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宏伟专利>正文

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及HL建筑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240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包括第一网片、第二网片、第三网片与骨架保温组件,骨架保温组件包括保温层组件与腹丝组,保温层组件夹设在第一网片与第二网片之间,第三网片位于第二网片的一侧,腹丝组贯穿于保温层组件的内部,其两端分别和第一网片、以及第二网片和第三网片相连接;保温层组件至第三网片之间的距离A小于5公分。带有上述保温墙体的HL建筑墙体,包括保温墙体与混凝土层,保温墙体包括第一网片、第二网片、第三网片与骨架保温组件,骨架保温组件包括保温层组件,混凝土层位于保温层组件与第三网片之间,混凝土层的厚度小于5公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目前外墙保温层施工难、浇筑难、易脱落等问题,实现保温层和结构层的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及HL建筑墙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体,尤其是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及HL建筑墙体。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建筑保温技术按其材质可以分为:1、保温外贴:即主体结构完成,在外墙粘贴保温,该技术易脱落、空鼓、透水且因保温外侧没有足够的保护层易燃烧。2、保温内置:该技术一般是在外墙浇筑前植入外墙模板内测,虽实现了保温层与结构层有效连接,但保温材料外侧还需采用抹灰处理,该做法即不能满足外保护层防火规范,也不能有效防止外墙皮脱落现象。3、保温内外浇筑:目前市场上有几种保温外维护层与墙体同时浇筑产品,但大多都是外侧设计一层钢丝网,该产品外侧单层钢丝网,位居保护层中间,除了给现场浇筑带来困难外,钢丝网还不能有效控制保温层位移,单靠每平米4个垫块来固定保温材料位移,显然强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解决目前外墙保温层施工难、浇筑难、易脱落等问题,实现保温层和结构层的一体化的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及HL建筑墙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包括第一网片(3)、第二网片(4)、第三网片(5)与骨架保温组件,所述骨架保温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及HL建筑墙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片(3)、第二网片(4)、第三网片(5)与骨架保温组件,所述骨架保温组件包括保温层组件与腹丝组,所述保温层组件夹设在所述第一网片(3)与所述第二网片(4)之间,所述第三网片(5)位于所述第二网片(4)的一侧,所述腹丝组贯穿于所述保温层组件的内部,其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网片(3)、以及所述第二网片(4)和所述第三网片(5)相连接;所述保温层组件至所述第三网片(5)之间的距离(A)小于5公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片(3)、第二网片(4)、第三网片(5)与骨架保温组件,所述骨架保温组件包括保温层组件与腹丝组,所述保温层组件夹设在所述第一网片(3)与所述第二网片(4)之间,所述第三网片(5)位于所述第二网片(4)的一侧,所述腹丝组贯穿于所述保温层组件的内部,其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网片(3)、以及所述第二网片(4)和所述第三网片(5)相连接;所述保温层组件至所述第三网片(5)之间的距离(A)小于5公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片(4)紧贴在所述保温层组件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温层组件与所述第二网片(4)之间预留有间距(A`),在所述第二网片(4)与所述第三网片(5)之间预留有间距(A``),间距(A`)与间距(A``)的总和小于5公分。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组件由保温板(1)、与装配在其一侧的多个垫块(2)构成,所述第一网片(3)与多个所述垫块(2)相连接,所述第二网片(4)位于所述保温板(1)的另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HL建筑保温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腹丝组由每平方米至少100根腹丝(6)构成。6.一种带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马宏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