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53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下模板固定板,且底座的顶端位于下模板固定板的前侧位置处设置有红外接收管,所述底座的顶端位于下模板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顶端连接有提升台,所述提升台的底端对应红外接收管的位置处设置有红外发射管,且提升台的后侧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靠近下模板固定板和上模板固定板的后侧位置处安装有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设置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便于防止模具在压合过程中,人身体部位伸入上下模板之间,避免造成人身伤害,通过设置风扇,便于对成型的物体进行降温处理。

A new type of multi-function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multi-function mold, including a base.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se is equipped with a lower template fixed plate, and the top of the base is located at the front side of the lower template fixed plate, and the top of the base is locat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lower plate fixed plate, and the lifting column is connected respectively. The top of the lifting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a hoisting platform. The bottom end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corresponds to the infrared transmitting tube at the position of the infrared receiving tube, and the rear side of the lifting table is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The inner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close to the rear plate and the rear side position of the upper template fixed plate is installed with a fa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safe and convenient use, and by setting infrared emitter and infrared receiver, it is convenient to prevent the mold from entering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moulds in the pressing process, avoiding the injury of the body. By setting the fan, it is convenient for the molding material body to be coo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模具没有设置LED灯,不便于在夜间进行操作,没有设置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不便于防止模具在压合过程中,人身体部位伸入上下模板之间,造成人身伤害,没有设置固定销和凹槽,不便于更换模具型腔,没有设置凸块和滑槽,不便于使上下模板之间压合更加精准,且没有设置风扇,不便于对成型的物体进行降温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具,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下模板固定板,所述下模板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置有下模具型腔,所述底座的顶端位于下模板固定板的前侧位置处设置有红外接收管,且底座的顶端位于下模板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顶端连接有提升台,所述提升台的前侧安装有LED灯,且提升台的前侧位于LED灯的左侧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顶端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提升台的底端对应下模板固定板的位置处安装有上模板固定板,所述上模板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上模具型腔,所述下模板固定板和上模板固定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下模具型腔和上模具型腔的两端对应螺纹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销通过螺纹孔插设在固定槽的内部,所述提升台的底端对应红外接收管的位置处设置有红外发射管,所述提升台的后侧连接有连接板,且提升台一端靠近连接板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块,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对应凸块的位置处设置有滑槽,且连接板的内部靠近下模板固定板和上模板固定板的后侧位置处安装有风扇,所述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均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下模具型腔。优选的,所述LED灯和风扇均电性连接控制面板的输出端,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外部电源。优选的,所述所述下模板固定板与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板固定板与提升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凸块的外径小于滑槽的内径。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端与底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设置LED灯,便于使用者在夜间进行操作,通过设置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便于防止模具在压合过程中,人身体部位伸入上下模板之间,避免造成人身伤害,通过设置固定销和凹槽,便于更换模具型腔,通过设置凸块和滑槽,便于使上下模板之间压合更加精准,且通过设置风扇,便于对成型的物体进行降温处理。