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春亮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6324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电控箱,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装置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入料口,入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储料箱,装置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搅拌筒,搅拌筒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筒内壁,搅拌筒内壁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助搅装置,第一助搅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底座,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弧形改向器,第一助搅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助搅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助搅装置与第二助搅装置完全一样但方向相反,第一助搅装置和第二助搅装置均首尾连接,便于搅拌筒内部的材料改变通过自重前进的方向,使材料搅拌的更加充分、快速,从而加快了装置本体的搅拌速率。

A high efficiency concrete mixing device at construction sit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fficient concrete mixing device on a building site, which includes a device body and an electronic control box. One side of the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n outlet. The other side of the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mouth. One side of the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storage box. The surface of the devic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mixing drum, and the inner setting of the mixing cylinder is stirred.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uxiliary stirring device.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rst stirr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base, and the top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n arc shaped regenerator, and one side of the first stirr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auxiliary stirring device. The first aid device is exactly the same as the second auxiliary stirring device, but the direction is opposite. The first stirr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auxiliary stirring device are both first and end, so that the material inside the mixing cylinder can be changed through the direction of self weight forward, so that the material is stirred more fully and quickly, thus the stirring rate of the device body is qui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搅拌机已经存在于世很多年了,最早的混凝土搅拌机出现在20世纪初,那时候是利用蒸汽作为原动力来驱使搅拌机的运行与生产。1950年以后,各种各样的混凝土搅拌机相继被开发出来,逆向转动式和非卧式还有其它类型的搅拌机成为这一时代的代表性产物,之后的混凝土搅拌机分为自落式和强拌式。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动力来自叶片,它们被安置在滚筒内壁上面。在进行工作生产的时候,滚筒以水平轴线为基准作定向转动,在转动的过程当中工人们慢慢网里面加入混合物,这些混合物被叶片带到高空然后又被抛下,然后进行重复操作,在数次重复后,混合物就能够比较均匀的搅拌在一起了。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塑性的混凝土融合的更加良好,从而使工程建设的质量得到提高。强拌式搅拌机是1950年后自主研发的产物的产物,比自落式出现的要晚,但是发展的要比自落式快,最早的强拌式混凝土搅拌机被称为竖轴圆底式。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细沙砾跟其它物质在建筑行业的推广与应用,然后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又出现了圆槽卧轴式强制搅拌机,这种机器有单轴与多轴,单轴能替代自落式搅拌机,多轴能够代替强拌式搅拌机,这种机器的出现满足了,自落式与强拌式不能同时出现的状况。这种机器的叶片运动速度比较慢,但是更加稳定,使用的时间也更久和同时还很节省电力,这种机器在现在的建筑行业内也是有着很好的应用。在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逐渐变化和建筑工地越来越来环保的时候,混凝土搅拌机又出现了很多更加先进的成员,例如依靠磁力提供巨大的原动力的超临界转速搅拌机还有操控声波来进行搅拌的声波搅拌机,不需要叶片而是依靠摇晃来进行混合的晃动搅拌机。目前市场中大部分的搅拌机,只是通过搅拌筒自转来实现材料的均匀搅拌,这种方式不仅使得搅拌均匀花费时间比较长,而且搅拌效率比较低,不仅浪费电力,而且浪费时间,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现有的技术很难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解决了上述提到的目前市场中大部分的搅拌机,只是通过搅拌筒自转来实现材料的均匀搅拌,这种方式不仅使得搅拌均匀花费时间比较长,而且搅拌效率比较低,不仅浪费电力,而且浪费时间,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电控箱,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装置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储料箱,所述装置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筒内壁,所述搅拌筒内壁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助搅装置,所述第一助搅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弧形改向器,所述第一助搅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助搅装置,所述搅拌筒的一侧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的底端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内部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支撑柱,若干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一侧设置有动力传动轴,所述动力传动轴的一侧设置有主动轮,所述搅拌筒的另一侧设置有齿轮轨道,所述齿轮轨道的底端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侧设置有大皮带轮,所述电控箱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操作按钮,所述第一助搅装置与所述第二助搅装置完全一样但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助搅装置和所述第二助搅装置均首尾连接,所述第一助搅装置包括底座和弧形改向器,所述弧形改向器呈三棱柱状。优选的,若干所述支撑柱通过支架与所述装置本体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柱均由高碳钢制成。