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相钢封头的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233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相钢封头的成型工艺,它包括制作模具,下料,热冲成型,固溶处理,整体进行端面找平、定高、划端口切割线,然后进行整体初检并调整至合格,按线切割端口,打磨坡口、表面酸洗、直边和小R部位100%P‑I级合格、局部打磨、整体表面处理、整体验收。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步骤严谨,产品质量高。

Forming process of a double phase steel hea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orming process of a double phase steel head, which includes making dies, blanking, hot stamping, solid solution treatment, whole end face leveling, setting up and cutting port cutting line, and then conducting the whole initial inspection and adjusting to qualified, cutting the port by line, grinding the groove, surface pickling, straight edge and small R 100%P I Grade qualification, partial grinding, overall surface treatment and overall acceptance. The processing step of the invention is stric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相钢封头的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封头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双相不锈钢是指不锈钢中同时具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种金相组织结构的不锈钢。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奥氏体+铁素双相不锈钢(习惯称α+γ双相不锈钢或双相不锈钢)多以奥氏体为基并含有不小于30%的铁素体,最常见的是两相各约占50%的双相不锈钢,在ASTMA995里规定了铁素体相需占30%-60%。由于双相钢耐腐蚀性能较好,强度高的特点,广泛用于石化、制盐、造船、海水淡化、核电等领域。但塑韧性较奥氏体不锈钢低,冷,热加工工艺和成型性能不如奥氏体不锈钢,且存在中温脆性区。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步骤严谨,产品质量高的双相钢封头的成型工艺。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相钢封头的成型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图纸和技术要求制作模具;(2)下料,下料尺寸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需大4%,直边和小r部位呈向中心放射性抛光,粗糙度≤1.6μm;(3)热冲成型,材料加温至1050-1150℃后预压或成型,终压温度不能低于975℃;(4)焊防变形工装后固溶处理,固溶≤400℃入炉,加热至1050-1090℃保温,按1-1.5min/mm且不少于30min确定保温时间,冷却方式采用水冷,出炉至入水时间不超过3min且温度不低于975℃;(5)将步骤(4)制得的整体进行端面找平、定高、划端口切割线,然后进行整体初检并调整至合格;(6)按线切割端口,打磨坡口、表面酸洗、直边和小R部位100%P-I级合格、局部打磨、整体表面处理、整体验收。在所述步骤(2)中,采用数控下料。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严谨的加工步骤,使产品质量高,下料尺寸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需大4%,下料大了后增大其接触面积,压边力上升后产生鼓包、皱边的几率下降,直边和小r部位呈向中心放射性抛光,粗糙度≤1.6μm,是为了去除材料表面一些氧化层和细微缺陷,热冲压终压温度不能低于975℃,避免产生脆化现象,固溶处理中,热电偶需摆放在工件上,防变形工装需牢固且便于入水和有效排气,工件入水前需提前开启对流泵,便于冷却水与封头充分接触,此工艺制作周期短,产品质量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相钢封头的成型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图纸和技术要求制作模具;(2)下料,下料尺寸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需大4%,直边和小r部位呈向中心放射性抛光,粗糙度≤1.6μm;(3)热冲成型,材料加温至1100℃后预压或成型,终压温度不能低于975℃;(4)焊防变形工装后固溶处理,固溶≤400℃入炉,加热至1070℃保温,按1.2min/mm且不少于30min确定保温时间,冷却方式采用水冷,出炉至入水时间不超过3min且温度不低于975℃;(5)将步骤(4)制得的整体进行端面找平、定高、划端口切割线,然后进行整体初检并调整至合格;(6)按线切割端口,打磨坡口、表面酸洗、直边和小R部位100%P-I级合格、局部打磨、整体表面处理、整体验收。在所述步骤(2)中,采用数控下料。本专利技术通过严谨的加工步骤,使产品质量高,下料尺寸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需大4%,下料大了后增大其接触面积,压边力上升后产生鼓包、皱边的几率下降,直边和小r部位呈向中心放射性抛光,粗糙度≤1.6μm,是为了去除材料表面一些氧化层和细微缺陷,热冲压终压温度不能低于975℃,避免产生脆化现象,固溶处理中,热电偶需摆放在工件上,防变形工装需牢固且便于入水和有效排气,工件入水前需提前开启对流泵,便于冷却水与封头充分接触,此工艺制作周期短,产品质量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相钢封头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图纸和技术要求制作模具;(2)下料,下料尺寸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需大4%,直边和小r部位呈向中心放射性抛光,粗糙度≤1.6μm;(3)热冲成型,材料加温至1050‑1150℃后预压或成型,终压温度不能低于975℃;(4)焊防变形工装后固溶处理,固溶≤400℃入炉,加热至1050‑1090℃保温,按1‑1.5min/mm且不少于30min确定保温时间,冷却方式采用水冷,出炉至入水时间不超过3min且温度不低于975℃;(5)将步骤(4)制得的整体进行端面找平、定高、划端口切割线,然后进行整体初检并调整至合格;(6)按线切割端口,打磨坡口、表面酸洗、直边和小R部位100%P‑I级合格、局部打磨、整体表面处理、整体验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相钢封头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图纸和技术要求制作模具;(2)下料,下料尺寸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需大4%,直边和小r部位呈向中心放射性抛光,粗糙度≤1.6μm;(3)热冲成型,材料加温至1050-1150℃后预压或成型,终压温度不能低于975℃;(4)焊防变形工装后固溶处理,固溶≤400℃入炉,加热至1050-1090℃保温,按1-1.5min/mm且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刚刘彬丁永兴刘昌明纪俊丹杨华忠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九洲封头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