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洁琦专利>正文

一种鞋子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58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鞋子改良结构,包括鞋底与鞋帮两部分。鞋底的下表面有槽,鞋底的上表面脚尖与脚跟有预制的梯形挡片,其材质与鞋帮相同。鞋帮分左右对称的两片,在脚尖和脚跟部位多留出一块梯形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鞋子改良结构,在生产过程中耗能少,不用胶水,工序简单,所需人工少。产品长时间穿着不走型,透气度高,耐用性提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类,特别是指鞋帮和鞋底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存在着的鞋类产品,如图1所示,主要采用大规模工业生产,用胶水3胶合鞋底2和鞋帮1,生产过程耗电量大,而且所用胶水不仅污染环境还对制鞋工人的身体有害。中国已经成为制鞋大国,每年在制鞋上消耗的电量以及产生的污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胶水胶合制成的鞋透气性差,胶水老化后影响鞋的耐用性。相比大规模生产的技术,传统的制鞋方法用线缝合鞋底5和鞋帮4(如图2所示),耗能小,不用胶水,但是由于缝合处6贴近边缘,长时间穿着鞋面易走形,影响美观和舒适,而且图2所示布鞋缝合线在鞋内,需要手工缝制,非常耗费人工。另外一种传统布鞋制造方法,鞋底比真实尺寸略大,这样可以用缝纫机把鞋帮和鞋底缝合如虚线8所示。但是由于缝合线在外,线容易磨损,而且仍然存在鞋面易走形,影响美观和舒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鞋子改良结构,要做到在生产过程中耗能少,不用胶水,工序简单,所需人工少。产品长时间穿着不走型,透气度高,耐用性提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鞋子改良结构包括鞋底与鞋帮两部分。鞋底的下表面有槽,鞋底的上表面脚尖与脚跟有预制的梯形挡片,其材质与鞋帮相同。鞋底上表面,前后都有微凹,用于容置前后垫片。鞋帮分左右对称的两片,在脚尖和脚跟部位多留出一块梯形垫片。鞋帮上的梯形垫片在穿着时贴于鞋底。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提供的鞋子改良结构,在生产过程中耗能少,不用胶水,工序简单,所需人工少。产品长时间穿着不走型,透气度高,耐用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胶水粘合的鞋子示意图;图2是使用传统方法制成的鞋子示意图;图3是另一种使用传统方法制成的鞋子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鞋底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鞋帮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5所示,图中的鞋底按照足寸定型,在其下表面有一预制的槽9,用于容纳缝合线,使缝合线定位准确,而且由于缝合线埋在槽内,不会与地面接触,减少了摩擦损耗。鞋底的上表面脚尖与脚跟有预制的六边形挡片10,11,其材质与鞋帮相同。鞋帮如图6所示,左右对称,按照足寸定型,在脚尖和脚跟部位多留出一块梯形垫片12,13。鞋帮上的梯形垫片在穿着时贴于鞋底。起到固定鞋型的作用。缝制组合时,如图7所示,用人力或者电力缝纫机先按照虚线14将左右鞋帮与鞋底缝衲在一起,线容于槽9中,再把鞋帮上缘15缝合,将鞋帮前后的梯形垫片12,13塞入鞋中贴于鞋底,鞋底上表面,前后都有微凹16,用于容置前后垫片。最后用鞋底前后的梯形挡片10,11封住脚尖和脚跟。这种上鞋方法工序简单,所需人工少,耗能少,产生污染也少。日常穿着时,由于鞋帮鞋底的缝合线,以及鞋帮前后的梯形垫片都踩在脚底,鞋子不容易走形,缝合线不暴露在外,因而耐磨损。鞋子不用胶水粘合,极高地提高了透气性能。而且本技术结构能应用于皮鞋,布鞋,运动鞋,保暖鞋,凉鞋,拖鞋等多种类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子改良结构,包括鞋底和鞋帮两部分,其特征在于:鞋底的下表面有槽,鞋底的上表面脚尖与脚跟有预制的梯形挡片,鞋帮分左右对称的两片,在脚尖和脚跟部位多留出一块梯形垫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子改良结构,包括鞋底和鞋帮两部分,其特征在于鞋底的下表面有槽,鞋底的上表面脚尖与脚跟有预制的梯形挡片,鞋帮分左右对称的两片,在脚尖和脚跟部位多留出一块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洁琦王国杰邵宇达顾菊珍
申请(专利权)人:邵洁琦王国杰邵宇达顾菊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