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下模具型腔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下模板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提升台底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上模具型腔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上模板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座;2、下模板固定板;3、固定销;4、下模具型腔;5、红外接收管;6、升降柱;7、提升台;8、控制面板;9、LED灯;10、上模板固定板;11、连接板;12、凸块;13、滑槽;14、风扇;15、固定槽;16、螺纹孔;17、第一凹槽;18、红外发射管;19、上模具型腔;20、第二凹槽;21、PLC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下模板固定板2,下模板固定板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7,第一凹槽17的内部设置有下模具型腔4,底座1的顶端位于下模板固定板2的前侧位置处设置有红外接收管5,且底座1的顶端位于下模板固定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柱6,升降柱6的顶端连接有提升台7,提升台7的前侧安装有LED灯9,且提升台7的前侧位于LED灯9的左侧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板8,控制面板8的顶端安装有PLC控制器21,提升台7的底端对应下模板固定板2的位置处安装有上模板固定板10,上模板固定板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20,第二凹槽20的内部设置有上模具型腔19,下模板固定板2和上模板固定板10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16,下模具型腔4和上模具型腔19的两端对应螺纹孔16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槽15,固定销3通过螺纹孔16插设在固定槽15的内部,提升台7的底端对应红外接收管5的位置处设置有红外发射管18,提升台7的后侧连接有连接板11,且提升台7一端靠近连接板11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块12,连接板11的内部对应凸块12的位置处设置有滑槽13,且连接板11的内部靠近下模板固定板2和上模板固定板10的后侧位置处安装有风扇14,红外接收管5和红外发射管18均电性连接PLC控制器21的输入端,PLC控制器2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下模具型腔4。为了便于使控制面板8控制LED灯9和风扇14的运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LED灯9和风扇14均电性连接控制面板8的输出端,控制面板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外部电源。为了便于下模板固定板2和上模板固定板10的安装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下模板固定板2与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模板固定板10与提升台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凸块12卡入滑槽13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凸块12的外径小于滑槽13的内径。为了便于连接板11的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板11的底端与底座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为了便于使用者在夜间进行操作,在提升台7的前侧安装有LED灯9,并通过控制面板8控制LED灯9的开关;其次,利用升降柱6的升降带动上下模板进行压合,为了使压合更加精准,在提升台7的后侧连接有连接板11,且提升台7一端靠近连接板11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块12,连接板11的内部对应凸块12的位置处设置有滑槽13,当提升台7下降时,会使凸块12在滑槽13内滑动,进一步的限制了提升台7的位置,使压合过程更加稳定;然后,为了防止模具在压合过程中,人身体部位伸入上下模板之间,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在底座1的顶端位于下模板固定板2的前侧位置处设置有红外接收管5,提升台7的底端对应红外接收管5的位置处设置有红外发射管18;进一步的,当压合完成后,成型物体具有较高的温度,通过在连接板11的内部靠近下模板固定板2和上模板固定板10的后侧位置处安装有风扇14,便于对成型物体进行降温处理;最后,为了便于更换模具型腔,下模板固定板2和上模板固定板10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16,下模具型腔4和上模具型腔19的两端对应螺纹孔16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槽15,通过固定销3连接在固定槽15的内部对上下模具型腔进行固定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下模板固定板(2),所述下模板固定板(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7),所述第一凹槽(17)的内部设置有下模具型腔(4),所述底座(1)的顶端位于下模板固定板(2)的前侧位置处设置有红外接收管(5),且底座(1)的顶端位于下模板固定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柱(6),所述升降柱(6)的顶端连接有提升台(7),所述提升台(7)的前侧安装有LED灯(9),且提升台(7)的前侧位于LED灯(9)的左侧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板(8),所述控制面板(8)的顶端安装有PLC控制器(21),所述提升台(7)的底端对应下模板固定板(2)的位置处安装有上模板固定板(10),所述上模板固定板(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20),所述第二凹槽(20)的内部设置有上模具型腔(19),所述下模板固定板(2)和上模板固定板(10)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16),所述下模具型腔(4)和上模具型腔(19)的两端对应螺纹孔(16)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槽(15),所述固定销(3)通过螺纹孔(16)插设在固定槽(15)的内部,所述提升台(7)的底端对应红外接收管(5)的位置处设置有红外发射管(18),所述提升台(7)的后侧连接有连接板(11),且提升台(7)一端靠近连接板(11)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块(12),所述连接板(11)的内部对应凸块(12)的位置处设置有滑槽(13),且连接板(11)的内部靠近下模板固定板(2)和上模板固定板(10)的后侧位置处安装有风扇(14),所述红外接收管(5)和红外发射管(18)均电性连接PLC控制器(21)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2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下模具型腔(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下模板固定板(2),所述下模板固定板(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7),所述第一凹槽(17)的内部设置有下模具型腔(4),所述底座(1)的顶端位于下模板固定板(2)的前侧位置处设置有红外接收管(5),且底座(1)的顶端位于下模板固定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柱(6),所述升降柱(6)的顶端连接有提升台(7),所述提升台(7)的前侧安装有LED灯(9),且提升台(7)的前侧位于LED灯(9)的左侧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板(8),所述控制面板(8)的顶端安装有PLC控制器(21),所述提升台(7)的底端对应下模板固定板(2)的位置处安装有上模板固定板(10),所述上模板固定板(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凹槽(20),所述第二凹槽(20)的内部设置有上模具型腔(19),所述下模板固定板(2)和上模板固定板(10)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16),所述下模具型腔(4)和上模具型腔(19)的两端对应螺纹孔(16)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槽(15),所述固定销(3)通过螺纹孔(16)插设在固定槽(15)的内部,所述提升台(7)的底端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中纬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