筒7内腔的出水孔11,可使导向筒7内腔中的液体流出至出水管9中。导向筒7的下部与阀座4对接,确保从阀座4中流出的液体可直接流入导向筒7的内腔中。阀座4整体为厚壁管状,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的一端与连接管6外径相同并同轴对接、另一端与进水管2焊接,另一部分直径略小,且通过外螺纹与连接管6的下端内螺纹连接,此部分的内壁面为锥面,用于与阀芯5的下部锥面相互配合实现密封。阀芯5包括上部的圆柱段和下部的锥面段,圆柱段的外周面可与导向筒7的内壁面导向移动配合,并在上滑至变径段形成的台阶面10处被台阶面10挡止而停止移动。进水管2水平布置,即进水管2的轴线与连接管6的轴线垂直,且进水管2的轴线与出水管9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进水管2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孔,通过该连接孔连通进水管2的内腔和阀座4的内腔,进水管2的两端可用作进液口,本实施例中在左端用下堵头1进行封堵,并在堵头内端通过外螺纹连接过滤管3,进水管2的右端作为进液口,进液口-过滤管3-连接孔-阀座4内腔-导向筒7内腔-出水通道-出水管9内腔-出液口共同构成一个过液通道。本技术的注水井井口单流阀在使用时:施工时,将单流阀垂直安装,进水管2的进液口的一端与地面注水(供水)管线焊接,出水管9与注水井井口流程装置连接;注水时,注入水经过地面注水管线从进水管2的入口端进入单流阀,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注水井井口单流阀

【技术保护点】
注水井井口单流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有过液通道,阀体上还设有与过液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过液通道上设有座封配合的阀芯和阀座,其特征是,所述阀座的座封面的下游还设有导向筒,导向筒的内壁面与阀芯的外周面导向移动配合,导向筒的内壁上还设有连通导向筒内腔和出液口的出水孔以在阀芯与阀座脱离配合时供液流沿导向筒内腔流向出液口。

【技术特征摘要】
1.注水井井口单流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有过液通道,阀体上还设有与过液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过液通道上设有座封配合的阀芯和阀座,其特征是,所述阀座的座封面的下游还设有导向筒,导向筒的内壁面与阀芯的外周面导向移动配合,导向筒的内壁上还设有连通导向筒内腔和出液口的出水孔以在阀芯与阀座脱离配合时供液流沿导向筒内腔流向出液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水井井口单流阀,其特征是,所述导向筒内壁上还设有与阀芯挡止配合的限位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水井井口单流阀,其特征是,所述限位结构位于阀座与出液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水井井口单流阀,其特征是,所述导向筒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和小径段之间的连接处的台阶面构成所述限位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注水井井口单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维汉陈山赵泽宗王玉波张凯齐德山刘振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濮东采油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