优选的,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大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动力传动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轨道与所述从动轮滑动连接,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中心轴通过轴承连接。优选的,所述齿轮轨道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搅拌筒内壁铜过电焊连接,所述底座由高碳钢制成。优选的,所述储料箱与所述装置本体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储料箱由高碳钢制成。(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助搅装置与第二助搅装置完全一样但方向相反,第一助搅装置和第二助搅装置均首尾连接,便于搅拌筒内部的材料改变通过自重前进的方向,使材料搅拌的更加充分、快速,从而加快了装置本体的搅拌速率。2、该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通过设置若干支撑柱通过支架与装置本体固定连接,若干支撑柱均由高碳钢制成,由若干支撑柱和支架组成坚固的装置本体的承受装置,为搅拌筒8高速、稳定的旋转提供了一个坚固的工作环境。3、该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通过设置电控箱和若干操作按钮,不仅便于对储料箱进行控制,而且更加方便的控制电动机,从而便于带动齿轮旋转,继而便于带动搅拌筒旋转。4、该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通过设置底座和弧形改向器,第一助搅装置包括底座和弧形改向器,弧形改向器呈三棱柱状,不仅便于第一助搅装置与搅拌筒内壁固定连接到一起,而且弧形改向器耐磨性高,减少了维护所需要的费用,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搅拌筒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搅拌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控箱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出料口、3从动轮、4滑动轨道、5中心轴、6支撑柱、7储料箱、8搅拌筒、9齿轮、10齿轮轨道、11大皮带轮、12传动轴、13电动机、14主动轮、15动力传动轴、16入料口、17搅拌筒内壁、18第一助搅装置、19第二助搅装置、20弧形改向器、21底座、22操作按钮、23电控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装置本体(1)和电控箱(23),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2),装置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入料口(16),入料口(16)的一侧设置有储料箱(7),装置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搅拌筒(8),搅拌筒(8)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筒内壁(17),搅拌筒内壁(17)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助搅装置(18),第一助搅装置(18)的底端设置有底座(21),底座(21)的顶端设置有弧形改向器(20),第一助搅装置(1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助搅装置(19),搅拌筒(8)的一侧设置有滑动轨道(4),滑动轨道(4)的底端设置有从动轮(3),从动轮(3)的内部设置有中心轴(5),中心轴(5)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支撑柱(6),若干支撑柱(6)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13),电动机(13)的一侧设置有动力传动轴(15),动力传动轴(15)的一侧设置有主动轮(14),搅拌筒(8)的另一侧设置有齿轮轨道(10),齿轮轨道(10)的底端设置有齿轮(9),齿轮(9)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12),传动轴(12)的一侧设置有大皮带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电控箱(2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2),所述装置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入料口(16),所述入料口(16)的一侧设置有储料箱(7),所述装置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搅拌筒(8),所述搅拌筒(8)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筒内壁(17),所述搅拌筒内壁(17)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助搅装置(18),所述第一助搅装置(18)的底端设置有底座(21),所述底座(21)的顶端设置有弧形改向器(20),所述第一助搅装置(1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助搅装置(19),所述搅拌筒(8)的一侧设置有滑动轨道(4),所述滑动轨道(4)的底端设置有从动轮(3),所述从动轮(3)的内部设置有中心轴(5),所述中心轴(5)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支撑柱(6),若干所述支撑柱(6)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13),所述电动机(13)的一侧设置有动力传动轴(15),所述动力传动轴(15)的一侧设置有主动轮(14),所述搅拌筒(8)的另一侧设置有齿轮轨道(10),所述齿轮轨道(10)的底端设置有齿轮(9),所述齿轮(9)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12),所述传动轴(12)的一侧设置有大皮带轮(11),所述电控箱(23)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操作按钮(22),所述第一助搅装置(18)与所述第二助搅装置(19)完全一样但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助搅装置(18)和所述第二助搅装置(19)均首尾连接,所述第一助搅装置(19)包括底座(21)和弧形改向器(20),所述弧形改向器(20)呈三棱柱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电控箱(2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2),所述装置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入料口(16),所述入料口(16)的一侧设置有储料箱(7),所述装置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搅拌筒(8),所述搅拌筒(8)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筒内壁(17),所述搅拌筒内壁(17)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助搅装置(18),所述第一助搅装置(18)的底端设置有底座(21),所述底座(21)的顶端设置有弧形改向器(20),所述第一助搅装置(1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助搅装置(19),所述搅拌筒(8)的一侧设置有滑动轨道(4),所述滑动轨道(4)的底端设置有从动轮(3),所述从动轮(3)的内部设置有中心轴(5),所述中心轴(5)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支撑柱(6),若干所述支撑柱(6)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13),所述电动机(13)的一侧设置有动力传动轴(15),所述动力传动轴(15)的一侧设置有主动轮(14),所述搅拌筒(8)的另一侧设置有齿轮轨道(10),所述齿轮轨道(10)的底端设置有齿轮(9),所述齿轮(9)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12),所述传动轴(12)的一侧设置有大皮带轮(11),所述电控箱(23)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操作按钮(22),所述第一助搅装置(18)与所述第二助搅装置(19)完全一样但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助搅装置(18)和所述第二助搅装置(19)均首尾连接,所述第一助搅装置(19)包括底座(21)和弧形改向器(20),所述弧形改向器(20)呈三棱柱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支撑柱(6)通过支架与所述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柱(6)均由高碳钢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14)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春亮
申请(专利权)人:潘春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